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双Fogarty导管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EAE)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组(SF组)(52例,55条患肢)和双导管取栓组(DF组)(25例,28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死亡率、截肢率、膝下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SF组[(0.68±0.08)vs(0.17±0.16)]和DF组[(0.93±0.11)vs(0.15±0.18)]术后AB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DF组的一条或以上膝下动脉开通率(78.6%vs52.7%,P<0.001)、ABI改善程度(0.78vs0.51,P<0.001)优于SF组。DF组截肢率(7.1%vs14.5%,P<0.01)、并发症发生率(20.0%vs51.9%,P<0.001)低于SF组。而DF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SF组[(143±15.8)minvs(85±13.5)min,P<0.001)]。结论双Fogarty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更好的选择。

  • 标签: 下肢 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肿瘤患者使用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11年1月至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223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223例患者均为右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导管组导管内回流发生率高于双导管组(P<0.05);其与穿刺处渗液、导管移位、穿刺处红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两组中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肿瘤手术或化疗病人,这两种均是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并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14-02
  • 简介:以往肝脓肿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与损伤。近年来我科应用锁穿管引流法治疗肝脓肿8例不仅痊愈,而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术治疗 肝脓肿 引流法 护理 单腔 治疗费用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 24例行腔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均在镜下完成手术,其中16例为甲状腺腺瘤,8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均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手术时间(56±12.2)min;术中出血量(6±0.6)mL,术中显露喉返神经18例,喉上神经9例。术后无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颈部彩超无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住院时间 2~3 d。术后第1dVAS疼痛评分0~1分,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对术野区感觉无异常,美容效果好。结论: 镜腋下入路经肌间隙对于侧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内窥镜 腋下 颈部肌间隙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中的应用情况 。 方法: 选取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胸外科诊治患者共 100例,其中在胸外科治疗工作开展中,运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诊断的患者共 50例,剩余的 50例患者则是运用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 50例单孔胸腔镜患者纳入单孔组,剩余的 50例患者纳入传统组。 结果: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主要集中于 2~3小时,而单孔组患者则集中于 1~ 2小时,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 P<0.05),从两种患者等疼痛水平来看,传统组患者的疼痛水平主要集中于 3、 4级,单孔组患者则为 1、 2级,其疼痛水平也要显著优于传统组( P<0.05)。最后,单孔组患者的住院和胸管留置时间分别为( 8.18±1.83) d和( 6.64±2.01) d,传统组患者则为( 12.83±2.21) d和( 9.39±1.93) d,单孔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 标签: 单腔气管 插管麻醉 单孔胸腔镜 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中文量表(第二版)评定首次发病的病灶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不同病变部位及影响隙性脑梗死的各相关因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方法为完全随机对照。依据设定的隙性脑梗死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03月至2015年0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共78例为隙性脑梗死病例组,以与隙性脑梗死例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等健康人群80例为健康对照组,评定时间为发病2周内,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中文量表(第二版)从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注意力及专注力等方面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情况。计算出每位研究对象的量表总分,每个子项目和次级子项目的得分。分析隙性脑梗死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得分是否有差异。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灶不同部位、各相关因素等将隙性脑梗死病例组进行分组评估,分析这些因素与量表总分及每个子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1.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隙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早期认知功能比较,总得分、(定向力、视知觉、空间知觉、视运动组织和思维操作、注意力)子项目得分及(时间定向、物品识别、形状识别能力、图形重叠识别、物体识别、身体方向、图片空中关系、复绘几何图形、插孔拼图、彩色方块拼图、无色方块拼图、碎图复原、画钟、图片排序A、图片排序B、逻辑问题)等次级子项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与梗死部位有关,与不同侧梗死无关,其中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区病变部位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下病变(小脑和脑干)部位患者认知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与年龄、教育程度、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饮酒,高脂血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无关。结论1、急性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定向力、视知觉、空间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和注意力及专注力方面;2、急性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病变部位有关,与不同侧病变无关;3.急性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改变与年龄、教育程度、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饮酒,高脂血症有关,与性别无关。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我科(淮阴医院胸外科)2010年1月到2015年共收住120例患者,其中胸腔积液64例,自发性气胸56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并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胸腔积液组、自发性气胸组与传统方法治疗的住院时间、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创伤小、痛苦小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8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支气管插管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双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麻醉 胸科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对蛛网膜下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脑脊液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d、14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胸腔单孔镜下手术治疗侧气胸伴双肺大疱的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3月对55例中青年自发性气胸(包含复发性气胸)伴双肺大疱施行单孔胸腔镜手术(singleport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SP-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全身麻醉后取双肘屈曲双肩外展旋后半卧位,手术床健侧倾斜,患侧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切口进胸置入镜器械,全肺表面探查肺大疱,定位后完整切除,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膨肺关闭切口。同法切除对侧肺大疱。结果55例未发生大出血、胸膜漏、死亡等重大手术并发症,仅1例因粘连严重出血150ml。手术时间(80±11)min,住院总费用(32126±3150)元,术后(4.6±1.5)d拔除胸管,术后住院(5.7±1.7)d。51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2个月:49例恢复良好,无气胸发作;2例气胸复发,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结论双侧胸腔单孔镜手术治疗侧气胸伴双肺大疱免除对侧肺大疱破裂二次手术的痛苦,明显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双肺大疱 单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COOK球囊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分娩产妇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64例。对照组产妇仅在必要时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观察组产妇采用宫COOK球囊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后出血。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9.38%,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7.50%,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698.65±76.52)ml,产后24h出血量(797.65±114.68)ml,对照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859.46±84.96)ml,产后24h出血量(1156.54±128.69)ml,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当中,对于有产后出血高风险因素的产妇,可采用宫COOK球囊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用的方法防治产后出血,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 标签: 宫腔COOK单球囊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疗效
  • 简介: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利用血液采技术去除血液中有致病作用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或其他有害因子,以达到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的目的。近年来,本站和有关医院合作开展TPE,有效治疗了数例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是开展TPE的基本条件,一般首先选用外周静脉穿刺,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建立较好的静脉通路,但对难以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的患者则需要进行中心静脉插管来建立静脉通路。笔者在2010年初开展的1例TPE的工作中,采用HaemocatSigno针双导管行股静脉置管术来建立静脉通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单针双腔导管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F血管鞘36例次,18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用连续骨神经阻滞(CFNB)联合次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6-03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侧TKA治疗的8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CFNB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次硬膜外吗啡镇痛.应用视觉模拟量法(VAS)评测2组患者术后静息、活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分析2组术后患侧关节弯曲度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术后第1、5天观察组患者静息、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侧关节弯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TKA术中采取CFNB联合次硬膜外吗啡镇痛,优于单一CFNB镇痛,且有助于患侧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连续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镇痛 吗啡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过去许多开放性手术逐步被内手术所取代.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医生在临床手术中应用了腹腔镜取物袋,以观察配合手术,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