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究创新型双警示管道标识应用于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8月于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且留置管道的4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创新型双警示管道标识进行护理。调查两组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新型管道双警示标识可以提高护士风险意识,有效降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 标签: 创新型管道标识 管道护理 肝胆外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突发性耳聋临床较多见,好发年龄多为20~40岁。由于此病病因不清,发病机理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国内外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较好疗效,本院自1999年以来收治了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中经高压氧综合治疗4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压氧综合治疗 突发性耳聋 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 好发年龄 发病机理
  • 简介: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护理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压氧舱特殊密闭的高压环境,广大患者对高压氧知识缺乏了解,加之民间的夸大流传,往往会使首次治疗的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由此引起许多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高压氧工作的心得体会。

  • 标签: 心理问题分析 治疗患者 高压氧舱 心理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 医学事业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 PACU管道安全的应用价值。方法 : 对 2018年度 12031例患者 PACU管道安全的预见性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2031例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16例,其中胃管 1例,外周静脉管 15例。 结论:对全麻术后患者实施管道安全的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为麻醉恢复期护理工作提供安全保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预见性护理 PACU 管道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干预后,40例患者均治愈,腹内压Ⅰ、Ⅱ、Ⅲ级共37例患者无胰周脓肿症状;3例Ⅳ级患者中有1例有胰周感染,1例实施外科手术治愈,1例采取多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采取有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高压氧治疗对于环境的要求以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极高,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危险因素,例如护理水平不高、治疗环境较差以及患者不予配合等,都是高压氧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子,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在高压氧护理中引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极其重要。从这点出发,完善高压氧护理,提升风险的识别意识,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事件的产生。本文将进一步探究风险管理在高压氧护理中的应用,并提出可供实践参考的完善措施。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高压氧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高压氧治疗配合护理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脑出血治疗和心理干预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护理康复训练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治疗前FM评分为28.11±3.32,治疗一个月FM评分为62.28±5.53,治疗三个月FM评分为77.74±6.67,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为24.40±2.70,治疗一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为60.05±4.89,治疗三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为80.14±5.83,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5.61±2.81,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0.44±1.12,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7.03±2.78,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1.15±1.14。实验组患者FM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配合护理康复训练的方法,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实现患者的尽早康复,减少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概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高压氧治疗 配合护理康复训练 疗效
  • 简介:摘 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多继发于门脉高压患者,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高,可能导致二次出血等情况,需要实施科学治疗方案。现阶段,EGVB的临床疗法多样,缺乏统一标准。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内脏组织的血流量,对于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加快止血速度。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于胃食管的血流量具有减少作用,可以预防内脏缺血,β受体阻滞剂(NSBB)能够减少二次出血情况,但无法改善静脉曲张病变。除以上药物治疗方法外,介入手术可以作为补充疗法缩短患者病程,降低疾病凶险性。此外,内镜下治疗被广泛用于该病患者,其具有微创性,止血效率较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综述门脉高压EGVB患者的治疗进展,以此指导相关治疗工作。

  • 标签: 门脉高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 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多继发于门脉高压患者,其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高,可能导致二次出血等情况,需要实施科学治疗方案。现阶段,EGVB的临床疗法多样,缺乏统一标准。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内脏组织的血流量,对于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加快止血速度。精氨酸加压素(AVP)对于胃食管的血流量具有减少作用,可以预防内脏缺血,β受体阻滞剂(NSBB)能够减少二次出血情况,但无法改善静脉曲张病变。除以上药物治疗方法外,介入手术可以作为补充疗法缩短患者病程,降低疾病凶险性。此外,内镜下治疗被广泛用于该病患者,其具有微创性,止血效率较高。基于上述观点,本文综述门脉高压EGVB患者的治疗进展,以此指导相关治疗工作。

  • 标签: 门脉高压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内镜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对策基本内容,探究罹患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置管期间该措施应用成效。方法:在随机抽样法指导下,对临床检查后,“神经外科疾病”确诊患者分组,具体名称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收纳病例数为31,病例总数62,且在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入院,而后提供护理,即:常规护理(对照组)、风险防范护理(研究组),比对最终成效。结果:关于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规护理数据(25.81%)VS风险防范护理数据(6.45%),后者居更低水平,且研究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开展风险防范护理,可有效降低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推荐、使用。

  • 标签: 神经外科置管患者 不良事件发生率 风险防范对策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外伤后偏瘫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接受治疗的 8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40例( n=40)和对照组 40例( n=40)。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 FMA和 MBI评分结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经过两组患者 FMA和 MBI评分。观察组组明显优于对比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干预,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择 130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组进行研究,为两组患者分别提供常规治疗与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结果差异 。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早期高压氧治疗方法之后, GCS 评分为( 13.05±0.65 )分、 ADL 评分为( 86.62±1.25 )分, 总有效率为 95.39 % ,各项结果优于同期对照组,而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治疗有效性显著提高,有利于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

  • 标签: 早期高压氧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11月~2021年2月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按照双盲法分组,各组60人。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管道标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参照组1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中增加管道标识效果确切,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安全性,值得被广泛运用。

  • 标签: 胸外科 管道标识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综合性干预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归性分析 22 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对比常规护理的方式,利用 SF-36 量表来对其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生活质量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当中,夜间拔管的有29例,年龄60岁以上的拔管有28例,由于疼痛拔管的有18例,心里烦躁拔管的患者有10例,其他原因4例。结论:根据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管道安全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管道意外拔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康复效益与术后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管理项目。

  • 标签: []胸外科 手术 管道意外拔出 安全管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高压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样本选取例数为 100例,研究时间在 2017年 3月到 2018年 3月之间,所有患儿均采用高压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将 100例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其中对比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辅助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将两组患儿 2 岁时身高体重指标进行对比,并以此作为护理质量的评判依据,根据结果对比可得,实验组患儿两项指标都比较好,并且同对比组患儿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比两组后遗症情况,并将其作为护理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与对比组患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证实,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高压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对患儿发育情况与后遗症具有改善效果,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高压 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断流术诊疗经验。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门静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5例,均采用急诊断流术。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3 h内消化道大出血均停止,止血成功率为100%。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多种治疗方法,急诊手术具有独特的止血优势,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首选术式。合理选择适应证,果敢手术,确切断流,是急诊手术成败的关键。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断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