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实例分析 骨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及针对风险的系统性的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研究 。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范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救治的患者共 14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病情变化及生理健康进行监测,遵从医嘱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康复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主治医生联合起来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对其治疗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由此制定系统性的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意外跌倒、意外坠床等风险事件发生率( 4.3% )与对照组患者( 15.7% )相比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骨科疾病的特点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的发生。对骨科病人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骨科 临床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时,可能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它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可发生于护理工作的任一环节中。而神经外科中的患者大多数病情危重、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病残率都极高,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多,无形中使护理风险增强。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对预防发生护理纠纷及医疗事故有着极大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室是对慢性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治疗的主要场所,在这个场所内患者的数量较多,其中存在的变化因素也较为复杂,而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各项操作的难度也较大,由于血液透析室内工作技术的特殊性,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建议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选择一个安全且有效的护理方案,尽可能避免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来说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门诊 血液透析护理 安全风险 护理对策 对策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设定为70名,于研究期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从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中筛取,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对70名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命名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用护理标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人数及满意度对比结果:34(97.14%):29(82.86%),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比结果:0:1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融入日常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有助于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标识 护理风险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工作环境非常特殊,必须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的器材以及环境进行消毒。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大约有4%-20%的患者,都会因为手术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必须要进一步的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提供手术安全的依据。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风险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就成为了时需解决的重点。针对于呼吸内科患者来讲,只有对护理措施进行规范,探究环境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这样才能提升护理的预后性,降低护理风险,缩小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探究了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以此提出建议。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 特点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分析呼吸科患者在夜间存在的护理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某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在夜间护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在运用心理防御措施后,再次统计这些住院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并把两次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护理防范措施之后的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各个医院对于呼吸科住院患者,应加强夜间的护理防范的措施。

  • 标签: 呼吸科 夜间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58 例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 29 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仅出现 1 例管道滑脱,风险发生率( 3.44% );研究组出现 2 例管道滑脱, 1 例皮肤压伤, 1 例管路堵塞,风险发生率( 13.79% ),研究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其次,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 95.72±8.27 )分、护理技术操作评分( 96.33±9.15 )分,参照组分别为( 82.39±7.31 )分、( 85.24±9.36 )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口腔科临床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 2019.1月 ~2020.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共计 84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是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事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消毒隔离、常规护理、诊疗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数据之间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 4.76%,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1.42%,数据差异较大,(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到口腔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风险管理 口腔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58 例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 29 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并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质量。 结果 :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仅出现 1 例管道滑脱,风险发生率( 3.44% );研究组出现 2 例管道滑脱, 1 例皮肤压伤, 1 例管路堵塞,风险发生率( 13.79% ),研究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 0.05 )。其次,研究组护理文件书写评分( 95.72±8.27 )分、护理技术操作评分( 96.33±9.15 )分,参照组分别为( 82.39±7.31 )分、( 85.24±9.36 )分,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针对护理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体破裂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 86例黄体破裂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常规组 43例给予血凝酶针 +头孢西丁针,研究组 43例给予维生素 C+氨甲环酸针 +断血流颗粒。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高于常规组( p<0.05);研究组腹痛消失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结论:联合维生素 C+氨甲环酸针 +断血流颗粒治疗黄体破裂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黄体破裂 保守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 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 2019年为实施后, 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 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了解急诊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中选择的是在我院急诊科室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总计有120例患者,根据要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主要是通过常规的护理方式,然后观察组采用的是风险护理的方式。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没有出现严重的护理缺陷和问题,也不会给医护人员产生任何的伤害问题,护患关系比较融洽,总体护理效果比较好。结论 急诊患者在进入到医院治疗时,护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为急诊治疗提供基础,促进治疗措施有效的实施。

  • 标签: 风险管理 标准 急诊护理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 抽选20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各100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就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质量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对比来看,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针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中常见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预防及处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 340 名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过往的病例随机将这 340 名患者中的 170 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另外的 170 患者为对照组。针对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的同时还进采取了风险干预的相关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以及患者都得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在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并采用了风险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喊着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风险干预措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都较好,该种方法在使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准提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产生纠纷的概率,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应当被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常见风险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安全护理的满意率达到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风险 管理对策 不良事件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 法:将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在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 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 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净化患者中,以安全管理作为研究重点,观察风险预警护理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血液净化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另外应用风险预警护理,观察内容为血液净化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血液净化并发症。对比血栓情况,两组出现人数较为接近,P>0.05存在可比性。对比感染、低血压、导管脱落以及管道失能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人数更少,P<0.05。(2)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应用风险预警管理,可促进患者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效果,可推广。

  • 标签: 风险预警护理 血液净化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