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硬化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经治疗其中有12例有明显的缓解,视神经损害缓解,复发2~3次,经治疗后逐渐好转。1例病情无级解吴缓慢进展。结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尽量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骨折采取急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多发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处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急救时间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研究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发骨折在常规急救与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率,并缩短急救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急诊护理 效果 满意率
  • 简介:摘要多发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其病因病机的了解尚未深入,治疗手段主要以抗炎、营养神经为主,但收效甚微。前期报道中,针灸治疗MS进行了诸多有效尝试;笔者将近期临床中治疗的一例MS汇报如下。

  • 标签: 头针 足阳明经穴排刺 多发性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的药物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40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3例,好转1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5%。结论对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主要包括辅助呼吸、支持疗法、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和病因治疗如血浆置换(PE)、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预防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抑制免疫反应,清除致病因子,阻止病情发展。

  • 标签: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药物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血肿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的结果为48例血肿患者实施头颅部钻孔配合尿激酶引流的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在术后2~5天拔管。其中38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消失,8例患者尚有少量血肿残留但无明显占位效应,2例患者的血肿量增加。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血肿具有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损伤较轻、效果明显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血肿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脑外伤急诊血肿清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抽取于我院行急诊血肿清除手术医治的54例颅脑外伤病人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探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4例患者,恢复良好62.96%,中重度残疾29.63%,死亡率5.56%。结论对行急诊血肿清除术的病人,于围手术期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行。

  • 标签: 颅脑外伤 急诊 颅内血肿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微量元素在多发抽动症与正常儿童体内含量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多发抽动症患者共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的血清微量元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钙含量为(2.35±0.16)mmol/L,对照组患者为(2.41±0.12)mmol/L,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铁含量为(8.8±3.8)μmol/L,对照组患者为(14.2±4.9)μmol/L,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锌含量为(11.7±2.6)μmol/L,对照组患者为(14.8±2.3)μmol/L,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抽动症患者检测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发现,铁锌含量有明显的降低现象,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多发抽动症机理研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发性抽动症 血清微量元素 水平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有效减少出血量,从而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 颅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多发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后产生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手术室接受治疗的120例多发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8.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手术室多发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时,给予围术期护理后,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多发性乳腺纤维瘤 手术切除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11月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仅疗效明显,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而且可更好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传统开颅手术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多发骨髓瘤患者68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4例。予以常规化疗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联合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最后比对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统计后差异正相关。结论在多发骨髓瘤治疗中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沙利度胺 常规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多发骨髓瘤患者中实行沙利度胺联合VAD疗法的效果,并且对比分析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46例老年多发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3)与实验组(n=23),参照组患者治疗中实行沙利度胺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中予以沙利度胺与VAD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不良反应率4.34%、满意度评分(8.64±1.01)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9.56%、不良反应率26.06%、满意度评分(4.97±0.98),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沙利度胺与VAD联合疗法应用在老年多发骨髓瘤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沙利度胺 VAD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星形细胞瘤患者30例MRI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星形细胞瘤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右颞叶8例,左颞叶4例,脑干6例,小脑半球12例,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强化扫描呈不同程度条、片状强化或无强化。对星形细胞瘤定性准确性达85.8%以上。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于显示视神经情况及判断病变范围独具优势。

  • 标签: 颅内星形细胞瘤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脑挫裂伤并脑血肿(常见枕部着力的额颞部对冲伤)患者的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平均分(3.01±1.22)分,对照组患者术后预后评分(4.72±0.98)分,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挫裂伤并脑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多普勒超声在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3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蜂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与脉动指数(PI),并重点观察患者血管反应性情况。结果(1)3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26例动脉狭窄,轻度11例、中度10例、轻度5例,另有11例患者无动脉狭窄或闭塞;(2)动脉狭窄轻、中度患者血管反应性低于无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速度指标Vs、Vm、Vd与RI、PI与无动脉狭窄患者基本相近,不过动脉狭窄重度患者血管反应性、Vs、Vm、PI等与无动脉狭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多普勒超声为动脉狭窄的有效诊断手段,与MRA相关性较好,二者彼此取长补短,可增强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是常见的颅脑外伤后引起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密闭保护环境被破坏时,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此时亦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静脉给予抗菌药物也很难到达病所。因此,一旦发生感染,治疗非常困难,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病死率高,而且感染常与脑积水、脑脓肿等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而快速发展,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就将感染的最新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风湿科医生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认识,提高心内科医生对多发大动脉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一例多发大动脉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当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受累的时候大动脉炎容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混淆;在疾病的活动期可表现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的症状;28~42%的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会有一些风湿病的表现;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时不仔细查体易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是在心超阴性的年轻人,大动脉炎是广泛胸部收缩期杂音的一个重要病因。结论多发大动脉炎常常因为疾病活动期的杂音和发热而被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科医生与风湿科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误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感染的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感染患者4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感染周期,治疗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 鞘内注射 颅内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CT检查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5例行CT检查的肿瘤患者。结果本组25例肿瘤患者中,星形细胞瘤者8例,髓母细胞瘤者5例,咽肿瘤者5例,松果体瘤者3例,其他肿瘤者4例;幕上肿瘤者14例,幕下肿瘤者11例。结论CT检查可作为肿瘤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

  • 标签: 颅内肿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14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呈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2O;3例并发硬膜下积液,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所有患者经补液等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SIH患者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O,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体位性头痛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