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形态定量病理分级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图像分析定量技术,对136例人星形细胞瘤和3例正常对照的细胞核的面积等8项形态参数、肿瘤4项分布密度参数和细胞核分维值进行量化.结果:经图像分析定量,说明细胞核的面积、周长、直径、短轴和长轴、细胞核数、巨细胞面数密度、血管交点面数密度和细胞核面数密度等9项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4级间的差异,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应用形态计量方法进行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更加客观可靠.

  • 标签: 脑星形细胞瘤 形态计量 病理学 诊断 分级 图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的难度分级方法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83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分级标准(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difficultyclassification,LCDC)评定的LC手术。结果:DCⅠ有1374例,DCⅡ有470例,DCⅢ有139例;LC最常见的困难是剥离胆囊,而最难处理的是胆囊管及胆囊三角;LCDC难度低的一般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较难的是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很难的是合并有胆囊颈、管部结石嵌顿和/或解剖变异的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结论:LCDC可细化LC手术难度原因,对LC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难度分级
  • 简介:目的:提出一种淋巴瘤病理图像分级分割方法.方法:针对淋巴瘤病理图像中组织灰度在RGB颜色通道中的分布形态特点,采用图像代数运算增大淋巴瘤病理图像中不同染色质组织之间的灰度差异,采用最大类别方差方法,建立一个融合多通道灰度分布形态信息的分割模型,分离出淋巴瘤病理图像中不同染色质的区域;再利用区域的面积、灰度纹理粗糙度、圆形度等几何形态特征建立二级分割模型,分离出同染色质中不同的组织靶区.结果:实现了淋巴瘤病理图像的自动分割.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分割效果理想,为淋巴瘤病理图像的定量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淋巴瘤病理图像 形态特征 分级分割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病程2周以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2周-3个月的有效率为9153%(12/13);病程>3个月的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根据突发性耳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调节用药的剂量及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病程短的突发性耳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发性耳聋亦有效。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分级 联合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对91例患者的182支血管行颈动脉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Strandness、Washington、Faught、Bluth、Caroll和我院的多普勒血流参数标准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行分级诊断,并与血管造影的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法(ECST)的测量结果比较,计算不同多普勒狭窄分级指标诊断的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Kappa值.结果我院多普勒血流参数分级标准的SEN、SPE、PPV、NPV及Kappa值明显高于其他分级标准.结论不同研究机构应当建立适合自身临床应用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多普勒血流参数的分级指标.目前,我院超声检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诊断标准的准确性较高,得到临床肯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狭窄程度 血流参数 颈内动脉
  • 简介: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安全密闭的一次性采血器材进行血液采集、成分分离等,细菌污染的机会已大大减少,但有些血液制剂的制备是开放式的,且街头采血车的细菌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据统计细菌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目前普遍重视的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1].笔者就本站如何控制血液的污染,特别是加强对街头采血环境的管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原因分析 污染控制 街头采血 细菌污染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医疗模式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法对160例高血压患者每人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每月测量血压1次,每3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分析。结果经社区医疗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由3.1%提高到48.1%,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结论在社区医疗模式下,建立高血压病管理卡,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和自我监测等使高血压有效控制达标率得到很大提高。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医学 健康教育
  • 简介:本文着重讨论了妇科晚期癌症产生疼痛的原因及控制,为了及时地控制妇癌晚期病人疼痛,提高晚期妇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临终关怀,首先必须对晚期妇癌病人的疼痛作出正确评估。本文简要介绍疼痛评估的原则,对于晚期妇癌疼痛的控制,包括癌症治疗(手术、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理疗、心理护理等。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即处理个体化,不主张一开始就用麻醉剂,因为一旦使用麻醉药物失控后,其它药物不会再有很多疗效。在药物治疗时,应当遵循WHO提供的三阶梯止痛疗法(它包括5项基本原则),但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即使按正规药物止痛,很可能产生耐药,甚至上瘾,病人需要的麻醉药剂量会越来越大,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甚至会一步一步的失败。因此,可采取神经阻滞方法,动脉插管注射化疗止痛及神经外科手术等治疗,特别是前2种方法。这是对晚期妇癌病人疼痛较剧烈而药物治疗无效时较有效地控制疼痛的方法,而对伴发广泛骨转移引起疼痛者。可采取半身放疗给予止痛,但应注意这种治疗的并发症——急性或亚急性肺炎,因其死亡率较高。另外,由于癌性疼痛对癌症患者来说是常见且最痛苦的一种症候,晚期妇癌患者对疼痛的表达受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差异很大。因此,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护士在技术上提高,更需要在认识上更新,对患者的疼痛要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正视人生,使其从精神上、心理上摆脱恐惧和悲观感、勇敢的去迎接癌症的挑战,对攻克癌症充满信心,有效地配合治疗,尽可能安适地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 标签: 妇科癌症 疼痛控制 心理护理
  • 简介:本文作者研制了氧氟沙星凝胶剂,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含量,初步建立了质量控制方法,该制剂工艺简单,临床疗效好,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于医院制剂。

  • 标签: 氧氟沙星 质量控制 研制 制剂 氧氟沙星凝胶剂
  • 简介:SARS是一种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征表现为医院内感染和家庭内感染为主。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SARS病毒并发病的患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性强,在SARS疫苗尚未应用到人群进行免疫之前,人体对它普遍易感。预防和控制SARS的传播蔓延,必须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SARS传播 控制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疫苗 预防措施
  • 简介:护士的职责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践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及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手段,也是护理工作重要而基础的内容,因此,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同时由于护士与病人接触最频繁,离病人最近,能最早发现医院感染,因而护士也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操作者。

  • 标签: 制院内感染 妇产科病房 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 预防疾病 病人接触
  • 简介:血液透析(HD)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虽存活时间延长,但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获得性感染发生率亦逐渐增高,血液透析患者中感染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渗透到HD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管理与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管理 患者 治疗 体会 HD
  • 简介:目的建立薄荷酚软膏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薄荷酚软膏经石油醚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提取后,在286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考察吸收度与苯酚浓度的线性关系,测定稳定性、精密度和苯酚回收率.结果苯酚含量在6~30μg*ml-1浓度范围内与溶液在286nm波长处的吸收度A呈良好线性关系,测定液8h内稳定.同一样品测定5次,RSD为0.68%,苯酚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为0.62%(n=6).结论处方中其他组分不干扰苯酚测定,所拟定的方法简便可行.

  • 标签: 薄荷酚软膏 制备 质量控制 稳定性 精密度 回收率
  • 简介:健康体检,顾名思义即针对自我感觉健康的人而非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它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大多数人是因为身体不适才去医院进行检查,一旦查出问题,部分人不可治愈或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类寿命的延长,医学模式的转化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健康体检这一新兴起的健康消费形式,这也为健康体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健康体检也面临着健康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根据我院近十年来健康体检工作中的经验,对影响健康体检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

  • 标签: 健康体检 程序化 质量控制 自我保健意识
  • 简介:处理创伤的传统方法是修复损伤,尽可能地恢复损伤器官及其功能的完整性.但有时病人死于凝血病等生理性损害.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控制损伤或称计划再手术.此法在国外方兴未艾,而在国内报道不多.本文结合1个病例的抢救阐述该法在严重创伤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

  • 标签: 控制损伤 创伤 适应证 应用
  • 简介:金属医疗器械供给占据供应室业务大部分,而其消毒灭菌质量与医源性感染息息相关。供应室应严把质量关,以防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我院供应中心按照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贮存做好每一个环节来防范。

  • 标签: 金属医疗器械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