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旋转DSA对80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全脑的血管造影。结果80例的脑动脉瘤患者中常规DSA检查发现了50例,其中有26例显示动脉瘤所供血的动脉和周围血管关系不清楚,24例动脉瘤患者的瘤颈显示不清,而经过旋转DSA检查后,动脉瘤瘤颈、瘤体、供血血管和周围的血管关系均清晰显示。结论旋转DSA在脑动脉瘤的检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旋转DSA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我院收治12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与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胎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产妇阴道分娩成功率,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并发症
  • 简介:心理契约与教师激励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心理契约的实现提高了教师的满意度、组织承诺,从而最终达到有效地激励教师;另一方面,只有依据教师的心理契约特点设计科学的激励方式,才能保障教师心理契约的实现。因而,高校组织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考虑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和内容,

  • 标签: 心理契约 教师 激励方式 工作热情 满意度 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胎头旋转法治疗,探究2两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励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质量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64名护理人员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科室自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实施护理管理。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传统管理模式(对照组,n=32)与激励方法的管理模式(观察组,n=32)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情况展开探讨。结果从护理质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后,证明(P<0.05),结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医院管理者对护士人员实施激励管理模式。

  • 标签: 激励法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头位难产产妇中选取66例参与研究,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2组,各33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助产方法,对实验组行徒手旋转方法。分析66例头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实验组相比较,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较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徒手旋转应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可及时改变胎儿体位,将自然分娩率提高,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产妇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推拿手法,观察组为旋转手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和7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旋转手法 颈椎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激励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亲身的经历,谈谈如何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 标签: 护士工作管理 激励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旋转推进瓣法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儿98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健患侧鼻唇部对称性指标对称率及上唇与鼻部的主观满意评分。结果患儿术后健患侧唇峰口角距不对称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患儿术后健患侧鼻底宽对称率、健患侧鼻孔宽对称率、健患侧鼻孔高对称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医生对患儿鼻部和上唇的VAS满意评分(7.98±1.2)分,显示手术结果较为满意。结论改良旋转推进法治疗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初步改善患儿健患侧对称率,要得到更优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精细手术治疗。

  • 标签: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改良旋转推进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激励式护理在自然分娩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得80例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给予实验组产妇激励式心理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模式,接下来比较两组产妇的生产时间,分娩方法等。结果实验组采用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要多于对照组。在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上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产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引入激励式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缩短产妇生产的时间,降低难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有效提高生产的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自然分娩护理 激励式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疾病(CMI)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治疗的40例CMI患儿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0例。A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B组为40.0%,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B组为60.0%,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CMI患儿行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新生儿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激励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人100例,10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我院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病人则接受目标护理管理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医疗纠纷以及护理实践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8.00%,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管理激励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的满意率以及护理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目标管理激励 满意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励护理用于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90例)和常规组(9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激励护理干预,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干预组和常规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和护理前(P<0.05);干预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激励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护理中护理效果良好,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激励护理 康复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HS和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DHS组和PFNA组,分析比较两种手术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X线透射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内并发症,骨折复位率及术后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高稳定性、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高的优势,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子骨折患者,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是治病救人的一个神圣行业。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领导逐渐的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人事管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的模式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且进行改正。

  • 标签: 卫生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激励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护理激励机制在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2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名。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引进激励机制。通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观察组在实施护理激励机制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以及技能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医护纠纷发生率以及存在离职想法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激励体制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激励机制 护理人员 积极性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IT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有效的激励可以大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本研究基于对4位工作经验在两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深度访谈,借助于nvivo11分析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 标签: IT行业 软件开发工程师 心理需求 质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时的作用及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使用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内心焦躁不安情绪。

  • 标签: 激励式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应用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机械通气的清醒病患64例,平分为参照组与激励组,参照组撤机时进行常规护理,激励组在撤机时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结果就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而言激励组优于参照组(P<0.05),平均通气时间为激励组短于参照组(P<0.05),平均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为试验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在常规治疗中联合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效果明显。既可提升一次性脱机拔管成功率,又可减少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将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撤机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要求条件将50名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清醒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形式的差异,将其平均分成A组和B组。其中A组人员进行撤机时通过常规方法完成护理,则B组在常规的方法上辅助使用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撤机的成功率进行对比作为观察的指标。结果B组研究对象的撤机成功率是96.0%,明显的较A组病人的撤机成功概率88.0%要高。结论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进行通气清醒病人撤机中成功率。

  • 标签: 集束化激励式心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清醒患者撤机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