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肩胛上悬吊复合(Superiorshouldersuspensorycomplex,SSSC)两处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8例SSSC两处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8~5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21d(平均9.6d)。1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1例仅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7例联合固定锁骨或肩锁关节及肩胛颈骨折。结果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3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肩部悬吊复合两处损伤行手术治疗后,恢复了SSSC的稳定性,但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肩胛颈 锁骨 骨折 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60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组患者采用Dyract复合充填。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5%,治疗组7例无效中修复体脱落4颗,折断2颗,继发牙髓炎1颗;对照组组23例无效中脱落16颗,折断7颗。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修复楔状缺损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更理想,简便,容易操作,美观逼真,不变色,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 标签: 光固化复合体 修复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眶下缘切口治疗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64例颧骨复合骨折,按Zingg分类:A3型32例,B型23例,C型9例;均选择眶下缘切口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加口内前庭沟切口和其他眶周小切口;均不做冠状切口。结果疗效优44例(68.75%),良16例(25.00%),差4例(6.25%),骨折1级愈合率达68.75%(44/64),手术优良率达93.75%(60/64)。结论眶下缘切口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切口隐蔽、骨折复位良好、对位精确、微型钛板固定良好等优点,适宜于颧骨复合骨折的治疗。

  • 标签: 眶下缘切口 颧骨复合体骨折 微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眶颧复合骨折的病例资料。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31例眶颧复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以上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以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眶颧复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为眶下神经麻木、面神经颞支功能受损、耳颞麻木、头皮切口脱发及眼睑外翻。结论本院目前治疗眶颧复合骨折的方案较合理。

  • 标签: 眶颧复合体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回顾性报道
  • 简介:上肩胛悬吊复合(SSSC)是由肩胛颈喙突、喙锁韧带、肩峰、肩锁关节、锁骨远端、肩关节盂上半部分组成的环行骨韧带结构[1],是维持躯干和上肢的稳定重要组织。SSSC的单处组织断裂相对较多且不影响其悬吊功能,双处损伤过去通常称为“浮肩损伤(floatingshoulderinjuryFSI)”,可造成肩胛带不稳定,并且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盂肱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对SSSC双处损伤主张手术治疗。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SSSC双处损伤10例患者,以探讨内固定治疗SSSC双处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浮肩损伤 固定治疗 悬吊带 复合体 上肩胛 盂肱关节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自体骨膜-骨组织移植技术在小腿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12.01至今对22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技术。结果22例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其中骨折复位情况应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6例,复位一般6例。除了一例再次摔伤内固定断裂,其中21例均在术后16-18周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优10例,良6例,可3例,差3例(均为Rue-di-ALLgoweIII型骨折)。结论自体骨膜-骨组织复合移植技术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PILON骨折 骨膜 成骨细胞 MIPPO技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复合用于鼻尖整形的实践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120例鼻尖整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在构建鼻尖复合材料的选择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自体肋软骨移植,给予对照组患者硅胶材料移植,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较对照组(15.00%)低,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患者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高(80.00%)(P均<0.05)。结论在鼻尖整形构建鼻尖复合材料的选择中,自体肋软骨移植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较符合患者对整形美容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复合体 鼻尖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术前MRI及超声检查资料,且经手术证实为单侧TFCC损伤的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对比超声与MRI诊断结果。结果TFCC损伤超声主要表现为TFCC形态肿胀、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破损处为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于损伤的TFCC内部撕裂口边缘可探及血流信号。32例TFCC损伤患者中,超声诊断26例,检出率81.25%(26/32),MRI诊断27例,检出率84.38%(27/32),2种检查方法对TFCC损伤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6)。结论通过高频超声可较准确地诊断TFCC损伤,从而简便、快速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创伤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168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84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68例鼻整形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手术,观察组84例给予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手术,进一步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1)观察组创面愈合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的21.43%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整形中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创面愈合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鼻整形 自体肋软骨移植 鼻尖软骨复合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肋软骨移植建立鼻尖软骨复合用于鼻整形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整形门诊 2017年 2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鼻部整形患者中选出 140例为对象,根据复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整形,实验组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复合整形。对比两组的创口愈合时间、创口Ⅰ级愈合率、鼻整形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的手术创口Ⅰ级愈合率和鼻整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且实验组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自体肋软骨移植构建的鼻尖软骨复合在鼻尖整形中应用效果确切,成活率高,促进术后创口愈合,达到满意的整形效果。

