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形式复杂多样,耳石症与颈性眩晕是常见原因,患者及医务人员对眩晕进行初步判断,对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要。

  • 标签: 耳石症 颈性眩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眩晕的发作形式复杂多样,耳石症与颈性眩晕是常见原因,患者及医务人员对眩晕进行初步判断,对疾病的诊治尤为重要。

  • 标签: 耳石症 颈性眩晕
  • 简介:目的介绍临床新手提高断指再植速度的技巧和经验。方法统计分析作者实施的150例断指再植术的学习曲线和笔记,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术前术中都有些影响再植速度的小技巧。解剖熟悉、计划合理、动作有效是减少手术时间最根本的要素。结论掌握技巧和勤于实践可以最快地提高初学者断指再植的速度。

  • 标签: 断指再植 速度 手外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国内外溶出度相关指导原则为基础,对溶出曲线比较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达到合理选择、恰当运用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逐步判别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7例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风险系数表对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风险值进行预测,观察分析不同预测值下产妇的试产结果。结果在研究中,风险值在20以下的试产成功率较高,风险值超过40的试产成功率较低,导致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包括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窘迫、产程异常,且试产成功组与试产失败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使用剖宫产风险系数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行分娩的产妇进行监测检测,可以发现风险值在20以下的产妇阴道生产的成功率较大,风险值超过40的产妇不建议进行阴道试产,成功率较低,且阴道试产成功的产妇在出血量和恢复时间上均优于试产失败的产妇。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产妇 阴道试产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应用反应曲线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共117例,以其入院时间为依据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生化检验和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方案实施反应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检验时间,检验结果准确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验时间(2.83±1.15)h显著少于对照组(24.32±1.68)h,观察组检验准确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误诊率3.39%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升检验质量,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反应曲线 临床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应曲线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生化检测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生化检验与检验报告进行;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反应曲线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与检验时间。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检验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反应曲线可以明显地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同时可以缩短检验时间,提高了检验的效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反应曲线 生化检测 检验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分娩镇痛无痛阴道分娩法用于初产妇分娩的临床使用效果、对产妇及产妇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分娩初产妇17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7.1±1.8)h短于对照组(9.3±2.9)h,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潜伏期和活跃期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9.1±2.8)h短于对照组(11.3±3.7)h(平均减少时间约2.5h);两组产后出血量及转手术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阴道分娩法能够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加速宫颈扩张,减轻第一产程期间疼痛。对初产妇身体健康无影响,未增加初产妇分娩风险,对新生儿亦无影响,是一种较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的临床分娩法。

  • 标签: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镇痛技术 分娩
  • 简介:本文探讨了用交点计数和粒子计数测试曲线上粒子的线参照数密度(线性结构单位长度上所含X相粒子的数量,用NLS表示)的方法。导出线参照数密度NLS与X相粒子在线性结构上的变量NX和测试线与所测曲线的交点数I之间的关系,即:NLS=2NXζp/(αI),式中,ζp为每个测试点所代表的测试线长度,α为每个测试点所代表的测试面积。给出了对收缩结构NLS的校正方法,举例分析了测试误差。对误差来源及大小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测试网格的密度要求及设计步骤。对NLS的应用和测算与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线参照数密度 形态定量 数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12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6组(n=20),每20例为一学习曲线阶段,对比分析各阶段的手术时间、手术频度、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6组患者在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手术频度及术后住院时间6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约40例后,手术技术即可达到较熟练的状态,但除手术例数外,手术频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学习曲线
  • 简介:研究了Koch曲线(和修改Koch曲线)岛周长-面积关系和本文称之为第1类广义Koch曲线岛周长-最大直径关系,周长-凸壳周长关系失效的原因,计算了利用这些关系获得分维理论值和理论分维值时曲线岛周界所需达到的嵌套层次及初始图形和变量a的影响,对于本文称之为的第2类广义Koch曲线岛,无论其嵌套层次如何,由周长-面积方法和周长-最大直径等方法可获得分维理论值。

  • 标签: 分形曲线 Koch曲线岛 嵌套层次 分维测定 金属断口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能够进行腹腔镜熟练操作的外科医师探讨关于腹股沟的疝修补术(又称为TEP治疗术)实际学习曲线.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5年5月之间由同一医师实施TEP治疗术的40例腹股沟疝(简称疝气病症)患者治疗资料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将其依据先后手术时间划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以及第三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三组患者在实际疝类型以及患病年龄等方面具有较小差异.对三组患者手术实际操作时间以及相应术中、后并发症率进行对比,探究不同时间段实施TEP治疗术的手术实际效果.结果相较于第二组以及第三组来讲第一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在经过第一组患者实际操作之后,第二组以及第三组患者术中实际出血状况和以及层次走错和腹膜分破等现象明显好转.结论疝气病症的实际TEP治疗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操作医师在完成15例治疗之后逐渐对腹腔镜下TEP治疗术熟悉起来并有效缩短后续手术实际操作时间.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学习曲线;腹股沟中图分类号R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3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微创技术的创新与医学思维模式的改变,脊柱外科医生开始应用更多的手术方法以维持患者机体环境稳定,并减少手术入路中的损伤,以获取更满意的临床疗效。在过去20年里因内窥镜、光纤、微创设备及可视成像的逐渐应用,使得微创脊柱外科得以迅速发展,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相继出现,新技术的“学习曲线”应运而生。如今,外科临床已将如何正确认识脊柱外科中学习曲线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本研究就学习曲线的历史、在脊柱外科中临床意义、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及所面临的困境展开阐述。

  • 标签: 学习曲线 微创 脊柱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为40例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4组,每组10例,以每10例手术患者为一手术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阶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手术时间A组(300±20.4)min,1例中转开腹,B组(180±11.5)min,C组(180±21.2)min,D组(130±18.1)min(P〈0.001)。术中出血由(100±13.5)ml降至(50±11.5)ml(P〈0.05).术后住院天数由18.4d降至14.38(P〈0.05)。4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约30例后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结直肠肿瘤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阐述了溶出度试验的概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溶出度检测的方法,结合我国目前固体药物制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溶出度 溶出曲线 固体制剂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