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上急性呼吸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方法给予常规护理组基础的护理治疗,给予精心护理组规范性护理治疗。分析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18例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为88.9%;18例精心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心护理在治愈小儿急性呼吸感染上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实施早期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1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者进行研究,分组进行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类,对照组给予延迟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PaO2、PaCO2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PaO2、PaCO2较好,并发症较少,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而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则可以提高患者的PaO2,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呼吸机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睡眠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患者严重程度差异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15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对患者不同睡眠期的呼吸、血氧和心电事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不同睡眠期的呼吸、血氧和心电事件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睡眠期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严重程度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在严重呼吸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选取了院内接受治疗的90例严重呼吸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提高严重呼吸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呼吸道烧伤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规治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率70.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造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原因使因为患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者患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新生儿出现通气障碍。正确选择呼吸窘迫综合患儿的通气策略,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通气太少或者通气太多,两种情况均会对呼吸窘迫综合患儿造成一定的伤害。接下来我们将对呼吸窘迫综合患儿通气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在急性呼吸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细菌感染患者64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6例(50%),显效9例(28.13%),有效5例(15.63%),无效2例(6.23%),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6例(18.75%),显效12例(37.50%),有效7例(21.87%),无效7例(21.87%),总有效率78.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1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呼吸细菌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发急性呼吸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护理改进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6月,发热门诊收治以呼吸症状就诊的患者797例,常规发热门诊管理办法。2017年1月~6月,发热门诊收治以呼吸症状就诊的患者810例,在分析常规感染控制护理问题后,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包括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明确急性呼吸感染的护理技术标准等。结果2017年上半年手卫生检验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门把手/地面/床表面采样检验合格率高于2016年上半年,2017年医务人员的呼吸感染发生例次率、上半年发热门诊非呼吸感染转住院对象72h内出现呼吸感染发生率低于2016年上半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发热门诊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控制质量。新发急性呼吸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护理质量改进明显提高了感染防控的质量。今后仍需要加强发热门诊急性呼吸传染病的管理,重视多学科合作,提高环境清洁卫生管理质量,重视传染源控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120例急性冠脉综合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包括便秘2例,低血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7例,包括便秘3例,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DRS)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共纳入71例SAP合并ADRS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联合机械通气,观察组机械通气联合血液滤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相关血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组间比较,观察组PaO2、PaCO2/FiO2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P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显著,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SAP并发ARDS患者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方案可降低VAP发生率,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即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风险护理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ARDS患者130例,将之随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投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12、11.44、7.13,P=0.0025、0.0007、0.0076);在社会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以及环境维度四个维度的护理舒适度方面,研究组患者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9.473、16.072、9.278、8.120,P=0.00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在ARDS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 风险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感染患者,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病原体LP1(呼吸嗜肺军团菌1型)、COX(Q热立克次体)、ADV(腺病毒)、IFA(甲型流感病毒)、PIV(副流感病毒)、MP(肺炎支原体)、CP(肺炎衣原体)、RSV(呼吸合胞病毒)、IFB(乙型流感病毒)。结果4112例患者血清IgM(免疫球蛋白M)总阳性率为35.02%(1440/411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484例患者为病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1.77%(483/4112)。结论在呼吸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病原体检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病毒与MP是呼吸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在检测中重点关注。

  • 标签: 呼吸道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的急救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34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快速评估高度危险因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开通绿色通道,尽早溶栓或介入治疗。结果31例患者抢救成功,3例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冠脉综合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早期护理干预,快速评估高度危险因素,正确、有效地配合抢救措施的实施,能够缓解和稳定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关键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急救;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资料,所有病例进行急救对策,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接受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急救结果和护理结果。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中,经过急救与护理,有30例(60.00%)为显效、16例(32.00%)为有效、4例(8.0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败血症发生率为4.00%远远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并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 满意度 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在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反复呼吸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提高了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治疗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医院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在 2017年 1月 --9月收治的 110例上呼吸感染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 n=55)采用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参照组( n=55)采用利巴韦林治疗 ,较比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病情好转时间。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8.18%>87.27%),实验组发热、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各症状的消退时间均显著快于参照组,组间比较 P<0.05。 结论:应用复方鱼腥草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感染可获得理想效果,可促使患儿症状快速消退,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鱼腥草颗粒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