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268例的临床疗效及分析影响因素。131I治疗甲亢疗效较好,服131I后甲状腺质量、急躁、易惊、食欲亢进、心悸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提高131I的疗效,应采取个性化剂量方案,对于年龄偏大、甲状腺24h摄碘率高、甲状腺质量大、甲状腺质地硬有结节的患者,适当增加服131I剂量或在疗效不佳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131I全身显像联合血清TG检测在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随访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43例,口服治疗剂量的131I一周后对患者进行131I全身显像检查并测定血清Tg水平。结果血清TG检测及131I全身显像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性。血清TG检测的灵敏度71.4%,特异性81.1%,准确率77.6%。131I全身显像灵敏度76.2%,特异性91.9%,准确率86.2%。血清TG联合131I全身显像灵敏度100%,特异性89.2%,准确率93.1%。结论131I全身显像及血清TG检测在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患者随访中都有一定价值,且相互补充,联合应用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131I全身显像 TG 甲状腺癌 131I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碘131治疗甲亢引起甲减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8例甲亢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甲减分为甲减组和非甲减组,甲减组42例患者,非甲减组4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甲减危险因素。结果甲减组患者抗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升高及降低发生率与非甲减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明显高于非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131治疗甲亢临床中容易引发甲减,临床应该重视对甲减的早期诊断,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TGAb、TPOAb、TRAb水平,及时调整碘131剂量,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碘131 甲亢 甲减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患者进行131I治疗所进行的相关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患者113例进行131I治疗,并对其在治疗前直到出院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在疗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护理情况。结果针对上述113例131I治疗后的患者进行甲状腺ECT扫描检查发现转移灶和原发灶都有所清除,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为肠胃炎患者3例,唾液腺异常3例,骨髓抑制(轻度)1例,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一周时间。结论通过对采用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保证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131I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转移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治疗131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80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ST(22.85±14.80)U·L-1、ALT(32.07±10.85)U·L-1、AKP(90.65±24.81)U·L-1,甲亢复发率为3.33%,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4%,观察组为92.22%,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31碘放射治疗可诱导甲亢患者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或坏死,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避免进一步肝损伤,131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可在甲亢合并肝损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肝功能损害 131碘治疗 安全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检验病毒病原方法对312例婴幼儿腹泻使用轮状病毒病原学检测,随机将测出阳性的131例患儿分为干预组65例,对照组66例。诊疗基础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所需的缓解时长。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脱水病状缓解时间,腹泻,发热都比对照组短。结论提高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幼儿 腹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术后均进行131I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清甲治疗总有效率86%,转移灶治疗总有效率79.63%。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用131I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甲状腺癌 131I 癌症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片、优甲乐应用于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以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实验,为对照组30例患者以甲状腺片治疗,而为观察组30例患者以甲状腺片+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甲状腺片+优甲乐应用于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片 优甲乐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癌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机制,为制定护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400例在我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心理应激机制进行调查分析,可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应激机制确诊为肿瘤及肿瘤转移因素362例,焦虑度83.45±07.55分;对行核素治疗恐惧因素293例,焦虑度75.25±09.35分;担心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因素258例,焦虑度69.36±10.45分;住院期间被隔离因素125例,焦虑度38.22±9.18分。结论131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应激机制主要与确诊为肿瘤及肿瘤转移因素、对行核素治疗恐惧因素、担心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住院期间被隔离的不适应有关,针对患者不良心理应激机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131I治疗 甲状腺癌 不良心理应激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减少复发,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31例肺心病病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常见,多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咳白粘痰、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紫绀和浮肿为主;经过规范治疗13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12例(85.49%),病情恶化转重症医学科及上级医院7例,4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治疗无效死亡8例,死亡率9.16%(12/131),治疗有效率85.49%。结论肺心病病情复杂,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改变,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戒烟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减少肺心病发病率和阻止病情发展的重要预防措施。

