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能量和频率ESW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肾组织损伤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SWL治疗,对照组能量9.0~13.0kV,频率20次/min。观察组能量4.0~6.5kV,频率10次/min。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AG(1.08±0.05)u?mol-1、γ-GT(1.07±0.36)u?mol-1、治疗有效率97.67%、并发症发生率2.33%、生活质量(96.88±1.45)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C<0.05)。结论不同能量及频率ESWL治疗肾结石,疗效均较好。但适当降低能量与频率,能够有效减轻肾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能量 频率 ESWL 肾结石 肾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纵横四腔心偏转法联合能量多普勒提高产前胎儿小室间隔缺损(VSD)及合并畸形的检出率。方法课题组选用2016年1月—2018年7月来我院行产前筛查的孕妇病例资料,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50例胎儿小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总结病例资料,对其声像学表现,不同切面选择,漏诊、误诊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四腔心切面确诊34例,漏诊16例,确诊病例占总选取病例的68.00%;纵横四腔心切面偏转法确诊45例,漏诊5例,确诊病例占总选取病例的90.00%;纵横四腔心切面偏转法的诊断准确性明显较高。结论纵横四腔心偏转法联合能量多普勒能明显提高产前胎儿小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检出率。

  • 标签: 四腔心 偏转法 胎儿产前检查 能量多普勒 室间隔缺损 合并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老年性痴呆胰岛素治疗后简化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方法取本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T2DM)并发老年性痴呆(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12周后比较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明显增大T2DM并发AD患者的MMSE评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老年性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应用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的5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患者治疗后DLCO、FEV1、FVC、FEV1/FVC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13.8646,3.5494,14.5897,15.7979,P=0.0000,0.0006,0.0000,0.0000)。结论大剂量乙酰半胱氨酸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大剂量 特发性肺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休克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依据组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休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休克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方式。护理后以患者及家人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急诊休克病人护理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休克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针对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的原因,从服务态度,护士综合素质,患者自身因素,抽血室管理秩序进行分析,并从看患者的角度合理优化流程,搞好护患关系,完善门诊抽血室的工作质量。

  • 标签: 优化 抽血流程 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护理服务对门诊输液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8年1月—2018年7月期间的150例输液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150例病人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采用优化护理服务前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优化护理服务前后的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00%),两组组间数据差别较大,表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病人实施优化护理服务后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保障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服务 门诊输液 影响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的体会。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和减少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干扰,本研究在进行实验时,每次只改变一项参数,固定其他参数,设备为GESignaTwinSpeelHD1.5T磁共振。结果高场磁共振成像是相互影响的,故在参数优化时必须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其原理,才能更有利于参数的优化。结论高场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有必要,毕竟对提升临床诊断率有利,但必须对其成像原理与相关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分析,才能达到优化参数的目的。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参数优化 成像技术 场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预约服务在优化门诊就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门诊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电脑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门诊管理,观察组采取门诊预约服务。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候时间为(17.03±8.05)min与对照组(52.17±10.58)min相比显著较短,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就诊时间满意度为96.67%(29/30)与对照组83.33%(25/30)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约服务在优化门诊就医流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且还能促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约服务 就医流程优化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优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30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时间和护理模式,将30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均给予洗胃、补液、解毒剂、促进毒物排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病例有效抢救时间、用药时间、48h内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48h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优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重要器官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度有机磷中毒 急救护理 优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我院收治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n=31)、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n=31),回顾分析2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及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后遗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NIHS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使抢救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抢救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对影响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优化就诊流程,做到快速分诊,减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优化就诊流程 急诊科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作用。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抢救的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0例。本次研究乙组是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而甲组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总结急救效果、临床情况。结果甲组急诊的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救效果,并明显缩短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天数。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诊胸痛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性。方法本次所选8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2017年07月份—2018年07月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进出急诊室的时间、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将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中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有机磷 中毒 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践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救治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血压、心电、呼吸较对照组平稳,住院期间实验组的死亡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提高了救治心肌梗死的效率,降低了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优流程化路径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椅旁护理在牙髓病治疗中的配合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4例牙髓病患者为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优化椅旁护理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消除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由于对照组,P值为0.039;观察表2,观察组中有29例患者对本次护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对本次护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83.33%,P值为0.034,差异显著。结论优化椅旁护理可有效提高牙髓病治疗中的配合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治疗时间,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椅旁护理 牙髓病 配合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分诊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运用护理流程优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流程优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选择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7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另于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选择急诊科101例AMI患者为观察组,选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30.16±9.20)min、球囊扩张时间(75.82±4.9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病患(P<0.05);观察组者抢救成功率98.02%、AMI复发率0.99%,而对照组分别为88.66%、7.2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AMI的抢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还可大大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AMI复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交接流程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138例心脏术后患者,由手术室、麻醉科、ICU等部门对患者转运交接流程进行优化,自行设计手术室-ICU核对单,优化巡回护士工作流程,将交接工作前移,及80份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测评表。结果优化交接流程后,未出现血管活性药物用尽未及时续加、配制方法、计量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胸管无标识2例、自体血袋无标识1例、深静脉三通管理未封闭1例、皮肤交接中,皮肤发红占89%,发生一期压疮1例,均进行及时处理及延续护理后好转。优化流程前交接时间为10~15min,较优化后减少4~6min。结论应用优化交接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转运交接效率和确保手术安全,增加各部门紧密合作,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优化交接流程 心脏术后患者 安全转运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