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 标签: 胆结石患者 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实施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道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诊的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胆管结石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两组患者术毕均放置T型引流管,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一周。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胆漏、结石残留、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108.48±23.10)minvs(87.37±20.03)min(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41.26±10.02)mlvs(208.34±23.16)ml,(6.97±1.03)dvs(14.52±2.38)d(P<0.05);并发症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45)vs33.33%(15/45)(P<0.05)。结论腹腔、胆道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彻底清除结石,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结节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开放性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析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除却手术时间外,出血量、创面引流量、住院时间显著较小,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者,使用腔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出血量少,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腔镜 开放手术 良性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2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联合组,192例)与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190例)的术后指征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3.6±3.5)h,对照组为(25.5±3.9)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胆管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联合组为5.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胆囊结石时,可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实现微创治疗的同时还可最大程度保持患者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

  • 标签: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取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经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2%。结论腹腔切除联合内治疗胃肠道肿瘤能够提升疗效,减少了对患者的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与经皮肾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7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输尿管软治疗42例,经皮肾碎石术治疗45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不良反应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2cm肾结石时,两种方法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cm肾结石时,经皮肾组清除率显著高于输尿管软组(P<0.05);输尿管软碎石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经皮肾组,而经皮肾碎石的手术用时更少(均P<0.01);输尿管软组不良反应低于经皮肾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积较小的肾结石采用输尿管软治疗,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更加微创、安全;体积较大的肾结石采用经皮肾碎石术治疗,结石清除率更高、且手术时间较短。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碎石术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44例行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9.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6.8%),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胆囊息肉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纵隔颈部入路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16例腹腔联合颈部入路经纵隔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要点,通过术前对病人的各项评估及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器械的在位情况,术中掌握各个配合要点,术后对各个管路的妥善固定,使病人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均在腹腔下完成了胃和食管下段的游离,用纵隔经颈部入路沿纵隔完成了食管上段的的游离,术中顺利,无中转开胸开腹。结论术前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体位、手术方式,提前准备好特殊用物,各种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手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做好患者的管路护理,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纵隔镜 食管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后的相关观察及护理。结果68例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采用腹脏联合胆道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护理关键在于术前的良好准备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引流管护理等方面,优质精细的护理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精神上的压力与身体上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又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可提高治疗效果,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内下剥离术(ESD)与内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手术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生,术后病情观察及对仪器设备养护等。结果105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通过胸膜活检后,明确诊断99例,确诊率达94%以上。结论胸腔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率高,且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经过正确处理腹腔器械的经验探索,在此以3500套腹腔器械为例阐述一下,对腹腔器械处理取得的显著成果。

  • 标签: 腹腔镜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治疗工作中,观察腹腔+胆道联合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应用数字奇偶法展开分组;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腹腔+胆道联合手术;对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开展胆囊结石并发胆囊息肉治疗工作期间,腹腔+胆道的充分应用,对于下床活动时间等改善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优化手术疗效以及预后能力。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息肉并发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生物显微(UBM)联合前房角在前房角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应用性评价。方法对我院86例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患者进行检查,均给予前段照相、裂隙灯显微、彩超、检眼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与前房角的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前房角非金属异物患者中,异物为植物性异物的患者61例、石屑18例、煤渣7例。结论UBM联合前房角对前房角非金属异物的检查具有发现早、误诊漏诊少的优势及影像学检查呈现方式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角镜 非金属异物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J管附结石导致拔管困难输尿管联合经皮肾起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例双J管附结石形成膀胱下拔管困难,最终采用输尿管联合经皮肾碎石后拔出双J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病例最终均采用经皮肾碎石后拔出双J管。结论经皮肾解决双J管表面附结石致拔管困难效果可靠。

  • 标签: 输尿管镜 经皮肾镜 双J管结石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胆道联合腹腔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胆道联合腹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胆道联合腹腔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 腹腔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胆囊切除术(LC)后迟发性胆漏行经内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腹腔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患者14例,就其采取经内鼻胆管引流术最终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所选取患者中胆囊管残端胆漏为4例(其中2例外院转入),肝总管漏1例,其余9例迷走胆管漏,均放置鼻胆管实施引流操作,治疗2~3周后,对患者实施造影检查,均未发现造影剂外溢;观察夹管,均未发生不适症状;而后将鼻胆管拔除,均全部顺利出院。结论针对腹腔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迟发性胆漏患者,对其采用经内鼻胆管引流术,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迟发性胆漏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全子宫切除手术中护理的配合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进行腹腔全子宫切除的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另选择该手术的50例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且护理组的患者有更低的感染率。结论对进行腹腔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后的感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与临床手术当中。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腹腔诊治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腹腔探查术及腹腔引流管手术的方式,对探查到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确诊30例患者为异位妊娠,术后确诊29例患者为异位妊娠,仅有1例诊断失误,诊断准确率为96.67%,对比以往我院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手术效果,使用腹腔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降低。结论腹腔诊治异位妊娠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较快,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异位妊娠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