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人生的暮色使老年人前半生的价值和理想逆转而下……老年人的自杀率在所有年龄组中是最高的。从现实情况分析,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厌世感、极乐感、罪孽感、冲动感、失落感、宗教从隶感及心理病患等。有意自杀的人年纪愈大,死亡的危险性也愈大;男性自杀身亡的数目约是女性的三倍;自杀的安排愈具体,方法愈致命,危险愈大;人们在危机中得到援助的来源愈少,自杀的危险性愈大。为了对老年自杀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危机干预,我们应审因论治,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多方努力。

  • 标签: 老年 自杀行为 心理卫生 社会心理学
  • 简介:目的了解军校本科学员对自杀的态度和存在自杀意念的状况。方法随机抽取4个年级共413名学员,施测自杀态度问卷(QSA)。结果总体上军校学员对自杀持中立态度,年级间存在显着差异,20.34%的学员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自杀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加强对军校学员的生命教育,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军校学员 自杀态度 自杀意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杀按照其行为过程可分为自杀意念(有关自杀行为的重要想法)、自杀计划(构思一个可行的方案实施自杀)、自杀企图(亦称为"自杀未遂",即抱着求死的目的实施自残行为)和自杀身亡等4种状态。引发自杀行为的动因极为复杂,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生物学和人口学因素相互交织。

  • 标签: 自杀问题 社会心理风险 防护 军人 自杀行为 人口学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过程,为及时追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果自杀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自杀前一般都有相当一段时间比较典型的心理危机遇程.结论掌握大学生自杀心理以争取的最佳干预时期是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关键。

  • 标签: 自杀心理 精神刺激 危机干预 预防 心理危机 心理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抑郁症病人自杀言行与病程,起病形式、症状及自杀方式。方法对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病程起病形式与症状有密切关系。结论起病急、症状重自杀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抑郁症 自杀言行 症状
  • 简介:2泸州医学院呼吸内科副护士长四川泸州646000;3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570102)摘要当前,大学生自杀事件和自杀成功率均在不断增长。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是自杀的直接诱因,而个体的挫折承受能力低、认知偏差和缺乏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决定因素。自杀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从学校、家庭、学生本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减少或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预防措施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its suicide the cause and prevent
  • 简介:摘要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地方很多,公共场合相对更多,而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患者的自杀行为对当事人、亲友及医护人员均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医疗问题。本文就对综合医院患者自杀的相关临床特征、原因进行研究,并找出合理的对策,为医务人员在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自杀行为 综合医院 研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本案例中的服刑人员因来自监区同改的威胁应激事件,导致其处于自杀危机状况,持续的紧张和恐惧,并出现不醒人事、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笔者结合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心理病史,通过分析该服刑人员个体特点,把握其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了人本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方法,有效的减轻了其内心孤立无援感及绝望感,同时激发了服刑人员的自我潜能,引导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增强力量感,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监狱的改造生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服刑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笔者通过对24例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是有一定预兆,学习、恋爱、经济及家庭压力是自杀的主要原因,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高校 生命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通过6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果随访过程中发现,实验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服药物中毒自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尽快回到社会,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自服药物 中毒 自杀 护理策略
  • 简介:根据对若干大学生自杀个案的调查研究,本文从自杀动机、自杀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自杀个体的心理特征。厘清大学生自杀个体的心理规律,可以为预防自杀提供线索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行为 心理特征 精神分裂症 心理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关注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社会和学校。方法对46例服毒自杀患者住院期间的观察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提高心理弹性水平,纠正错误认知,建立一定的认知能力,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应对方法,学会正向调节心理的方法,重塑健康人格,走出心理阴影。结果45例接受了心理干预护理,获得身心痊愈,1例交流困难,住院4天,好转出院。跟踪观察三年,46人都能重拾生活信心,无再自杀倾向。结论抢救成功仅限于生物意义上的治疗,患者的真正病因是因严重心理危机引起,对此类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预防再自杀

  • 标签: 服毒自杀 住院期间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由于抑郁而服药自杀的临床资料,患者服药后昏迷被送往医院进行洗胃处理,1天后清醒,清醒后对于往事记不清,对患者进行1周的观察后,精神、情绪稳定后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症状平稳,生活正常。

  • 标签: 抑郁 服药自杀 昏迷 清醒 症状消失
  • 简介:摘要青少年自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年都有大量的初高中及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令人心痛和惋惜。青少年为什么会自杀?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青少年自杀?本文介绍了青少年自杀的现状和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预防自杀的策略,希望以此能够为有关部门在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工作上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青少年 自杀 预防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杀儿童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4年救治的自杀儿童的自杀原因,生活社会环境及自杀手段。结果考试不理想12/26例,性格孤僻9/26例,父母离异17/26例。服药自杀占15/26例。结论父母离异,性格改变,教育不当为自杀儿童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自杀 儿童 心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防止再次寻机自杀。方法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杀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其负面情绪。结果1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多数患者能以健康心态面对生活、社会,彻底放弃自杀念头,1例精神抑郁患者出院后再次自杀身亡。结论对自杀未遂患者进行自杀原因分析和心理状态分析,减轻其心理问题,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抵抗能力,防止再次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心理护理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在法医学检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人体损伤,人体损伤包含的种类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案情的侦破工作增加了难度,而对于案发现场存在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死亡人员,对其损伤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死者是否属于在杀人后自杀,本文主要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分析论述了法医损伤学分析在杀人后自杀案件中的作用,从而为同行提供一种侦破杀人后自杀案件的法医学检验方法。

  • 标签: 法医损伤学 杀人后自杀 案件分析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有机磷农药经口服,自胃肠道吸收完全而且迅速,症状出现较快,中毒症状重,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迅速清除胃、肠内毒物,解毒剂及早、足量给药,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的护理和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处理。对减轻中毒症状,减少病死率,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十分关键。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