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的CT影像表现与诊断。方法对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溃疡结肠患者30例CT影像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溃疡结肠患者经CT诊断准确26例,准确论为86.66%。病变范围累及全结肠者6例,左半结肠者15例,仅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者9例。结论CT检查是一种检查炎症肠病活动程度的准确可行技术,既能简单、快速、准确评估本病黏膜外改变及肠外并发症,又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时间、费用及辐射剂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结肠护理资料,寻求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溃疡结肠患者64例应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后进行的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全面的护理方案,由灌肠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三个方面组成。结果64例病患经保留灌肠治疗、护理后,治愈4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31%,护理满意度为94.64%。结论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结肠疗效确切,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康复的关键,灌肠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都是提高治愈率,促进病患早日康复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药物保留灌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溃疡结肠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对于溃疡结肠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48例治愈,治愈率为76.25%,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黏膜恢复,大便常规正常;12例好转,好转率为23.75%,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肠黏膜肿胀减轻、溃疡减少,大便常规轻度异常。结论对溃疡结肠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以及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溃疡结肠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临床观察嗜酸性乳杆菌对于溃疡结肠的治疗价值。选取患轻中度溃疡结肠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因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嗜酸乳杆菌治疗,对照组为美沙拉嗪(艾迪莎)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行结肠镜检查,根据结肠镜下表现进行评分,并根据临床症状、血小板、C-反应蛋白变化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肠镜、C-反应蛋白、血小板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将益生菌应用于溃疡结肠中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益生菌 嗜酸乳杆菌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磷酸铝凝胶在溃疡结肠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溃疡结肠的患者86例,根据随机分类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磷酸铝凝胶进行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对照组高,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也远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溃疡结肠患者采用磷酸铝凝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信赖和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铝凝胶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溃疡结肠护理中采取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溃疡结肠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行中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溃疡结肠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结肠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止泻时间等指标均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对比分析意义显著。结论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在溃疡结肠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结肠(U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U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观察组均要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溃疡结肠患者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26例,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治疗)2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单一治疗总有效率(7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结肠,疗效好。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溃疡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诊的溃疡结肠患者7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效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优势,能够提高溃疡结肠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溃疡结肠患者准备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加以施治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溃疡结肠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本次研究对于收治的溃疡结肠患者分组,均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开展溃疡结肠治疗工作期间,单用美沙拉嗪药物施治;观察组开展溃疡结肠治疗工作期间,应用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施治;对溃疡结肠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回顾分析。结果同对照组溃疡结肠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65.38%)比较,观察组溃疡结肠患者(92.31%)获得显著升高(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溃疡结肠疾病治疗工作期间,有效应用益生菌+美沙拉嗪药物联合施治,在将溃疡结肠病情疗效提高的形势下,优化溃疡结肠患者的预后能力。

  • 标签: 益生菌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溃疡结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8月31日进入我院治疗的溃疡结肠的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对患者实施相关知识教育、解决疾病相关问题以及心身放松训练等心理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结果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溃疡结肠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很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结肠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溃疡结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18例患者,参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结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均比柳氮磺吡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药物全面推广使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吡啶 美沙拉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活动期轻中度溃疡结肠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100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结肠患者(2015年12月26日-2017年2月24日),随机分2组,给予益生菌、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结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结肠镜下病变活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康复新液对活动期轻中度溃疡结肠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 标签: 益生菌 康复新液 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75例轻重度溃疡结肠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治疗组38例与参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参照组仅应用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中仅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结肠的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比较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美沙拉嗪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结肠(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中重度UC患者9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英夫利昔单抗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D4+、CD8+以及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4+、CD8+以及CD4+/CD8+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的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且联合组升高与降低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UC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英夫利昔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017年4月30日期间行CT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静脉硬化性结肠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2~77岁,对静脉硬化性结肠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硬化性结肠均有不同范围肠系膜静脉钙化及肠壁肿胀增厚表现。结论CT检查对诊断静脉硬化性结肠特异性较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 标签: 结肠炎 缺血性 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结肠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运用中医理论,对这50例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对比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5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37例,所占比率为74%,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所占比率为18%,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3例,所占比率为6%,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一例,所占比率为2%,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结论对慢性结肠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针灸 慢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NEC)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提早预防和诊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对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儿中,治愈32例,治愈率88.9%,平均住院15±0.9天,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1例死亡。结论加强科学有效、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患儿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NEC)术后护理及应用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新生儿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采用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新生儿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临床NEC治愈率,并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NEC)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有效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本科收治的76例NEC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6例患儿治愈75例,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对新生儿NEC病人的护理,可有效提高NEC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