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例金黄葡萄球菌肺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经治疗痊愈19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金黄葡萄球菌肺炎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本病容易出现并发症,积极治疗并发症。

  • 标签: 儿童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抗菌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在院内和社会上感染传播。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1年6月,均来自我院住院及门诊不同患者标本包括脓液、伤口分泌物、尿、血液及胸腹腔积液等共273株,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采用30ug头孢西丁(cefoxitin)纸片扩散法,并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274株金黄葡萄球菌中,有163株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9.5%,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111株),检出率为40.5%,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占21.5%,检出率最低的为小儿科占7.4%,耐药率最高的是青霉素类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率最高的为万古霉素(100%),结论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较为严重,而且存在多重耐药性,通过本地区临床标本分离及药敏分析情况来看,建议临床医生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前,应做细菌鉴定分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控制耐药菌株的流行,防止抗生素的滥用,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耐甲氧西林
  • 简介:3吉林省四平市口腔医院护理部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0例儿童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所占比例为12%,1-4岁所占比例为50%(此年龄段比较集中),5岁以上所占比例为2.1%。本组病例中,21例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葡萄球菌10例,30例免疫功能检查,20例(66.7%)显示IgA低下;及时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适当的局部处理裸露创面,经过6-15天全部治愈。结论金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并进行适当的局部处理,加强免疫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葡萄球菌 烫伤样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64-0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金黄葡萄球菌(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特征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应用BDphoenixTM100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Whonet5.6软件和SPSS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6月—2016年5月本院共收集金葡菌141株,其中社区感染株占67.4%,医院感染株占32.6%。金葡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8.6%,MRSA检出率56.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0%,对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率1.4%,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耐药率<30%,对夫西地酸、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医院感染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株(P<0.05)。结论本院金葡菌MRAS检出率较高,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株耐药性存在差异,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意识,避免MRSA播散。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重耐药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考拉宁治疗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的具体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到2018年2月在本院ICU病房接受替考拉宁治疗的65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治疗后痊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有54例患者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清除成功,细菌的清除率为83.08%,治疗中出现了4例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5%。结论替考拉宁治疗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切实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 标签: ICU 替考拉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散在我科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疼痛的疗效,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改进。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在患者患处外敷金黄散的基础上结合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口服洛索洛芬钠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用药2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金黄散外敷结合洛索洛芬钠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疼痛有着明显的疗效,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我科应用表明,金黄散具有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和局部水肿情况,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恢复血管弹性等特点,另外还可以激活巨噬细胞,达到抗菌的作用1。

  • 标签: 痛风急性发作 关节疼痛肿胀 金黄散贴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调和蜂蜜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的疗效。方法将52名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蜂蜜调和的金黄散,对照组以碘伏纱布,外敷皮脂腺囊肿红肿部位,两组均遵医嘱口服头孢地尼消炎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疗效低于干扰组(P<0.05),显效时间长于干扰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在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的治疗是安全的,无副作用,起效迅速,有确切的疗效,缩短治疗过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蜂蜜 皮脂腺囊肿 继发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护理及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开水和麻油调制如意金黄散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结论用温开水和麻油调制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深受患儿及家长的青睐。

  • 标签: 如意金黄散 中药外敷 流行性腮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2只雄性SD大鼠,将其按照111比例,分为A组(治疗组,n=14,红花黄色素)、B组(假手术组,n=14,生理盐水)、C组(模型组,n=14,生理盐水)。以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对比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等发生情况。结果A组、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P<0.05);A组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率均低于C组(P<0.05);C组MDA、NO水平高于A组、B组(P<0.05);C组SOD低于A组、B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能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红花黄色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博多功能治疗仪与液氮冷冻治疗在眼睑黄色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眼睑黄色瘤患者9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n=49),A组行液氮冷冻治疗,B组行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在眼睑黄色瘤中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液氮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微波多功能治疗仪 液氮冷冻 眼睑黄色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治疗并加用云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配合云克治疗,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以关节肿胀、疼痛、晨僵时间、血沉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均由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红花黄色素 云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花黄色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另选取39例作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I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以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用药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适反应,治疗组患者用药2周后血清HCY水平、血浆Fg水平、TG、LDL、TC值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HDL上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属于该疾病治疗的理想中药制剂。

  • 标签: 红花黄色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细胞毒性并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滤膜法采集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为靶细胞,研究PM2.5水溶成分及HSYA作用后细胞活力及氧化损伤,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ROS则呈现增高趋势,染毒浓度为100、200、400、800、1600、3200μg/m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00±0.80、98.00±1.20、96.42±1.52,93.61±1.80(P<0.05)、86.79±1.03、56.01±2.00(P<0.01)。ROS荧光灰度值分别为158±48、160±56,178±42(P<0.05),198±45、229±38、252±40(P<0.01)。羟基红花黄色素-A干预后与1600μg/mLPM2.5组相比,细胞存活率94.86±0.50(P<0.01),ROS荧光灰度值160±38(P<0.01)。结论太原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水溶成分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抑制PM2.5损伤内皮细胞,抗氧化应激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标签: PM2.5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羟基红花黄色素-A 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