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小儿龋齿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县疾控中心到县幼儿园体检查出患有龋齿的40例,采取口腔综合保健措施;抽取未采取措施前的40例儿童做对比。结果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实施后儿童的各项牙齿保健措施依从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儿童的龋齿复发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儿童进行龋齿预防与控制,能够显著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和饮食习惯。

  • 标签: 少儿 龋齿 预防 控制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儿科输液等候时间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减少儿科输液等候时间”为主题。通过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出影响患儿输液等候时间的主要原因穿刺慢、加药慢、接药慢等。并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患儿输液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8分钟降低到12.1分钟。圈员综合素质得分优于活动前。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了儿科输液的操作流程,减少了患儿输液等候时间,提高了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输液 等候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减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次数的体会。方法对本科室诊治的50例门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家长做好家庭环境卫生,并定期随访。12个月后对所有回访的健康指导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规范用药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清洁环境卫生,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结论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做好家庭护理,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对减少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作次数有显著作用。

  • 标签: 家庭护理 儿童变应性鼻炎 减少发作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减少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将75例初发过敏性紫癜患儿(除外单纯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常规治疗加用激素,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上加丙球治疗。所有病人均随诊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中有22患儿出现紫癜复发,而治疗组仅有10例出现复发。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复发率(26.31%)明显低于对照组(59.45%)(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显著减少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复发。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儿童 过敏性紫癜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减少儿科输液室输液相关投诉中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室输液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展开研讨,分为观察组,对患儿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抽取同期50例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的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投诉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输液相关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知识知晓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在儿科输液室输液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可降低输液相关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儿科 输液 相关投诉
  • 简介: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并不属于专业训练,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相关素养。无论是美术欣赏课,还是平日课堂中的欣赏环节,都对美术课堂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小学美术欣赏课很多时候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一个人的自圆其说或者平淡的课件展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只是看着喜欢或是不喜欢,而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教师要使美术欣赏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努力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为此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课堂教学 美术 小学 课堂学习 专业训练 生活经验
  • 简介: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就需要教师去体会、去再造、去落实。

  • 标签: 教学创新 美术 审美教育 课堂 课程标准 人类社会
  • 简介:摘要儿童的美术创作活动,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视角,其作品不论是从线条、比例、透视、结构、色彩、情节、创作过程等等几乎处处都是不讲理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呢?本论文分别从认知、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入手分析影响儿童美术创作活动的心理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