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欧盟委员会对于纳米材料的定义为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到50%以上~[1]。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在声、光、磁、热等方面,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性能迥异,因此应用于肿瘤诊疗有很大的优势~[2]。

  • 标签: 纳米材料 膀胱癌细胞 量子限域效应 三维尺寸 小尺寸效应 颗粒组成
  • 简介:摘要在口腔内科治疗中,会应用较多的修复材料,这些材料中有时会粘附细菌,这会导致继发龋的出现,影响着患者的口腔健康。修复材料的表面会形成获得性膜,不同修复材料的获得性膜有着一定差异,而且粘附细菌的种类以及数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细菌对口腔内科常用修复材料的粘附情况,通过分析发现,细菌对获得性膜有着一定选择性,这与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有着较大的关系,还与修复材料的光洁度有着一定关系,为了降低细菌的粘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环境等因素。

  • 标签: 细菌 口腔内科 修复材料 粘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患者共计543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1组328颗牙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2组215颗牙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结果随访一年,1组成功率78%,2组成功率94%,2组成功率高于1组。经统计学检验p=8.922266e-15,x2=26.19588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树脂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是较为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

  • 标签: 玻璃离子水门汀 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口腔印模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修复体的准确性,熟悉各材料的特点对临床护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两种弹性印模材料的性能特点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关键词弹性印模材料硅橡胶聚醚橡胶操作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12-01

  • 标签:
  • 简介:背景:目前,牙周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与人工骨替代材料植入等,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的:比较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各自单独使用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制备单侧牙周骨缺损模型,其中3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煅烧骨、冻干骨和Bio-oss骨,以未植入任何材料者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l2周处死动物,获取完整标本,进行大体、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煅烧骨组、冻干骨组、Bio-oss骨组术后4,8,12周的骨密度、新生牙骨质高度、新生牙槽骨高度及新生牙周膜高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缺损处骨组织逐渐连续,牙根面可见新生牙周组织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增多。煅烧骨组术后4周新生牙槽骨高度高于冻干骨组(P〈0.05);冻干骨组术后12周新生牙周膜高度明显高于煅烧骨组、Bio-oss骨组(P〈0.05)。结果表明煅烧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优于Bio-oss骨与冻干骨,冻干骨促进牙周膜再生的能力优于煅烧骨、Bio-oss骨。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煅烧骨 冻干骨 Bio-oss骨 牙周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齿科修复材料耐磨性及硬度与天然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58例牙齿修复患者,其中,29例患者采用钛合金材料修复,29例患者采用镍合金材料修复,采用万能摩损试验机进行纯钛、镍合金的摩擦磨损试验,以29颗天然牙釉质作为对照,对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齿的耐磨性及硬度。结果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磨损量与硬度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密度、磨损量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合金材料组与天然牙釉质硬度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磨性方面,镍合金材料与天然牙齿相似,硬度方面,镍铬合金与天然牙齿最相似,而密度方面,钛合金与天然牙齿最为相似。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修复材料

  • 标签: 齿科 天然牙齿 修复材料 硬度 耐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护理宣教,减轻肾穿患者的心理负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择2013年4月-12月与2014年4月-2013年12月需肾脏穿刺术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结合多种健康宣教方式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前瞻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的对护理满意度,留置尿管率,肾穿刺出血率.结果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较前提高,术后留置尿管率降低,肾穿出血率降低,术后卧床时间缩短,患者舒适度较前提高.结论多种形式的宣教材料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具体性、直观性,克服了知识层面,沟通能力差异的困难,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优化的宣教流程灵活性强,适合不同文化层次患者的要求.关键词护理宣教;肾脏穿刺术;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81-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晶须是一种纤维状单晶体,其直径一般数微米到几十微米,长度可达数厘米,由于晶体结构完整排列高度有序,克服了传统材料存在的孔洞、位错及颗粒界面等缺陷,因此其密度与强度都接近理想晶体,具有极高的强度与弹性模量1。由于理想的结构与理化性能,晶须或类晶须样结构可能作为口腔修复、粘接、填充及植入等十分理想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非常乐观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些年较热门的几种晶须材料(如钙磷石、SiC、ZnO等)的力学、化学及生物学性能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传统的口腔材料进行对比,探究它们用作口腔新材料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 标签: 晶须材料,口腔修复材料,口腔材料学,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材料修复重建运动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效果。方法将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自体材料,实验组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材料。观察重建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Lysholm、IKDC评分分别为(74.5±0.8)分、(76.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材料对运动损伤所致膝关节交叉韧带疾病进行修复重建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重视。

  • 标签: 运动损伤 膝关节交叉韧带 关节镜 人工韧带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院治疗的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根管治疗的基础上,设计制作38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根据不同修复材料的使用,分为A组(20副)和B组(18副),A组使用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固位义齿,B组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义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深度、骨密度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牙齿松动度明显改善,但A组固位稳定,B组有5例自觉固位力下降,经更换外冠后,固位力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氧化锆内冠金沉积外冠固位的套筒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固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周病 牙列缺损 套筒冠 金沉积内冠 氧化锆内冠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并鉴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替加氟载药微球,以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将DR5mAb与载药微球连接,构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一般性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抗体连接率,并对比碳二亚胺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连接率;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株L02为实验对象验证其体外细胞靶向性。结果生物素亲和素法的载药微球抗体连接率高于碳二亚胺法(P〈0.05);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有大量微球聚集,非靶向载药微球-7721组和靶向载药微球-L02组的细胞表面及周围均无明显微球聚集。结论DR5mAb-载替加氟主动靶向载药高分子微球可与肝癌细胞SMCC-7721主动靶向结合,有望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思路。

  • 标签: 载药微球 替加氟 主动靶向 肝肿瘤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采用仿生学原理制备了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但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作为注射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可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复合培养,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接种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与增殖。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支架埋植在家兔背部肌袋内,埋植后2,4,6,8周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增殖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支架埋植后2周,材料周围有中等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细胞浸润,可见小血管与纤维母细胞增生,材料已被炎性细胞分割、围绕散碎;埋植后4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炎症反应进一步消退,肌纤维排列、形态正常;埋植后6周,材料周围炎症反应轻微,组织水肿不明显;埋植后8周,炎症反应基本消退,材料基本降解完成,肌纤维形态基本正常。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半水硫酸钙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作为注射型支架材料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半水硫酸钙 组织工程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