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多发性甲状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多发性甲状腺的1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术,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对照组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42.0±10.2)mL、(78.2±11.2)min,观察组分别为(28.8±9.3)mL、(107.5±18.5)min,差异显著(P

  • 标签: 乳晕入路腔镜 甲状腺手术 多发性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弥漫性甲状腺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20例弥漫性甲状腺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 n=60,甲巯咪唑治疗)、实验组( n=60,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实验组的 T4、 TR-ab、 Tg、 TSH、甲状腺体积等指标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弥漫性甲状腺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明显的改善血清指标,还可缩小甲状腺体积,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弥漫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左甲状腺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研究中药复合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显示,给予模型组高脂饲料2周后,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C、TG、LDL-C显著升高(P<0.05),表明模型建立成功。给予受试前各剂量组TC、TG、LDL-C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受试31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TC、TG、LDL-C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9个规定中辅助降血脂动物功能实验评价标准,可判定当归、三七、川芎提取配伍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 标签: 当归 三七 川芎 血脂
  • 简介:摘要:为探讨四汤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研究的概况。查阅相关文献并仔细分析整理,总结四汤药理作用,揭示四汤临床运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抑制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20年6月治疗的血友病抑制患者52例作为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了解疾病、知晓注意事项、自我判断、自我保护、心态乐观、紧急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友病 抑制物 健康教育管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肺癌检验中运用肿瘤标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三项肿瘤标志,并将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EA、CA125和CYFRA2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CEA、CA125和CYFRA21-1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根据肿瘤标志检测结果辅助判断病情,从而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肺癌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生物标志是生物学过程的指示,依赖其来确定疾病进展和转归,何时及如何开始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临床传统上使用实验室和其他措施的生物标志,来监测治疗进展、疾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直到近年来,生物标志才正式用于药物开发。本文基于生物标志在药品周期中的应用与相关法规展开论述。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药品周期中的应用 相关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56例宫内妊娠残留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以及腹部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56例疑似宫内妊娠残留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根据回声情况分为强回声组与混合回声组,对比两组患者超声影像特征与诊断正确率。 结果 检查后,强回声组患者21例,占比37.5%,强回声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异常较大,可见5-8mm实质性的强回声,且回声表现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晰,其形态正常,但内间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暗区,所以其分布不均匀。混合回声组患者35例,占比62.5%,混合回声组患者主要表现与强回声组患者基本一致,形态表现也正常,也存在实质性回声,但多以直径约为8-16mm光点为主,并伴有许多不规则的小片,混合团块无正常的宫腔线状回声。强回声组患者诊断正确率81%,显著低于混合回声组患者诊断正确率9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强回声,混合回声能更加有效的显示患者宫内妊娠残留。 结论 宫内妊娠残留的腹部超声影像特征主要为子宫异常较大、形态正常以及呈实质性回声。所以腹部超声在诊断宫内妊娠残留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腹部超声对于混合回声的诊断正确率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后期医师的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内妊娠残留物 腹部超声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瘢痕畸形整形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烧伤瘢痕畸形患者共 94人,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 94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47人,一组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治疗,记为扩张手术组,另一组使用传统复合皮移植治疗,记为传统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扩张手术组术后烧伤愈合时间为 (12.36±2.38)天,术后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 17.38±3.24)天,传统手术组术后烧伤愈合时间为( 15.47±3.16)天,术后皮肤血运恢复时间为( 23.65±3.68)天,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扩张手术组发生皮瓣远端坏死 1,例,扩张器外露 1例,皮肤感染 0例,皮肤泛红 0例,总计 2例,占比为 4.26%( 2/47);传统手术组发生皮瓣远端坏死 2例,扩张器外露 0例,皮肤感染 6例,皮肤泛红 2例,总计 10例,占比为 21.28%( 10/47),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烧伤瘢痕畸形患者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恢复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烧伤瘢痕 整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四种“苦瓠”提取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试纸法测定小鼠血糖值。结果 “苦瓠”水提取均具有较好的的维持体重稳定的效果(P

  • 标签: 苦瓠 Ⅱ型糖尿病 降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军事训练致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预防措施 及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 武警某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5 月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官兵 90 例为研究对象, 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 0.05 );结论 军事训练所致急性闭合性损伤可通过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中西结合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军事训练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分析是一种先进的生化免疫检测方法,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对临床医学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阳性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单复方中药隔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用穴位:神阙,大赫(双侧),足三里(双侧)。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的艾条置于鲜姜片上进行隔灸,每周治疗 5 次, 20 次为一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自制药饼替代姜片进行隔药物灸,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指标。结果:经配对 t 检验,两组治疗前后 Kupperman 评分比较, P < 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法对更年期总体症状的改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成组资料配对 t 检验( t=-4.05 ),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隔药饼灸法比隔姜灸法疗效更好。结论:隔姜灸及隔药饼灸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均有良性调整作用,隔药饼灸针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治疗,治疗效果更 为 显著。

  • 标签: 隔姜灸 隔药饼灸 更年期综合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促进软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5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接受保肢治疗,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25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康复护理的 25例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软组织修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软组织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水肿消失时间以及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行走能力、步态改变、自我感受、支具使用、肢体疼痛、功能活动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保肢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康复护理 软组织修复 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