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急性心梗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调研主体,均分A/B两组后并行相同的治疗措施。A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且以女性为主,而B组则相对年轻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出发症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发病率差异显著,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为急性心梗的影响因素,其特征为随着年龄增长,AMI的发病率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方法:收集224例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HA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151例,女性73例,因上腹部不适以“胃癌”收入院,胃增强CT检查提示浸润溃疡型胃癌,肝脏多发转移瘤。给予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行胃全切术,胃病理提示“胃腺癌”。后因“肝脏多发转移瘤”转入本科,并行微波射频消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样腺癌,后对胃病理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HAS。结论:HAS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为胃腺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手术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HAS恶性度高,进展快,应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老年 胃肝样腺癌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7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共97例)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期间引导所有人员接受肌电图检测。收集两组肌电图检测结果后,对比肌电图指标数据差异。结果: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股神经、胫神经检查所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可在监测周围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变化特征后,实现对其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诊断、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中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出生的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抽选出50例新生儿当作实验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各有25例新生儿。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实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治疗。对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实行优良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家属中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新生儿护理 预后恢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软骨肉瘤病变患者采用CT联合MRI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证实为软骨肉瘤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前所选择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的30例在治疗前单纯接受CT检查,研究组中的30例在治疗前接受CT联合MRI检查。对比两组误诊和漏诊情况、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病情最终确诊时间、住院总时间、检查导致的纠纷情况、对检查方案及结果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误诊和漏诊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病情最终确诊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检查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检查方案及结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软骨肉瘤病变患者采用CT联合MRI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检查操作时间会明显延长,但能够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使诊断准确性提高,缩短病情确诊和住院时间,使检查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提升患者对检查方案及结果的满意度。

  • 标签: 软骨肉瘤 不同级别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大脑脚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分析本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9例出现肢体瘫痪或运动功能障碍,21例伴意识水平下降或认知能力降低,为本病最常见症状;影像学检查中,可见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可累及脑桥、小脑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见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可见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存活18例,3例患者丧失自理能力,预后不良率53.13%。结论:1)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与大多数脑梗死症状相似或相同,多数患者伴脑桥、小脑梗死。2)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灌注不足可能为本病的最主要病因。3)本病的预后较差,短期存活率并不理想。

  • 标签: 双侧大脑脚梗死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甲状腺结节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的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58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0人患有甲状腺结节症状,本研究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及体力劳动强度和体育运动强度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自身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情况。结果:体检人群中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越低(P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其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各30例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其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幻觉、行为冲动、焦虑抑郁等,对于抑郁症患者,其自杀行为临床特征包括妄想、自责、焦虑抑郁等;比较两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组相对较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以食管外症状为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导致该类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170例出现食管外症状患者出现多少种症状,计算发生率;与未出现食管外症状的1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对比,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危险因素。结果:①170例食管外症状患者中,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声嘶、清嗓四种症状的出现率均在30%以上,其中,咽喉异物感几率最高,为42.94%;慢性咳嗽其次,为40.00%。②长期吸烟、长期保持消极心绪、食管裂孔疝三项因素为出现食管外症状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以食管外症状为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声嘶、清嗓四种症状,危险因素为长期吸烟、情绪消极、有食管裂孔疝病史。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