  • 标签: 自体肋软骨 鼻尖软骨复合体 膨体聚四氟乙烯复合体 鼻整形 满意度 创口愈合时间
  • 简介: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机器的旋转撕脱力造成近侧指间关节脱位相当常见。这种损伤常会造成近侧指间关节掌板-侧副韧带复合损伤,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将近侧指间关节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加关节囊修复术,由于关节不能得到早期锻炼经常造成关节僵硬,后期功能差。本次研究47例患者应用微型锚钉治疗近侧指间关节掌板—侧副韧带复合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近侧指间关节脱位 副韧带复合体 微型锚钉 损伤 应用 掌板
  • 简介:目的观察腕尺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的大体结构和腕关节镜下相对应部位的结构的表现,为腕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方法采用正常新鲜冷冻人尸体上肢标本5只,先在腕关节镜下,分别通过"桡腕关节入路"和"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的远侧和近侧组成结构(三角纤维软骨,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外观、起止点和走行。然后,切开腕关节囊,肉眼大体观察以上各个组成的形态;并在开放状态下,再次用关节镜观察,对比辨认相应位置的组织结构。最后,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从尺桡骨远端切下,测量、记录。结果大体解剖测量表明,三角纤维软骨延续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窝的尺侧部分,覆盖于尺骨小头的表面,中间菲薄,呈三角形,其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远侧桡尺韧带。该韧带的桡侧起点处融为一体,向尺侧走行,逐渐分开形成浅部和深部,浅部包绕止于在尺骨茎突根部,深部汇聚止于尺骨茎突基底的小凹处。通过和大体观察的对比,腕关节镜经常规的"桡腕关节入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平滑地起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月骨窝的尺侧缘,三角纤维软骨与月骨窝的关节软骨没有明显的界限,三角纤维软骨的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浅部,与尺侧关节囊融为一体。通过"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较为"自由"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的近侧面、远侧桡尺韧带的深部、尺骨小头和桡骨的乙状切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呈"穹窿状"从桡侧走向尺侧。结论腕关节镜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的有效工具,"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用作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的近侧组成结构。镜下结构的表现和大体相应部位的对比观察,可以提高关节镜下组�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关节镜检查 解剖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胸腰椎骨折后部韧带复合损伤患者应用MRI诊断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 在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间在我院接治的胸腰椎骨折后部韧带复合损伤的患者中,选择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应用不同的诊断方式,依据此分为常规组(X线诊断)和研究组(MRI诊断),对比组间的后部韧带复合损伤的诊出率。结果 本研究之中,两组的诊出率存在明显差别,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诊断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后部韧带复合损伤的时候,应用MRI诊断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确保患者可以及时接受对症治疗,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证。

  • 标签: 后部韧带复合体损伤 诊断 MRI 胸腰椎骨折 诊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评价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肛门括约肌复合影响的价值。方法对157名产后42天初产妇的肛门括约肌复合行经会阴三维超声扫查,其中顺产77名(顺产组),剖宫产80名(剖宫产组),分别测量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中部平面、远端平面及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3、6、9、12点钟方向的厚度,并测量耻骨直肠肌中部平面4、8点钟方向的厚度。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和容积对比成像技术观察肛门括约肌复合的形态及完整性。结果顺产组肛门外括约肌远端平面12点钟方向的厚度、肛门内括约肌近端平面6、12点钟方向及中部平面9、12点钟方向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组(P均<0.05),2组间其余平面不同方向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顺产组中,经会阴三维超声发现1名肛门外括约肌缺损。结论分娩方式对肛门括约肌复合的形态具有一定影响,顺产的初产妇肛门内、外括约肌在一定方向上的厚度明显小于剖宫产者。经会阴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肛门括约肌复合的形态特点及完整性,并明确诊断肛门括约肌复合缺损。

  • 标签: 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正常分娩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整形术患者以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复合展开的疗效及对伤口愈合的影响作用。方法:筛选均为展开鼻整形术的患者,将90例患者以手术方式不同设定参照组(膨体聚四氟乙烯技术治疗)、研究组(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复合技术治疗),各计45例,筛选时间值:2021.1-2023.1,就组间的鼻尖突出度、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满意度、并发症展开分析。结果:就组间有差异,且研究组鼻尖突出度(0.52±0.05)cm、伤口愈合时间(7.24±1.63)d、疼痛评分(2.11±1.32)分、住院时间(4.23±1.18)d、均较参照组有更佳表现(P<0.05)。满意度纳入各评测项以研究组有更高值(P<0.05)。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后以研究组2.22%较参照组13.33%更低(P<0.05)。结论:鼻整形术患者以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复合展开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的同时,疼痛感得到改善,可推广。

  • 标签: 鼻整形术 自体肋软骨构建鼻尖复合体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选取20例陈旧性髌韧带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治疗加石膏托外固定;观察组行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加双带线锚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情况及X线片。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带线锚钉十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复合体治疗陈旧性髌韧带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双带线锚钉 同种异体髌腱骨复合体
  • 简介: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案选择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前移融合术(anteriorcontrollableantedisplacementandfusion,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7年6月至2017年8月应用ACA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3~73岁,平均58.5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同时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评价。测量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术前责任节段Polvo比值,颈椎矢状位MRI上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纤维性椎管的矢状径,颈椎横断面CT测量手术前后责任节段骨性椎管矢状径及术后椎体后缘开槽宽度。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术后出现吞咽不适感,2例术后早期出现单侧上肢无力。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N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早期颈椎曲度、术后颈椎的纤维性椎管及骨性椎管的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颈椎前路椎体致压物复合前移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尤其是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椎管狭窄 前路减压 椎体致压物复合体
  • 简介: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①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②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而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骨盆 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 简介:本文采用体外培养技术,比较了4%、12%和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及其复合5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及粗-单核造血的变化。结果单烧(单纯烧伤)组早期造血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以大面积烧伤者严重。6天后则表现为刺激作用,以中等面积烧伤者明显。CFU-GM与成熟基质细胞的变化是平行的,且其两个数量高峰的出现与烧伤感染的两个高发期吻合。复合伤后早期,造血功能既低于单烧,也低于单照(单纯照射)组,后期则介于单烧和单照之间,实验结果未发现复合伤对造血的抑制有“大于两单烧之和”的现象。

  • 标签: 放烧复合伤 造血微环境 粒系造血 骨髓基质细胞 CFU—GM CF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