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方法:抽选120例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分析受检者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神经的M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CV均小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分析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可以很好的辨别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和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踝臂指数联合脉搏传导速度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院1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踝臂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异常程度结果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P<0.05;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较单支病变组更低,且多支病变组踝臂指数亦低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脉搏传导速度较单支和双支病变组更高,P<0.05。结论 联合使用踝臂指数+脉搏传导速度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对医师分析病情及施行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 标签: 踝臂指数 脉搏传导速度 冠状动脉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脉压(pulsepressure,PP)与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carotid-radialpulsewavevelocity,crPWV)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h全天候动态血压、crPWV的监测及血生化检测.对患者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以及PP以及crPWV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依据外周动脉PP水平,将上述152例患者划分为动态脉压<60mmHg组(89例)与动态脉压≥60mmHg组(63例),动态脉压≥60mmHg组crPWV明显高于动态脉压<60mmHg组(11.8±1.5m/s比10.5±1.3m/s,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h脉压、24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动态脉压能够有效反映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动脉硬化状况.针对动脉硬化的检测对于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脉搏波传导速度;动态血压监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MH)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及增强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相关性,为完善老年MH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170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其分为高血压组55例、MH组50例、对照组(血压正常)65例。观察比较三组受检者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情况、颈-桡动脉PWV与CAP参数。结果MH组饮酒、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H组偶测舒张压与收缩压高于高血压组(P〈0.05)。MH组颈-桡动脉PWV、AI、血压第一峰值与最小血压差(P1Height)、增强压、收缩末压(CESP)、平均舒张压(CMDP)、平均收缩压(CMSP)、脉压(CP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桡动脉PWV与LDL-C、CPP与SBP、体质量指数、TC、年龄、空腹血糖、DBP、P1Height、CESP、AI及增强压呈正相关(P〈0.05)。LDL-C、CPP及SBP为颈-桡动脉PWV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MH患者CAP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WV明显升高。LDL-C、CPP及SBP增高为颈-桡动脉PWV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隐性高血压 脉搏 弹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治疗,观察组联用温针灸和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相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归芪除痹汤联合甲钴胺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证实归芪除痹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20例,随机化分组,分别设为A组和B组,两组均口服甲钴胺片,A组联合归芪除痹汤,B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测定两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2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增加,A组优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归芪除痹汤联合甲钴胺片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归芪除痹汤 甲钴胺片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优。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NCV中正中神经(50.25±1.02)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52.25±1.45)m/s;MNCV中正中神经(53.25±1.45)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54.45±1.45)m/s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值=24.920、46.885、26.472、35.806;P

  • 标签:   依帕司他 甲钴胺 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效果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8周后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DPN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更优。

  • 标签: 当归四逆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 摘要】 本文就 1 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作一总结。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护理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缩短,尽早 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诱因、预后等,制定出不同的干预护理措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详细观察病情、了解患者心理活动,予理护师,同时给予相应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及开展新护理技术, 10 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钾血症 晕厥 护理
  • 简介: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Sideris等封堵器。2001年12月长海医院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生产的国产对称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2002年国外报道应用Amplatzer偏心型的膜周部VSD封堵器治疗偏心型VSD。自此镍钛合金封堵器以其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大大推动了VSD介入治疗的发展。

  • 标签: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术后 传导阻滞 膜周部VSD 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ppo信号传导通路对胃癌细胞黏附、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接收的胃癌患者28例,对所有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原位杂交检测和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查及实验分析。结果通过对胃癌患者癌变细胞的检查及分析发现,Hippo信号通路中的各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异常时会对胃癌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造成影响。结论通过对Hippo信号传导通路进行探讨,良好的了解了Hippo信号通路的各类因子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对日后临床肿瘤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使用价值。

  • 标签: Hippo信号传导通路 粘附 侵袭 转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5-01
  • 简介:摘要神经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方法选择有客观的评价作用。目的总结神经传导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方法选择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对所有入选40例,其中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25例(共65侧)患者,均行神经传导检查,统计患者的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并与同一手的另一条神经(尺神经)及健侧正中神经相比较。结果65侧患者中38例轻度、23例中度、4例重度。轻中度患者经保守治疗,疗效满意。重度患者转入骨科手术治疗。结论说明神经传导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客观的评价作用。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行化疗的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中等或大剂量化疗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70例患者在经化疗后,心电图改变率为5.71%,其中肺癌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占2.86%,肺癌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占1.43%,贲门癌患者占1.43%,心电图改变率明显低于未改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接受以阿霉素为基础化疗4.29%,表阿霉素1.43%,心电图改变率高于非阿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良好,但对合并肺心病患者需尽量避免阿霉素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化疗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右束支传导阻滞 化疗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林某,女,80岁,因突发胸痛3天,晕厥1次住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查体P26次/分,BP105/60mmHg。心率26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III°方式传导阻滞,心室率26次/分。BNP632pg/ml,生化CO25.64mmol/l,AST518u/l,LDH907U/L,CK1130U/L,CKMB167U/L,GLU27.24mmol/l,BUN31.9mmol/l,CREA209umol/l,肌钙蛋白阳性。血常规WBC13.87*109/lNE82.6%。尿常规尿糖4+、酮体2+。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MI、KILLIP4级III°AVB2、2型糖尿病DKA3、肾功能不全。因有溶栓禁忌症,未行溶栓治疗。家属拒绝转院行起搏器治疗。入院后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予以异丙肾上腺素8ug/min微量泵入、阿托品、地塞米松等处理,患者心室率波动于60-80次/分,并予以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处理。随着心室率的增快逐渐减慢异丙肾上腺素的泵速,7天后复查ECG窦性心律,频发室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Hippo信号传导通路的Merlin、Yap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接收的胃癌患者18例,对所有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结果通过详细的检测和分析,Hippo信号传导通路的效应分子Yap是胃癌的重要致癌因子,而Mer是抑癌基因,一旦Hippo-Yap、Mer信号通路失去活性,就会导致细胞的过度生长,从而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造成影响。结论通过对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显微镜技术的检测及分析,了解了Hippo信号传导通路Mer与Yap在胃癌中的实质作用,对其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Hippo信号传导通路 胃癌 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信息传导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外科护理工作情况,其中15名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口头传递信息,作为对照组,15名护理人员采用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传递,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工作中信息传导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通知收到时间、接受反馈时间和晨间学习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每周重点工作完成评分、防范及改进措施执行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平台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管理中信息传导的效率,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信平台 外科护理 信息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