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肝五项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临床体征,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项检测指标中以单项HBsAg阳性者居多,经过预防接种后乙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对肝功能的检测,及时预防接种治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严格管控,是乙肝防治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体征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60例收治的乙肝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乳胶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并在高、中、低三浓度中各取20例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复检,对比结果。结果TRFI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ELISA、乳胶法所引起的假阳性、假阴性明显低于ELISA、乳胶法(P<0.05);TRFIA方法检测低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明显低于中、高浓度血清HBsAg的灵敏度,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灵敏度较高,但会受到低浓度血清HBsAg的影响,为了提高临床检测水平,当遇到比较低浓度的血清HBsAg样本时,要对样本再次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灵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快递包裹表面微生物,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日常生活和从事快递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议,避免其表面微生物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方法在快递店随机抽取塑料包装和纸质包装两种外包装不同材质的快递包裹各十件,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的要求对抽取的快递包裹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并进行检测。结果外包装为塑料和纸质的快递包裹表面单位面积细菌总数最高分别为138.2cfu/cm2(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单位)和116.4cfu/cm2,平均菌落数分别为为63.2cfu/cm2和59.7cfu/cm2。两种快递包裹表面大肠菌群超标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菌落数为17.2cfu/cm2,还检测到其它溶血性细菌。结论快递包裹表面存在多种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从事快递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注意防护,建议快递公司工作车间安装一些杀菌消毒设施并定期对工作车间进行杀菌消毒。领取快递者要及时清洁与快递接触的皮肤并妥善处理快递包裹外包装,减少因领取快递引起的致病微生物感染。

  • 标签: 快递包裹 微生物 致病菌 细菌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采用肿瘤标志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我院137例乳腺肿瘤患者以及72例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检测将乳腺肿瘤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检测三组入选对象血清中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各项指标含量,并且对比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分析,诊断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62例,其中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乳腺增生,21例纤维瘤。恶性乳腺肿瘤患者75例,其中5例髓样癌,8例导管原位癌,62例浸润性导管癌。恶性肿瘤组患者的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患者以及健康正常组(P<0.05),而良性肿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和健康正常组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患者的CEA、CA153、CAI25以及CAI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会显著升高,这对于临床鉴别、诊断早期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SIT治疗联合优质护理,40例)和对照组(SIT治疗联合常规护理,4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6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通过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发展和复发。

  • 标签: 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鼻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在AB0、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68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4例,观察组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检测血型,对照组采用试管法检测血型。结果经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和试管检验法对1068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ABO、RhD血型抗原检验结果相符率100%,两种方法对比P>0.05;结论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比试管法血型鉴定操作更方便,结果判断清晰准确,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工微柱凝胶免疲检验法 AB0 RhD血型抗原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的X线诊断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食管肿瘤患者30例行X线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食管肿瘤患者,病灶部位位于胸上段4例,位于胸中段17例,位于胸下段及腹段9例。X线示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响度之黏膜中断、破坏,管壁僵硬,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大部分早期食管病变,确诊中晚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主要依靠食管内镜和食管钡剂造影检查。

  • 标签: 食管肿瘤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宫颈肿瘤患者30例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宫颈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住院10~24天,无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有效的围手期护理,及心理疏导,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患者MRI影像诊断分析。方法选取40例脊髓肿瘤患者MRI检查影像表现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对肿瘤作出定位诊断及辅助性诊断100%,肿瘤位置位于颈段5例,颈胸段5,胸段20例,胸腰段3例,腰段4例,腰骶段3例。髓内型10例,髓外膜内型25例,硬膜外型5例。结论MRI对椎管肿瘤的诊断有很高价值,椎管肿瘤肘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可以了解肿瘤的血脑屏障及血供状况。

  • 标签: 脊髓肿瘤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确诊接收的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肺功能、X线胸片以及肺部总有效动顺应性相比治疗前有着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十分显著,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所需时间优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胸部X线变化,以及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O2、PaO2、PaCO2、OI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s治疗可提高地市级医院早产儿HMD的救治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纵隔肿瘤的准确诊断。方法收集32例纵隔肿瘤的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胸腺瘤12例,胸内甲状腺6例,支气管囊肿4例,恶性淋巴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2例。CT定位准确率100%,CT诊断准确率达93.75%(30/32)。结论CT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影像学特征及得当的检查方法,并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均能对纵隔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纵隔肿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进行诊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化疗,对其化疗时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70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中有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中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被迫停止化疗进行抗敏治疗。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轻预防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护理中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常规置管,研究组应用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8.00%(49例),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2.00%(41例),研究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发生率为4.00%(2例),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4.00%(12例),研究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置管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且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肺栓塞 胸部肿瘤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肿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73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6例)和实验组(37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91.90%VS72.22%。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对缓解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安全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防范,控制护理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差错。结论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护理安全 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已确诊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40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隆起型12例,息肉型15例,溃疡性13例,肿瘤类型小细胞癌为22例,12例不典型癌,6例典型类癌;此外,NSE为弱阳性,Syn、CgA表现弥漫阳性,CD57为阳性;经检查CEA、EMA、CK均表现为阴性。结论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因此病理分型对临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组织学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