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本体心理学的发现,使我们寻找到了深入研究和解决癌症的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本体心理学的发现帮助人类的智慧重又获得了生命力,并使其对自身的智慧充分拥有自豪感。因此,本体心理学是对需要找到给予整个医学病理症状学以理性和事实证明的这一关键意义做出了答复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本体心理学 心身医学 癌症 本体自在 语义场 偏差屏
  • 简介:摘要 : 通过中国知网、 pubmed 等查阅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一步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本体感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减少踝关节再损伤,还可增进肌肉骨骼系统的能力,产生适当的反馈至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同时对关节、肌肉、韧带产生保护机制, 提示慢性躁关节不稳定的本体感觉训练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本体感觉 慢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 5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理疗及针灸,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8%,对照组为 67.8%;治疗后两组患者 Oswestry下腰功能指数( ODI)均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明显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 ] 针灸 本体感觉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与常规针刺不寐的疗效。方法:对于不寐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从2023.06至2023.11。包括对照组和实践组,每组各有40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论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而实践组采用以任督二脉为主取穴针刺治疗方法。所有参与者均进行了失眠程度检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对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治疗后,实践组PSQI均值得分(7.47±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75),实践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针刺调理任督二脉治疗不寐,可以从整体着眼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入于阴,而目自暝,对治疗不寐有更好的效果。对于不寐的患者,该方法可能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不寐 阴阳 任督二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运动损伤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应、平衡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两组患者通过6MWT和Berg平衡测试结果表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5.2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提高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整体恢复速度及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踝关节 本体感觉训练 康复 平衡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兔前交叉韧带(ACL)不同部位部分损伤后ACL内本体感受器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共选用2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A、B组各12只,分别于兔单侧ACL中部和ACL近胫骨1/3处制作部分损伤,对照组4只不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于实验后2个月,A、B组均于实验后2、4、6个月各取4只兔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ACL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A组和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损伤侧膝关节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A组和B组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L不同部位的损伤均会导致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及本体感觉下降,且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的本体感受器及本体感觉变化无差异,其机制可能与韧带内血管对总体血供影响不大有关。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觉 膝关节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取常规躯干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6MWT干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提升。

  • 标签: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共 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 72.09%)( P< 0.05);治疗后研究组 LKSS、 AROM、 BB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 P< 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致关节僵硬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平衡能力,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僵硬 本体感觉训练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Frenkel 训练结 合本体感 觉 神 经 肌肉促 进( PNF )技术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 躯 干控制及平衡能力的 影响 。 方法:将 90 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分别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衡促进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膝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在2023年7月份至2023年11月份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盲法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提供常规训练;实验组提供平衡促进训练,分析两组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训练效果更佳,p<0.05。结论: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提供平衡促进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患膝的本体感觉,值得提倡。

  • 标签: 平衡促进训练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术后 患膝本体感觉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后双侧ACL内本体感受器的形态及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使用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造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模型,4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于术后2、4、6个月各取4只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前交叉韧带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损伤侧随着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并出现部分结构缺失,与对侧及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侧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与对照组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ACL损伤后其本体感受器出现数量减少、结构异常,但是在短期内依然能发挥一定功能,随损伤时间延长其作用逐渐减弱。而对侧膝关节似乎也有本体感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本体感受器 肌电图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背景:近年来有关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康复影响方面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其在改善术后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方面的疗效得到肯定,但由于各研究水平、质量不一,其有效性尚缺乏循证学依据。目的:系统评价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膝关节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资源,检索关于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2篇文献,688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组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WMD=-1.94,95%CI:-3.47至-0.41,P=0.01)、Berg平衡量表(WMD=6.48,95%CI:4.49-8.48,P<0.00001)、单腿站立平衡试验(WMD=2.47,95%CI:2.07-2.87,P<0.00001)、Biodex稳定系统指数(WMD=-0.42,95%CI:-0.68至-0.15,P=0.002)、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WMD=3.65,95%CI:1.72-5.58,P=0.0002)、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稳定性评分(WMD=1.35,95%CI:0.71-2.00,P<0.0001)、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WMD=7.83,95%CI:1.11-14.54,P=0.02)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③而在角度复位差(WMD=-3.23,95%CI:-7.55-1.10,P=0.14)、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疼痛(WMD=2.22,95%CI:-0.43-4.86,P=0.10)、屈曲畸形(WMD=0.40,95%CI:-0.69-1.49,P=0.47)、关节活动度(WMD=1.06,95%CI:-0.86-2.98,P=0.28)、肌力(WMD=1.27,95%CI:-0.03-2.57,P=0.05)评分改善方面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基于有限的临床文献研究,此Meta分析认为,与常规训练相比,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患者平衡能力、膝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在疼痛、屈曲畸形、关节活动度、肌力改善方面的结果需慎重解读,未来仍需要更大样本、�

  • 标签: 本体感觉训练 平衡训练 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高龄产妇实施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的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高龄产妇5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盆底功能训练、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的干预方案,对比患者干预3个月后盆底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本体感觉训练 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 高龄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0例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均取自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单位收治的患者中,对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对研究中涉及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评分及无痛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无痛步行距离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其关节功能明显增强,患者无痛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本体感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60例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均取自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本单位收治的患者中,对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予以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对研究中涉及的治疗有效率、疼痛评分、关节评分及无痛步行距离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无痛步行距离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其关节功能明显增强,患者无痛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本体感觉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9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将患者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分入49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感觉功能、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结果。结果:采取治疗方案后,治疗组运动与感觉评分、M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综合康复疗法 胸腰段脊髓损伤 不全截瘫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9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将患者分入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分入49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采取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感觉功能、神经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结果。结果:采取治疗方案后,治疗组运动与感觉评分、M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综合康复疗法 胸腰段脊髓损伤 不全截瘫 感觉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 纳入2021.1-2022.1期间在本院接受髌骨骨折微创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30例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模式。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对比,研究组ROM及L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本体感觉训练 膝关节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对患者基本体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麻醉)和对照组(布比卡因麻醉)各60人。结果: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评分较高,并发症发生率(6.67%)较低(P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