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噎食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制定预防噎食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案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受智力,自理能力,精神症状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且年龄越大发生噎食的风险越高。结论引发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护士应做好饮食观察和指导,做好家属饮食宣教,制定落实相关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杜绝噎食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噎食 原因分析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统计我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品种、用量以及联合使用等情况。结果(1)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共涉及9个品种,均为口服剂型,其中,278人使用佐匹克隆,149人使用右佐匹克隆,137人使用氯硝西泮,135人使用阿普唑仑,69人使用奥沙西泮,64人使用劳拉西泮,23人使用艾司唑仑,19人使用唑吡坦,8人使用苯巴比妥。(2)分析二类精神药品联合使用情况发现,84.53%单用1种,14.28%联合使用2种,1.19%联合使用3种。结论总体分析,本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二类精神药品中,新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占主导地位,使用相对广泛。

  • 标签: 精神专科医院 二类精神药品 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满意度和危险品带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首发精神疾病入住我院老年精神科的1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家属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提供病区制作的《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对照组只给予口头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家属满意度、危险物品带入率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显著高,危险物品带入率显著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在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明显增强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减少病房家属危险物品的带入。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家属宣教手册 健康知识 家属满意度 危险物品带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延伸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的因素。方法采取简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有关危险因素的收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等问卷与量表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250例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将调查与检查的结果采取逐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进行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的因素的研究。结果与患者的精神残疾的病情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家庭的气氛、患者的被照顾程度以及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庭月收入。而患者的病程范围以及SANS评分等与患者的精神残疾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家庭的气氛、患者的被照顾程度以及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庭月收入等危险因素,在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与训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精神残疾 致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探讨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在4个月内应用8节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进行干预,应用NOSIE量表、SCL-90量表、SQLS量表进行前后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OSIE总分、SCL-90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OSIE总分、SCL-90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QL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QLS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症状管理的技巧、提高病识感、提升自尊、提高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服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精神病康复的重要性、了解康复的過程、知道如何寻求支援(家庭/照顾者、医疗、社区)等得到恢复,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效果,为精神康复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 强化课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16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治疗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0.6%),均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在联合用药中,以氯氮平联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占55.0%)。结论精神分裂症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趋势,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

  • 标签: 住院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病区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BPR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控制,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精神分裂症 BPRS评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与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特点。方法在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之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60例,并同期选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60例,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结果分裂样精神病患者BPRS评分、CAARMS评估情况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相比,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存在差异,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更重。

  • 标签: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输液精神病患者护理及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9例精神病患者发生的输液安全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出安全问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结论建立完善的查对制度并且认真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增加相关法律知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规范静脉输液评估流程,对于保障精神病患者的输液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安全差错。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输液隐患 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房风险的防范及管理方法及技巧。方法对我院既往安全不良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修订不足,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和防范措施。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和心理干预,我院安全不良事件的年发生率由过去的0.8%降至0.2%。结论积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精神病房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及病房整体环境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杀行为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现如今人类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到医院就医的精神病病人也逐渐增多。精神病主要是与家族亲人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性格经常情绪激动等等有关。医护人员应该预防和高度重视这些疾病的发展,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视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护士的专科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再以满足这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各阶段的需要,并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等开展临床观察也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早日重返社会。

  • 标签: 精神病 护理 安全 心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开展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其中老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本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了文献调研,文献显示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的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对抗精神病药的机制进行了简述。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我效能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还增施自我效能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患者精神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忧郁、缺少活力、思维障碍、激活度以及敌对猜疑维度条目均分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缺少活力、思维障碍、激活度以及敌对猜疑维度条目均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我效能护理,有利于患者精神病症状的改善,对提高治疗效果及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我效能 精神科护理 精神病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应用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接受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40例单一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研究组在护理常规基础上,根据协同护理的模式实施多元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症状评分(PANSS)、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PANSS总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自我管理水平指标较护理前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各项自我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协同护理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60名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刑事案件中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违法犯罪的比重更高,无业人员比重更高,低受教育水平比重更高,未婚比重更高。结论精神病刑事责任能力大多没有现实动机,致人死亡可能性大。相关部门应该尽早发现这类患者,尽早实施治疗,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 标签: 精神疾病 司法鉴定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疾病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喹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宁安医院8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将传统抗精神病药应用于对照组中进行治疗,将喹硫平应用于观察组中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喹硫平,不仅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传统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病属于一类常见的疾病,而其危害程度往往与住院的病患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精神病患来说,虽然多数都是通过科学的治疗,但是临床治疗后,他们中大多数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对于多数病患而言,精神衰退往往是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且发病具有反复性。要解决反复多次住院的问题也是当下多数精神病研究专家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反复住院 精神病人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