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会遇到一些特殊学生,与众不同,他们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如果不好好地引导,长期下去会影响到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他们人生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

  • 标签: 班主任 学生 引导 管理工作 人生观 世界观
  • 简介:摘要宫妊娠发病率低,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但误诊或漏诊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超声检查为主要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方面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方案,尽可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本文对1例早孕期宫妊娠破裂报道,并就最新宫妊娠诊治新进展做文献复习。

  • 标签: 宫角妊娠 超声 宫腔镜 腹腔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型青光眼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2例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有效控制眼压,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闭型青光眼青光眼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可有效控制眼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类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效果,总结手术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7年7月,医院处理特殊类型胆囊结石65例,化脓性胆囊大部分切除25例,巨大结石壶腹部嵌顿16例,胆囊周围粘连15例(胆囊与网膜紧密粘连6例、胆囊与横结肠冰冻样粘连9例,合并胆囊底粘连5例),颈部结石嵌顿9例。10例化脓性胆囊炎大部分切除,其余都采用全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5.5±11.4)min,术中出血量(62.4±15.6)ml,住院时间(5.3±1.2)d。术中并发症7例,术后并发症14例,中转开腹3例,主要与致密粘连、分离困难有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也可用于特殊类型胆囊结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若觉困难,也可及时中转。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特殊类型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在宫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方法选取50例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宫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超声检查诊断,观察50例宫妊娠患者诊断结果。结果50例宫妊娠女性患者的诊断正确例数43例(86.00%)、4例不确定诊断(8.00%)、2例间质部妊娠(4.00%)、1例宫内早孕(2.00%)。另外43例诊断正确的宫妊娠女性患者中共有29例典型妊娠囊型(58.00%)、14例不典型妊娠囊型(28.00%)。结论超声检查在宫妊娠患者中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帮助,继而提高患者的诊断质量,为无创治疗发挥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 宫角妊娠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殊护理和健康教育,旨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65例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和健康教育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出院时间一般为3~5天,平均3.5天。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术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对比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100例行脐带结扎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系带结扎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特殊脐带夹,对照组使用气门芯结扎,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结扎脐带所需时间,结扎脐带流血的发生率,脐带干燥所需时间,脐带自然脱落次数,脐部感染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特殊脐带夹处理脐带可有效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有效的降低了脐部感染、泻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特殊脐带夹 气门芯 脐带 结扎
  • 简介:摘要皮肤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皮肤病护理临床带教中需对皮肤病患者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带教方法。本研究将对皮肤科护理临床带教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皮肤科护理临床带教应用方法。

  • 标签: 皮肤病护理 临床带教 方法 特殊性
  • 简介: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在世界发达国家早已开展形成格局,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在我国国内,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护理还只是在21世纪初才开始尝试的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发展缓慢,这是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奋起直追,借鉴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积极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社区护理事业。

  • 标签: 社区护理 特殊性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神经科疾病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四肢无力,病情进展迅速,严重的病例可导致死亡。吉兰—巴雷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特殊型也见增多。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等发表了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对各种GBS类型进行了详细介绍。

  • 标签: 巴雷综合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收治的240例采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40例患者的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疾病情况及病原菌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在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使用情况。结果240例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亚胺培南的使用率最高,为28.8%;其次为美罗培南,使用率为23.3%;排在第三位的是去甲万古霉素,使用率为15.4%;然后是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利奈唑胺注射液等。240例患者中有93例为病原菌感染,其中金葡菌感染率最高,占19.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占15.7%;排在第三为的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14.5%,然后是大肠埃希菌、β-溶血性链球菌、酵母菌等。结论分析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提高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的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内科 呼吸内科 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对本院40例原发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本组中40例患者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护理之后全部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在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的治疗中,采取积极的护理对策可以十分明显的提升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 标签: 青光眼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11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特殊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分组,护理A组(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措施)55例和护理B组(特殊急诊护理流程措施)55例。结果护理B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护理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殊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可以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特殊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应用特殊生化检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检验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检验方式和特殊生化检验,检验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对两组患者检验效果进行分析,甲组中40例患者中30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5%。乙组40例患者中377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2.5%,92.5%>75%,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采用特殊生化检验方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特殊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每日药费(DDC)以及使用率、使用强度为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6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中,日均费用(DDC)最高的为注射用伏立康唑,用药频度(DDDs)最高的为注射用美罗培南。2016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以ICU最高。结论调查期间,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 标签: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使用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运用LRFA技术治疗5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术中超声准确定位后采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后3周复查超声造影以及甲胎蛋白(AFP)。结果术后5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术中LRFA超过肿瘤范围1.0cm~2.5cm,AFP显著下降。结论LRFA对于特殊部位肝癌的治疗效果确切,当瘤体位于较大胆道系统,尤其是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LRFA则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选择方法之一。

  • 标签: 肝癌 射频消融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0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5例(35眼),患者均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接受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后眼压可降低至正常范围内一周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房角关闭区域用辅助钩和灌注头进行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对视野及眼压进行追踪,随访时间≤2年者26眼,>2年者9眼。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眼压平均为(14.2±2.1)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4±0.35)mm(P<0.001);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35只眼均无视野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安全、降眼压确切、增进视力和开放房角的效果。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房角粘连分离术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