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超声检查异常孕妇65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对产妇产前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引产和产后随访证实65例胎儿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发现,露脑畸形3例,蛛网膜囊肿5例,脑膨出11例,脑室扩张和脑积水24例,开放性脊柱裂7例,全前脑6例,骶尾部畸胎瘤2例,颈部水囊瘤5例,漏诊2例,确诊63例,确诊率为96.92%。结论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临床检查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检查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对疾病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12月在奥氮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ADR报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及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总结奥氮平致中枢神经系统ADR特点。结果10例ADR报告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65岁(46.2±3.5岁)。主要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7例),均为用药1月后出现ADR表现,日剂量较高,不良反应表现以椎体外系反应(8例)为主。减少药量或停药后(改用其他药物)症状缓解。结论临床使用奥氮平需掌握适应证、规范用法用量,并密切观察,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彩超检查对于胎儿中枢神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1月诊治的高危妊娠孕妇共计共计 120例为研究样本,分别进行二维彩超检查及三维彩超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检出率。 结果:三维彩超的畸形检出率为6.67%,二维彩超的畸形检出率为 3.33%;二维彩超检测的准确率为 50.00%( 4/8),而三维彩超检测的准确率为 100%( 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三维彩超应用于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检查中,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三维彩超 胎儿 中枢神经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多模态检查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收治20例经过病理确诊的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均对患者实施MRI多模态检查,对其检查的特点和详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MRI多模态检查可发现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同部位的定量情况,不同组织的差异显著(P<0.05),其诊断的准确率则为70.0%;结论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实施MRI多模态检查具有一定价值,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RI多模态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近年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出现,虽然国内外对该疾病的报道较多,但是依旧有较高的误诊率存在[1-3]。因为恶性淋巴瘤具有较高的放化疗敏感性,并且采用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依旧难以将其预后有效改善,所以术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影像学诊断是十分中重要的。本研究中对我院4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特点 影像诊断 化疗敏感性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 ]磁共振灌注成像(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是最近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功能成像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在分子水平反应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并通过相关参数可以准确的提供脑组织微循环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随着该技术多年来的不断成熟使得无创性评价脑组织活力及功能成为了可能,因而广泛的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文就 PWI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高血压脑出血、烟雾病、脑梗死、脑泡性包虫及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 ]磁共振灌注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分析护理干预措施,使家长以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患儿康复训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专人对患儿家长进行一对一访谈,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对疾病缺乏医学知识,干预后,疾病医学知识了解率均达到100%。在自己孩子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时,都有明显的心理负性反应,干预前,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外,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各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排除了家长的心理障碍,促进了患儿康复。

  • 标签: 中枢性协调障碍 心理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麻醉中,丙泊酚因起效快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但当前关于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依然是研究热点,围绕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当前文献研究,对于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 机制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ZK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8例与高压氧组62例比较。结果高压氧(HBO)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总有效率84.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8,P<0.05)。结论高压氧(HBO)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中枢性协调障碍 高压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全部78例患者分为各39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39例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39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然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脑梗死所致中枢性面瘫来说,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方法配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艾灸 脑梗死,中枢性面瘫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神经阻滞的应用治疗效果。 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对策,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可行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喉上神经受损。1例(1.30%)二次残留腺体的切除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出现短暂喉返神经功能性损伤,手术完成后出现声音嘶哑,术后21d完全恢复。结论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与喉上神经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任的体现。要想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的保护,必须对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充分了解,手术技术十分精巧。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结果本组4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临床确诊32例(76.19%)。临床可能、临床很可能分别为4例(9.52%)、6例(14.29%)。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确诊38例(90.48%),16.67%的患者诊断级别提高。延髓肌发病组、上肢发病组、下肢发病组伴分裂手电生理特征的患者分别为41.18%、83.33%、38.46%。结论早期行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学诊断,可提高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诊断级别,实现早期确诊。

  • 标签: 临床诊断 神经电生理 运动神经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干预治疗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与医院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持续性康复治疗,并定期对所有小儿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反射检查。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测手册(CDCC)检测,德国沃伊特博士vojta姿势反射检查,神经运动检查采用法国阿米尔-梯柔(Amiol-tison)的1岁内52项神经运动检查,得出智能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纠正年龄1岁时,观察组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对ZKS患儿进行持续性干预治疗,对其体格,运动及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风痉挛期患者采用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法对患者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我院中风痉挛期患者随机三组各30例,中枢组采用健患双侧取穴针刺法,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药物组采用妙纳口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量表(Clinicalspasticityindex,CSI)和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scale,FMA)评价治疗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CSI评分和FM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三组CSI评分和FMA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检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中枢组CSI评分较药物组和常规组低,药物组CSI评分在三组中最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组FMA评分较常规组和中枢组低,中枢组FMA评分在三组中最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法能有效的改善中风痉挛期患者的肌张力及痉挛程度,对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中枢取穴 健患侧 中风 痉挛期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几率进行对比,研究组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手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胸前神经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时间(2017年11月)为分组依据。分别由实施前(2017年6月-2017年10月)、实施后(2017年12月-2018年4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41例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护患沟通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82,P<0.05)。观察组康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χ2=5.34,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