  • 标签: 肺心病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饮食-药物-运动-腹部按摩五方面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和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接受或者未接受心理-饮食-药物-运动-腹部按摩五方面的护理措施的两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31I治疗后便秘发生率。结果在有效的心理-饮食-药物-运动-腹部按摩五方面护理措施下的甲状腺癌患者行131I治疗后便秘发生率要低于未接受该护理措施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饮食-药物-运动-腹部按摩五方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便秘的发生,也相应减少或避免了因便秘导致的放射性肠内容物对局部肠道的额外照射,提高了患者的131I治疗耐受性。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 护理措施 功能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年龄在8月龄~3周岁的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岁内抗-HBs阳转率为91%,2~3岁抗-HBs阳转率为81.1%。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仍有部分无应答,另外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延长免疫水平下降。

  • 标签: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抗体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比较Graves病经131I与甲巯咪唑(MMI)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的变化情况,并就CD发病机制中Th17细胞的作用与意义作以分析。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初诊的80例GD患者与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131I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Ⅰ组,应用MMI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Ⅱ组,4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记录观察Ⅰ、Ⅱ组T0、T1、T3时与对照组Th17与细胞IL-17指标水平。结果T0时外周血Th17细胞与IL-17水平组间比较,观察Ⅰ、Ⅱ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Ⅰ组血清Th17细胞与IL-17组内比较,T3时低于T1时,T1时低于T0时,血清Th17细胞与IL-17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但其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Ⅱ组血清Th17细胞与IL-17组内比较,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GB患者普遍存在Th细胞、IL17高表达,放射性131I对GD患者所起到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Th17细胞与IL-17而实现的。

  • 标签: Graves病 Th17细胞 IL-17 131I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诱导产生L型、L型返祖,分析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和产酶情况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了解L型在ESBLs耐药传播中的作用和产酶L型菌株药敏的特征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B法进行L型细菌的诱导,对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菌株和返祖后仍有ESBLs质粒菌株,产ESBLs,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糖基甙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返祖后菌落可分为两种有ESBLs质粒菌株和ESBLs质粒丢失菌株。

  • 标签: 产ESBLs细菌L型 诱导 返祖 药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气胸中的应用。方法将223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气胸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 标签: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肺复张时间 术后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药基因突变以及L型耐利福平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CR-SSCP法,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同时,进行常规的药敏实验。然后,对比检测的结果。结果在96例肺结核标本中,有54份被检出为MTL型,占56.3%,包括42例人型结核分支杆菌,12例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在药敏试验中,将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4株敏感,耐药率为52%。通过PCR-SSCP分析中,显示21例为阳性,检出率为42%。在恢复试验中,显示21株rpsL基因突变株中,15株依然对利福平有耐药性,占到71.4%。29株rpsL基因阴性株中,有26株恢复为细菌性,占到89.7%。结论对50株MTL型临床分离株进行测试后,有24株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占52%。21株显示阳性,检出率为42%。根据药敏结果,以及PCR-SSCP法,得出的两种办法的符合率为80.9%。

  • 标签: 结核分支杆菌L型 rpsL 耐药基因 PCR-SSCP 检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将77名外伤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比较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 标签: 外伤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术 在肺复张时间 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 术后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将300名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比较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血气胸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 标签: 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在肺复张时间 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 术后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中PD-L1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浸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52例肺癌患者。抽取标本后,放入中性福尔马林浸泡,低温石蜡包埋,6um厚度连续切片,放入PD-L1抗体和Foxp3,放置到正确环境中进行保存。结果NSCLC组织中PD-L1表达强度与Foxp3+Treg细胞浸润密度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肿瘤组织中PD-L1的强度越高,Foxp3+Treg浸润数量越多。结论肺癌微环境中PD-L1表达和Treg浸润有所联系,肺癌患者根据PD-L1信号阴道Treg数量升高,这可能是肺癌发生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

  • 标签: PD-L1表达 肺癌 调节性T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