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治疗双节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TLIF术治疗双节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 脊柱融合 椎弓根系统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阶段式模板在电子麻醉记录单书写中的应用。此类模板设计可较为精确地匹配实际操作,在实现电子麻醉记录单数据精确、内容完整的同时,提高电子麻醉记录单书写效率。

  • 标签: 电子麻醉记录单 阶段式模板 麻醉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向瓣膜PICC预防肝衰竭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为肝衰竭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留置针组。其中男128例,女12例。所有向瓣膜PICC置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直型留置针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向瓣膜PICC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置管后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及第个月的并发症资料,采用直型留置针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住院治疗个月期间所有留置针并发症资料。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相对留置针组穿刺口/针口渗血/渗出/坏死发生率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异常发生率低、静脉通道堵塞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率低、肢体肿胀发生率低和职业暴露风险低。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实行向瓣膜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避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肝衰竭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道。

  • 标签: 三向瓣膜式PICC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路分节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收治多节颈椎病患者50例,对患者实施前路分节减压植骨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主要症状为声音嘶哑,但即使处理后改善。患者的融合节Cobb角扩大,JOA评分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分节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上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 多节段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在应用向瓣膜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应用向瓣膜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应用向瓣膜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期间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脱出、静脉炎、以及相关性感染这几类。结论向瓣膜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对血液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的优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性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并形成有效且稳定的静脉通路,确保化疗干预的顺利进行。但针对在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置管期间患者病情,加强针对性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向瓣膜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优势更加高效的发挥出来。

  • 标签: 血液病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三向瓣膜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面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面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1例,乳突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3例,鼓室+乳突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瘤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面神经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