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映蛋白 血常规 儿科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感染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细菌感染80例、病毒感染80例、细菌合并病毒80例及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A、B、C、D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差异。结果相对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患者CRP较之均明显增高,PCT、WBC计数较之无差异;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者PCT、CRP较之明显增高,但WBC计数较之无差异,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疾病,尤其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住院确诊的69例PIH患者和同期住院的53例妊娠健康妇女(正常组)的血浆样本在日立7600P模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imer、UA和hs-CRP,比较分析三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PIH组检测D-Dimer、UA和hs-CRP含量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IH组、中度PIH组及重度PIH组检测D-Dimer、UA和hs-CRP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imer、UA和hs-CRP均参与了PIH的发病进程,可作为监测PI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含量对PIH的预防、治疗、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及相关围产期的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尿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脂蛋白aL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31例单纯型NS患儿(单纯型NS组)、29例肾炎型NS患儿(肾炎型NS组)和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中的白蛋白(ALB)、ADA、Lp(a)、hs-CRP、肌酐(Crea)和尿素(Urea),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血清ADA、Lp(a)、hs-CRP、Crea和Ur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Lp(a)和hs-CRP与ALB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Crea和Urea分别呈显著正相关。ADA、Lp(a)和hs-CR三项指标联检在单纯型NS组和肾炎型NS组的阳性检出率(87.10%,89.66%)明显高于三项单独在各组的阳性检出率(45.16%,61.29%,67.74%;72.14%,62.07%,75.86%),各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Lp(a)、hs-CRP可作为儿童PNS诊断的常规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其浓度水平变化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超敏C反应蛋白 腺苷脱氨酶 XC6001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对血脂、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选择2012年-2013年120例高龄ACS患者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剂量40mg/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20mg/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血清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t=10.73,▲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ACS,在降低血脂、hs-CRP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强化剂量 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脂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早期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三组Ⅰ组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42例,Ⅱ组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5例,Ⅲ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8例)HDCP孕妇和同期在本院产前体检的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血液和尿液进行血清Cys-C、β2-MG、hs-CRP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检测MALb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检测Cys-C、β2-MG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Ⅱ组、Ⅲ组检测Cys-C、β2-MG、hs-CRP和MALb水平均高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步升高。Ⅰ组、Ⅱ组和Ⅲ组三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阳性检出率和对照组联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三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Ⅰ组和对照组联检,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β2-MG和hs-CRP均为反映HDCP孕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尽早发现HDCP孕妇早期肾损害情况,为其诊治及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胱抑素C &beta 2-微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s-CR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bA1c(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和Cys-C(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或酶法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DM组)、41例早期DN患者(早期DN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液样本中的hs-CRP、HbA1c、Cys-C、肌酐(SCr)和尿素(SUre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DN组和早期DN组检测hs-CRP、HbAlc和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期DN组检测hs-CRP、HbAlc和Cys-C水平高于单纯D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检测SCr和SUr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任意单一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HbAlc和Cys-C可作为DM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重要监测指标,联检有利于提高DN的早期检出率,为临床医生对DN的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治、病情监测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者均在空腹情况下抽取6mL静脉血,将其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每支均3mL。对其中一支试管中血液标本进行人工溶血(观察组),另一支试管不进行溶血(对照组)。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CHOL(总胆固醇)、BUN(尿素氮)、CREA(肌酐)、ALP(碱性磷酸酶)、GLU(葡萄糖)、LDH(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结果两组标本经检测显示,观察组标本的AST、ALT、CHOL与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本的ALP与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CREA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中如果出现标本溶血,对其检测中的许多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需尽量避免发生标本溶血。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于感染脑膜炎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70例感染脑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分析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研究对象存在脑膜强化现象,实施减影处理后,其敏感性达到77.1%,明显高于减影处理前的51.4%(P<0.05)。结论针对感染脑膜炎患者,选择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 感染性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感染类型的区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和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并对其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儿,其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0%(57/60)和1.7%(1/60),也有细菌性感染组高于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儿感染类型进行有效区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感染类型 区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6月出具的微生物检查报告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回顾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患者自身的疾病种类、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方法以及检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时间等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7%、33.52%、20.33%和13.19%。结论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正确保存检验标本等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采集末梢血,观察组80例采集静脉血,应用迈瑞BC-5100血液分析仪检测RBC、WBC、HCT、Hb、PLT、MCV、MCH、MCHC等8项血常规指标。结果对照组RBC、HCT、Hb及PLT的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低,而WBC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高(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的稳定性较末梢血更佳,建议临床将静脉血采集作为优选。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心内膜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进修的某三甲医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白血病初诊患者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方面,急性白血病显著低于慢性白血病(P<0.05),在血红蛋白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相比较,在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的诊断。

  • 标签: 白血病 血常规 综合指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研究收取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均在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到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对照组实施末梢血采集,实验组实施静脉血采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部分指标,RBC、WBC、PLT、Hb以及HCT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两组患者在MCHC指标对比上,差异不大(P>0.05)。结论应用静脉血采集实施血常规检验,其检测结果比末梢血采血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血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血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血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血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血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血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测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2012年进行的150份血常规检测病例进行分析,来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价值。150份检测病例分为正常(C组)、缺铁性贫血(A组)和轻型地中海贫血(B组)。通过不同组别对血常规检测中的红细胞体积分分布宽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C组RDW指标在10%~14%;A组RDW指标在14%以上;B组RDW指标在14%以下。A和B两组有很高的相符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对红细胞体积分分布宽度的筛查需要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对A和B两组有比较准确的鉴别,准确率相对较高,并且在对方法的操作方面比较简便,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各方面环境进行严密的消毒灭菌工作以及加强医务人员预防疾病感染意识和相关知识,以此达到有效预防院内出现疾病感染的目的。方法从2014年1月起对我院各方面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灭菌工作,并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础理论培训,加强医务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结果我院内感染率显著降低,并且院内感染得到了良好的基本控制。结论通过严格对院内各方面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以及加强医务人员预防疾病感染意识和相关知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情况,并能够良好控制院内感染情况。

  • 标签: 院内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1岁。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VAS评分、ODI指数、Macnab评级。结果手术时间110~225min,平均145.3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7~12d)。所有患者最少随访12月。腰痛VAS术前评分(6.82±0.34)分,术后(3.11±0.73)分;腿痛VAS术前评分(8.03±0.59)分,术后(3.52±0.32)分;ODI术前指数(76.37±5.13),术后(32.58±3.43)。根据Macnab评级,优36例(78.2%),良10例(21.8%)。结论Viper联合Quadrant通道TLIF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创 Viper经皮椎弓根固定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