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1例及基因缺失。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例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室检查,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分析确定基因缺失范围。结果IL1RAPL1、NROB1、GK、FTHL17、DMD基因存在缺失变异,符合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致病基因。结论采用安捷伦外显子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分析有助于明确区域缺失范围,且明确致病基因,可为其诊断提供新方法。

  • 标签: 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 临床表现 基因缺失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其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随着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而胃食管反病的发生率在近年来也不断飙升,通过有关的研究表明,胃食管反病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病进行了论述。文章首先概述了精神心理因数以及胃食管反病的相关概念,接着就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病的关系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从精神心理层面治疗胃食管反病的建议。

  • 标签: 精神 心理 胃食管反流病 心理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咽喉反与慢性咳嗽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为临床上治疗咽喉反与慢性咳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慢性咳嗽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40例慢性咳嗽的患者的慢性咳嗽可能与患者存在咽喉反有关,对40例患者进行研究。为了便于进行研究,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研究,20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另外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喉镜胃镜检查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全部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实验组当中绝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以后症状得到了改善。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后的变化较大。结论咽喉反与慢性咳嗽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常规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和促胃动力药物能够改善咽喉反,从而避免慢性咳嗽。

  • 标签: 咽喉反流 慢性咳嗽 抑酸剂 促胃动力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根除后胆汁反性胃炎(bilerefluxgastrits,BRG)的回顾研究,观察根除治疗后内镜下胆汁反及胃黏膜病变转归。方法我们对H.pylori感染阳性的患者给予抑酸和三联根除治疗2周,停用抗H.pylori治疗,继用抑酸维持治疗4周检查H.pylori根除情况,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只进行抑酸治疗6周,治疗后随诊病人内镜下胆汁反及胃黏膜病变并加以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的BRG患者6周胃粘膜病变总有效率为92.5%,内镜下总有效率为67.5%,而H.pylori阴性的BRG患者则分别为72.5%与57.5%,结论根除H.pylori不能改善BRG患者胃内胆汁反,但能够减轻胃黏膜炎性反应。

  • 标签: 根除 幽门螺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老人反性食管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8例高龄老人反性食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签法将7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39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37例患者护理效果良好,对照组27例患者护理效果良好,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4.9%显著高于对照组69.2%,P<0.05。结论高龄老人反性食管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老人 反流性食管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性食管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19例反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反性食管炎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采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躯体疾病、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以及社会功能六个维度。结果两组反性食管炎患者护理后的躯体疾病、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情感智能以及社会功能等SF-36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反性食管炎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逆泻心汤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病的临床效果作分析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方法+四逆泻心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效果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胃食管反病患者接受四逆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四逆泻心汤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EAC)中EGFR的基因突变因素及影响。方法选取105例EAC及BE的患者标本,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患者标本,采用EGFR抗体和其突变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IHC)用突变特异性抗体检测这些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并对突变特异性抗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探讨食管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腺癌的转变过程中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05例EAC及BE标本中,11例IHC染色阳性。在这些阳性标本中,6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5例被检测到EGFR基因外显子21的L858R发生替代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0.5%。30例ESCC患者标本未发现EGFR基因的突变。结论部分EAC及BE患者存在EGFR基因的突变;EGFR基因的突变可能在EAC早期转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EGFR基因的突变特异性抗体作为一个预测性的生物标记物,评估食管上皮异型化与腺癌发生的风险,并指导食管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病例选择。

  • 标签: 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居民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抗血栓药物和再灌注策略的出现,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顺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部分患者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少一些不良事件与PCI之后发生的无复现象有关。据报道,有高达60%具有最佳的冠状血管再灌注的STEMI患者,仍然会出现无复(no-reflow,NR),这会显著减弱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导致预后不良。N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了解。无复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白细胞浸润,血管收缩,炎性通路的活化和细胞水肿。血管损伤和出血也可能在NR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这个现象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急性心梗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反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反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精神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心理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中其总有效率达到92.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躯体化评分(44.2±3.3)、强迫症状评分(40.4±3.7)、焦虑评分(42.1±2.4)、PSDI评分(40.2±4.8)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偏执、敌对及抑郁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在反性食管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理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心理因素 心理干预 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难治性胃食管反病个体化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难治性胃食管反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胃食管反病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难治性 胃食管反流病 个体化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在反性食管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反性食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雷贝拉唑措施,对照组才同意雷贝拉唑措施,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以及胃镜检查结果均提示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在反复性食管炎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上述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措施,能够提升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优势。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半夏泻心汤 雷贝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反性食管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单药西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30天后进行胃镜检查,比较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症状疗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45%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95%(P<0.05)。(2)胃镜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P<0.05)。结论使用洛赛克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性食管炎较单独使用西沙比利的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洛赛克 西沙比利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反性食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反性食管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内镜黏膜情况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不大,研究组的复发率为66.6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70.83%,组间比较差异不大。研究组的平均复发时间为98.48±16.33天,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时间为61.46±12.58天,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在反性食管炎治疗中可延长患者的复发时间。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根除 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加减柴芍六君子汤对胃炎及反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0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与对照组(40)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西药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在这前提下有加服用了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7.6%;反观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结论在治疗胃炎及反性食管炎上加减柴芍六君子汤的效果明显。

  • 标签: 柴芍六君子汤 胃炎 反流性食管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苏颗粒治疗胆汁反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胆汁反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B组采用铝碳酸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观察。结果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68%,较B组75.61%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CRP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结论胃苏颗粒治疗胆汁反性胃炎效果满意,且能降低CRP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苏颗粒 铝碳酸镁 胆汁反流性胃炎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反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反性食管炎患者(8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0例。本次研究乙组西医治疗,而甲组是中医疏肝和胃汤治疗,总结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甲组的中医证候积分(6.38±1.72)分低于乙组(17.11±6.33)分,差异显著(χ2=10.346,P=0.000)。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乙组(80.0%),差异显著(χ2=6.135,P=0.013)。结论在反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可明显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且治疗有效率高。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胃汤 中医证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并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观察组RDQ评分、QOL评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RDQ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病患者中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更换胃管 胃液 咽喉 胃食管反流病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