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选取典型个案,通过介绍基本情况、自我分析、他人反映、初步的评估与诊断等准备工作,经过五次具体的心理咨询,达到了改善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儿童 心理咨询
  • 简介:摘要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神经系统发育活跃,自我意识增强,所以,也是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同样是心理危机高发期。这个年纪的学生,可能会逐渐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自尊心明显增强,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不能让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矛盾,很可能会引发冲突,甚至攻击性行为。而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生攻击性事件,让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当行为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各教育界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展开了研究。本文经查阅大量资料,着重分析中职生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试图探讨其相关对策。

  • 标签: 中职生 攻击性行为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11月在我院收治住院150位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攻击风险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住院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攻击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后,存在暴力攻击风险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暴力攻击风险。结论对精神科存在暴力攻击风险住院患者经过风险评估且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暴力攻击风险的发生有明显预防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风险评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有关预测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60例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60例健康者,对其一般资料、外显攻击行为、临床症状、社会支持进行评估,并对血清皮质醇进行检测,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青年女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和阳性症状,青年男性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结论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攻击行为的主要预测因素是皮质醇水平、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 标签: 青年精神分裂症 血清皮质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生物学因素,遗传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导致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在临床上患者出现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以及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经过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具大的危害。本文根据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性行为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双相障碍病人行为攻击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病人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观察组还增施心理支持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分、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MOAS量表分、ISMI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双相障碍病人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可有效降低行为攻击性以及病耻感。

  • 标签: 心理支持护理 双相障碍 病耻感 行为攻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以及无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既往有攻击史的结构比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病表现、激惹、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精神病表现、易激怒、缺乏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差等;临床上应加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加强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前瞻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对比前瞻性护理(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攻击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前瞻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攻击行为。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抑郁情绪调查及预防措施。方法以500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抑郁情况以及攻击行为调查。结果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受试者的SDS分数明显降低,P<0.05。和干预前比,干预后受试者除却缺乏活力、自知力缺乏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各项均有所改善,P<0.05。和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受试者的激惹、抑郁、精神症状、抑郁得分明显改善,P<0.05。其余项目无明显差异。结论门诊精神分裂症者的攻击行为、精神症状以及抑郁情况存在关联性。防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以及消除抑郁情绪,为当前精神科工作的重点内容,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第一时间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同时开展预见性的防护工作,可以降低攻击行为发生。此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抑郁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眩晕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东部沿海地区地域环境特点,临床上常见的老年患者眩晕证病因多为湿热证,在眩晕病发病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中医药治疗老年患者眩晕的历史源远,有大量著述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沿海地区地域气候条件,结合老年患者眩晕症发病表征及祛湿清热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湿热眩晕的中医辨证过程进行研究,结合临床对湿热眩晕的病因病进行分析。

  • 标签: 湿热眩晕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CT作为大型的医疗影像设备,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二级以上级别的医院,甚至有的乡镇卫生院也拥有了CT,机器的正常运行对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如果运行方面出现异常,影响图片质量,进而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增加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其次,若CT机器故障,无法进行检查,影响临床科室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医院收入,患者无法进行检查,不利于疾病的早日诊断,间接的耽误患者病情,患者及家属会对医院有不满的情绪,影响医院的形象。因此,CT的日常维护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电源、机器零部件等方面着手,分析CT的定期维护、保养方法及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保证机器长期处于良好状态,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及既往史,采用修定版外显性攻击量表(MOAS)评定其攻击行为,收集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攻击组),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非攻击组),使用多导心理生理检测评定系统进行P300测试。结果攻击组患者较非攻击组患者的N1、P2潜伏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事件相关电位P3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中应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存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进行观察评估。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AS评分和PANSS评分发现,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患者 攻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药熏蒸接水器改良设计所需材料、方法及应用情况。方法将大塑料饮料瓶进行设计替代量杯或小桶接收储存熏蒸机工作时的出水。结论改良设计后的接水器易固定,储量大,安全方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中药熏蒸机 接水器 设计改良 应用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视为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肾脏代替的一种治疗工具,其可帮助患者完成肾脏新陈代谢功能。由于血液透析机长时间处于强酸、强碱环境中,使得及其本身易收到侵害。再之其零件老化和程序错乱,都将导致机器不能正常运行。一旦血液透析出现故障则会影响患者治疗,故定期对血液透析开展维护和故障维修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文献查找、实地考察、反复开展试验探究的基础上,针对血液透析常见故障与维修进行探究,旨在提高血液透析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故障 维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无创呼吸使用后临床护理对诊治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COPD的住院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通气治疗,25患者进行专人护理,2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项目比较,P<0.05,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及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专业护理有利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早日康复。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护理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清洗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使用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清洗(86次)回顾分析,其中单舱喷淋清洗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43次,此次研究清洗均按规定流程进行清洗,对STF卡的颜色变化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消毒供应中心,43次全自动超声清洗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3次,其合格率是93.02%(43-3)/43;43次单舱喷淋清洗红色图案残存的次数是4次,其合格率是90.70%(43-4)/43;全自动超声清洗的清洗合格率大于单舱喷淋清洗,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使用中,STF效果检测卡可很好的监测清洗效果。

  • 标签: 清洗机 消毒供应中心,STF卡 效果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管路干燥、湿化瓶优效的干燥方法。方法改进呼吸、湿化瓶干燥程序,将呼吸管道200套、耐高温湿化瓶2000个分两组各100、1000个分别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干燥评价合格率。结果A组采用干燥设备干燥柜,干燥合格率95%,B组采用单舱自动清洗消毒干燥合格99%。结论B组干燥设备单舱自动清洗消毒干燥程序明显优于A组干燥柜,优效的干燥设备、合适的干燥程序輔以高素质操作人员是提高干燥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呼吸机管路 瓶干燥方法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呼吸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研的深入,呼吸的类型以及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其在临床中应用,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故障。呼吸作为重要的医疗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影响运动性能,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因此,对呼吸的故障进行事先检修,便成为了呼吸养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维修,才能够将呼吸发生故障的频率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证医疗安全。故而,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针对呼吸常见故障及维护保养方法展开分析,以便为呼吸临床养护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维护 保养 呼吸机 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iPAP呼吸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4月的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BiPAP呼吸进行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过BiPAP呼吸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4h之内,呼吸频率明显减慢,脉搏心率也降到了100次每分钟以下,一些不适症也逐渐消失,症状逐渐好转。结论BiPAP呼吸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BiPAP 呼吸机 治疗 重症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