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牙科的治疗工作中,大块充填树脂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优势在于操作便捷、治疗时间较短、聚合应力及收缩反应偏低、治疗效果突出。基于此情况,笔者将于此篇文章中针对大块充填树脂的性能、原理及分类进行讨论,并探讨此医疗技术于牙体修复中的应用。

  • 标签: 牙体修复 大块充填树脂 聚合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 将本院于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n=35 )和实验组( n=35 ),分别给予 碘酮单独治疗和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 94.29% )>常规组( 77.14% ),且 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脉压差 改善效果较好, P< 0.05。 结论 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指标,整体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胺碘酮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临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修复前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9日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修复前牙残根残冠患者作为案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模式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复(金属铸造桩核),对比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牙齿健康程度情况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临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齿健康程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在修复前牙残根残冠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预后有利。

  • 标签: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 牙科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观察,进而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82例进行观察,对选取的所有患者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其呈现出的效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使用该种方式进行口腔美容修复,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的患者仅有三例。从治疗的效果可以看出,该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口腔恢复和美容更有意义。所有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从以上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光固化复合树脂的方式对需要进行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理想。

  • 标签: 临床口腔美容 修复 光固化复合树脂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 为了能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的血药浓度,为调整给药剂量与方案提供依据,建立一种快速的HPLC利奈唑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方法: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血浆蛋白,上清液进样。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 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液(27.5:72.5,v:v) 流速:1.0 mL·min-1,柱温: 40 ℃, 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0μL。结果:利奈唑在浓度范围1.25~40mg·L-1内线性良好(r=0.9998,n=6)。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和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分别为104.9%和103.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5.64%与5.62%。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方法,可用于临床监测利奈唑血药浓度。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药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树脂嵌体与瓷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患者中对边缘微渗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牙体缺损患者50例,共计50颗牙,依据患者修复方式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与试验组25例,参照组修复以树脂嵌体为主,试验组修复以瓷嵌体为主,对两组患者边缘微渗漏等级及边缘微渗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边缘微渗漏I级、0级明显较参照组高,II级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II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缘微渗漏值为(0.55±0.03)mm,参照组边缘微渗漏值为(1.39±0.07)mm,试验组较参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相比,瓷嵌体修复可改善牙齿微渗漏分级,减少边缘微渗漏值,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边缘微渗漏 牙体缺损 瓷嵌体 树脂嵌体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84 例在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治疗急性心衰并伴有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碘酮组和对照组,每组内都有研究对象 42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方式进行治疗,碘酮组在常规抗心衰的方式上给予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碘酮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碘酮组出现静脉炎、恶心、低血压以及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衰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碘酮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衰 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聚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输血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同的血液检验。检验后,对比不同的输血技术对不完全抗体灵敏度。结果:检验后,凝聚技术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不完全抗体灵敏度,显著优于抗球蛋白试验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不完全抗体灵敏度。结论:相对于其他输血技术,凝聚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应用简单等显著优势,还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输血检验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酮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酮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1.82%(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心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碘酮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全面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心律以及血压情况,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型心律失常 治疗有效率 心律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技术 凝聚胺技术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应用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将 7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39例(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 56例(采用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 94.87%( 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21%,明显高于观察组 5.13%( P< 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碘酮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水稀释法的护理技术方法以及其对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66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碘酮法治疗心律失常。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分别采取常规法以及糖水稀释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各患者是否有静脉炎发生,统计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共5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共16例,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糖水稀释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应用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将 7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39例(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 56例(采用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 94.87%( 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21%,明显高于观察组 5.13%( P< 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碘酮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酮对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14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11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盐酸美西律片治疗,实验组采取碘酮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改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DBP指标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实施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和心律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

  • 标签: 胺碘酮 冠心病心律不齐 治疗效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60例,入院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19年 12 月间,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设为参照组,本组中有患者 30例,其余 30例将接受碘酮进行治疗,并将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心功能指标上对比,两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学作用。方法 选择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0例,其中30例实施碘酮治疗,视为参照组,30例添加美托洛尔治疗,视为研究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房性期前收缩(458.65±245.43)、室性期前收缩(765.76±359.34)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心律失常 美托洛尔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化疗方案在医疗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耐多药结核病诊治过程中所产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6月,所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耐多药结核病病患样本的收录工作,共收录病患样本86例,根据其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利奈唑组,传统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常规化疗干预方案,利奈唑组耐多药结核病病患诊治期间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利奈唑化疗方案。完成两组病患化疗数据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利奈唑组病患的病情诊治效果,病情好转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两组病患化疗数据指标差异性显著。结论:利奈唑化疗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疗质量,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病患生活指标的提升具有显著干预效果,建议在耐多药结核病化疗工作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化疗 耐多药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布林佐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青光眼94例患者均自愿加入实验,于2017年8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7,实验组n=47,参照组使用噻吗心安,实验组使用布林佐,对比两组眼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前与参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眼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3%低于对照组12.77%,P<0.05。结论:青光眼使用布林佐治疗可以对眼压进行更好的控制,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布林佐胺 青光眼 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