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身高发展不良是由于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的身高明显较低的情况。维生素 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它可以促进血液中的钙磷水平的新陈代谢,可以减轻骨质疏松,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资料,总体上,我国的幼儿身高呈上升的态势,而维生素 D含量偏少。儿童的维生素D含量下降会导致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儿童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有学者认为,对于儿童来说,给予低个子儿童服用维生素D,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身高,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临床表现。探讨维生素 D的疗效。目的:研究维生素D对提高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100名在我院门诊接受身体检查的正常孩子,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结束,将100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的孩子没有服用维生素D,而观察组的孩子接受了维生素D的补充;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论: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儿童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维生素D,对照组(40例)仅进行一般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骨龄以及超声骨密度和血清25(OH)D。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及骨龄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儿童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及骨龄示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儿童的超声骨密度和血清25(OH)D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儿童的超声骨密度和血清25(OH)D示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维生素D进行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保健 身高促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针对儿童进行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过程中,探讨维生素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中心接诊的90例接受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胸腺肽,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口服维生素D的方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身高水平更高,血清内维生素D的水平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针对儿童实施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口服维生素D的治疗方式能够收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清内维生素D的含量,还能有效提升患者平均的身高水平,有治疗效率整体更高,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儿童身高发育欠佳主要指儿童相比于正常儿童身高显著较低的情况。维生素 D 为类固醇激素,对于血清钙磷浓度代谢可有效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减少骨软化症,同时也可帮助患儿正常发育。依据数据统计,我国儿童身高整体为提升趋势,但维生素 D 水平却较低。当小儿体内维生素 D水平降低则会使得人体对于钙磷吸收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小儿发育。因此有学者提出为身高欠佳小儿进行维生素 D 治疗,不仅可提升小儿身高也可改善临床观察指标,基于此,现选取我院身高欠佳小儿为研究对象,探究维生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儿童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儿童保健管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儿童保健管理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比较两种保健管理手段对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60.00%);观察组的身高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维生素D 儿童保健 身高促进 应用效果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在儿童保健身高促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从2021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身高发育迟缓儿童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研究组给予患儿维生素D联合饮食营养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平均骨龄,都有显著的提高,且研究组患儿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P

  • 标签: 维生素D 饮食营养 儿童保健身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专护理实习生采取体育锻炼对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明显的大专护理实习生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取传统谈话法来改善情绪,实验组则采取体育锻炼,对比两组实施干预前后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护理实习生的负面情绪无差异,在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症状更差于实验组,且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不明显;生活质量也较实验组比较更差,P<0.05,有可比性。结论:谈话法对护理实习生的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都没有明显的干预效果,而体育锻炼应用于大专护理实习生的情绪疏导中效果显著,是有效改善护理实习生不良心理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体育锻炼 大专护理实习生 焦虑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