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月收治的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结果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患者的正确饮食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容易被误诊,青少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特征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以下护理干预后的疗效。结果对16例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对症、心理、用药护理等,其中有2名患者转院、3名患者合并肝硬化腹水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加强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并保持治疗效果。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49~81岁,平均65.1岁。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VAS评分、ODI指数、Macnab评级。结果手术时间110~225min,平均145.3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7~12d)。所有患者最少随访12月。腰痛VAS术前评分(6.82±0.34)分,术后(3.11±0.73)分;腿痛VAS术前评分(8.03±0.59)分,术后(3.52±0.32)分;ODI术前指数(76.37±5.13),术后(32.58±3.43)。根据Macnab评级,优36例(78.2%),良10例(21.8%)。结论Viper联合Quadrant通道TLIF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创 Viper经皮椎弓根固定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13年间收治的7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最近几年就诊于我院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明显增多。男女患者比例为1.611,平均发病年龄48.2岁。具有明确相关病史者20例(27%)。首发症状以双下肢麻木最为常见(46%)。52例患者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低于正常值者34例(65%),16例患者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升高者12例(75%)。影像学检查41例(56%)提示脊髓侧索或后索长T1长T2信号7例(10%)提示头部异常信号影。结论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磁共振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经影像与临床确诊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37例,均行颅脑磁共振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磁共振图像。结果37例锥体束华勒氏变性患者中,原发病变脑梗塞26例,其中大面积梗塞9例;脑出血8例;脑外伤术后3例。大脑脚或(和)脑桥基底部出现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22例。桥脑及大脑脚均萎缩17例,仅大脑脚萎缩16例,仅桥脑萎缩而大脑脚无萎缩2例,大脑脚及脑桥无萎缩2例。结论总结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病例基础、检查方法及磁共振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 标签: 锥体束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做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为眼科界关注的热点。眼底自发荧光以一种新的、无创的眼底检查技术为诊断带来新的突破。

  • 标签: 眼底自发荧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凉血填精明目方对老年龄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黄斑变性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凉血填精明目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FFA、OCT厚度和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FA、OCT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填精明目方在治疗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显著,FFA、OCT厚度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减轻,值得推广。

  • 标签: 凉血填精明目方 老年龄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35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针对高龄患者特点,重视围手术期专业的护理工作,跟踪随访,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35例患者中,优27例,良5例,可3例,差0例,满意率91.43%。无椎体滑脱及其他严重合并症病例。结论我们对高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重视围手术期实施的护理工作,依患者病情进行严格而规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K1(周期素依赖激酶1)在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取14、21、28d的Rd小鼠眼球(实验组)、B6小鼠眼球(对照组)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K1在不同日龄小鼠视网膜上的表达。结果CDK1在Rd与B6小鼠视网膜的内核层细胞中表达,且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表达量下降。与正常B6小鼠比较,CDK1在Rd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结论Rd小鼠视网膜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仅局限于视神经节细胞,而内外核层细胞减少并消失,细胞G2-M期的调控因子CDK1不直接参与Rd小鼠视网膜的发育调控,提示Rd小鼠视网膜细胞退化很可能发生在G1-S期,而不是G2-M期。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性 细胞周期 CDK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用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8年1月—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杵针疗法结合地佐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周静息痛发生频次变化及疼痛程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周静息痛发作频次降低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O.O1),试验组疼痛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杵针疗法结合地佐辛是一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杵针疗法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性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化瘀明目汤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诊治的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进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化瘀明目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两组间BCVA无显著差异,但CRT及CNV渗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的CRT及CNV的渗漏情况,提高患者远期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化瘀明目汤 雷珠单抗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