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时限、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5年11月我院产后抑郁的100例患者,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产后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2)两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妊娠时限(早产、足月产、过期妊娠)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分娩方法(阴道、剖宫产、早产)及性格(内向不稳定)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妊娠时限与产后抑郁无密切关系,剖宫产及内向不稳定者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 标签: 妊娠时限 分娩方式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延长氯米芬促排天数在不孕患者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收集不孕患者40例,分成两组,A组延长,B组加用人绝经期促性腺素(humanmenopausalgonadotropinHMG);结果HCG日两组内膜厚度,优势卵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率B组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部分常规口服促排患者,我们可以适当延长促排天数。

  • 标签: 不孕 氯米芬 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幕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神经内外科幕上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100名,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时间为21~25d,平均时间为(23±2)d;对照组患者时间为25~32d,平均时间为(28.5±3.5)d。治疗组患者发生再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深静脉血栓1例,便秘6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8%,相比对照组95%显著提高(P<0.05)。结论幕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掌握14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经济负担,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血量 卧床 时限
  • 简介:摘要阐述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归纳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研究的不同方法及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信息。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破碎QRS对于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实施心电图检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将确诊为冠心病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阴性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破碎QRS波的发生率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RS波发生率为65.0%,并且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其破碎QRS波均分布与心脏下壁发生率要高于侧壁与前壁,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心电图检测过程中的破裂QRS波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的检出率,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电图检测 破碎QRS波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05例STEMI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组(n=42)和无fQRS组(n=63),采用Killip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住院期间Killip分级至少有一次大于或等于2级者定义为心力衰竭。结果fQRS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LVEF低于无fQR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是心衰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fQRS与STEMI患者心功能受损有关。

  • 标签: 碎裂QRS波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第二产程延长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60例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的初产妇分为常规组及综合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综合组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而产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新生儿出生时心率、血氧、APGA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有效的改善产妇的生产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综合护理 新生儿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相关性,加深对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认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50岁以上脑梗塞及非脑梗塞(对照组)患者各80例,分别经CT测量各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程度,总结其影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塞患者椎基底动脉(BA)的宽度、高度及偏移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脑梗塞组BA宽度平均值为4.81±1.41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为1.35±0.86,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85±0.83,显著高于对照组BA宽度平均值2.95±0.49MM,BA高度分级平均值0.31±0.47,BA偏移分级平均值为0.24±0.43,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与脑梗塞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标签: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住院的6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将入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总时间及术中不良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手术护理配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配合 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 压力性尿失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外侧延长L形切口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引起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因素。结果切口并发症人数为12人,比例为24%,对其导致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非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吸烟史、糖尿病、脊柱骨折三大类情况,其中独立危险因素为脊柱骨折。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延长L形切口治疗,其独立危险因素为为脊柱骨折,另外对于其他两类危险因素应在术前进行积极的控制。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侧延长L形 切口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本文对象,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前31例为观察组,后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35.03±3.57(月),对照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22.24±2.02(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并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原地区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创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胫骨创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延长加压外固定与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能促进其骨性愈合,但延长加压外固定治疗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低,因此可优先使用。

  • 标签: 延长加压外固定 植骨钢板内固定 胫骨创伤性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