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低蛋白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均热量摄入与日均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是否感染、高血糖、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类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两连续变量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日均血清白蛋白下降为因变量,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感染患者较未感染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更明显;单因素线性相关显示日均热量摄入、血清前白蛋白呈负相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日均下降量与感染呈正相关,与血清前白蛋白和日均热量摄入呈负相关。结论低热量摄入、感染导致血清白蛋白快速下降。

  • 标签: 脑卒中 低蛋白血症 热量摄入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和(或)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糖尿病足病是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多发生于年龄大、病程长、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糖尿病足的感染直接影响足溃疡的预后。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合并多种并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足 感染 低蛋白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低蛋白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衰弱综合征合并低蛋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学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示治疗组TP、ALB、P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在老年衰弱综合低蛋白患者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老年衰弱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抑郁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接收的抑郁3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实施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人员,并将其作为对照组。通过散射比浊法,对比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原的水平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患者的病症情况,采取血液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抑郁症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带管出院后并发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68例应用PICC置管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出院前强化PICC护理教育,出院后随访登记,出院每隔1周返院导管维护,追踪PICC置管后院外带管并发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寻找其护理对策;结果68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院外带管时间为24~108天,平均56±18天,9例出现院外并发,发生率13.2%,其中堵管5例(7.4%),感染2例(2.9%),血栓1例(1.5%),脱管1例(1.5%);结论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院外带管存在并发发生的风险,并发以导管堵管常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及加强患者随访及按时返院维护可能会减少并发发生。

  • 标签: 白血病 PICC 并发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长期缺氧使得高海拔地区居民血红蛋白代偿性增生,当红细胞过多的增生时造成高原红细胞增多﹙highaltitudepolycythemia,HAPC﹚发生,对人体呼吸、血液、消化、泌尿等系统的脏器产生损害,影响人们的健康,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妨碍。高红患者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液瘀滞、血流速度慢,进一步加重机体缺氧,当肾脏缺氧时,对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会发生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现可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肾损害。通过研究高红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蛋白尿发生的关系,收集资料对高红引起肾损害的严重程度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对高红患者发生肾损害进行二级预防,并进一步指导高原红细胞增多肾损害的诊治。

  • 标签: 高原缺氧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升高 肾损害 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负面情绪以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并发发生率明显的比对照组低,而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使得并发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儿 负面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预防组患者在分析并发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护理后,预防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士长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集束化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并发发生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白血病 PICC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altitudeerythrocytosis)肾损害原因和肾脏病理特点分析。方法对本科室1例明确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合并蛋白尿患者行肾脏病理诊断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合并蛋白尿患者肾活检病理诊断(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支持肾脏病理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肾损害)(1)弥漫性肾小球肥大,轻度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淤积,局灶非特殊型节段硬化,局灶球形肾小球硬化;(2)轻度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3)动脉硬化1分。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可引起高原红细胞增多肾损害。

  • 标签: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肾损害 病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PA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48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活动后气喘伴咳嗽咳痰,胸腔镜下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泡蛋白沉积,予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PA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血清GM-CSF抗体、CEA、LDH测定有助诊断。全肺灌洗是PAP主要的治疗方法,GM-CSF治疗、血浆置换为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临床特点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病患85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A组(n=45)实行个性化护理,B组(n=40)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的改善情况,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化疗后7d以及14d的血小板计数比B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比B组的22.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病患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血小板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症 个性化护理 化疗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技术已经发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蛋白质表达可作为精神分裂临床诊断的病理生理学指标。使用质谱分析,根据体液中蛋白质的鉴定,例如脑脊液、血清或血液,就有可能识别出精神分裂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确诊前,体液中应存在理想的生物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该综述讨论了全面的蛋白质组学方法,阐明了其在精神分裂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适用性。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努力,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精神分裂知之甚少。蛋白组学通过对精神分裂患者体液中的蛋白质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的分子机制。它们也可能表明最有可能发生病理改变的细胞的类型和位置。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究已经为死后脑组织、外周组织和体液中的定量和定性蛋白质模式提供了大量信息。如二维电泳,2-DDIGE,SELDI-TOF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和基于标记(ICAT),无标记(MS(E))量化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的研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方法作为一种常规诊断工具在精神分裂临床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蛋白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并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患者30例(A组)与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B组),并择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检测所有参与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对比结果显示,A、B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A、B两组检测结果,A组要高于B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症越严重,其指标值越高。结论通过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有利于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以此了解患者病症程度,有助于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0的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支持及化疗,症状缓解25例,平均生存期2~3年。结论白血病经过精心治疗、有效护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6例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rhTPO和rhIL-11在治疗该类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价值。方法化疗后血小板计数<75×109/L时分别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15000u及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3mg,每日一次,分为rhTPO和rhIL-11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输注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化疗后,rhTPO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27.45±12.86,rhIL-11组为18.04±10.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时间为9.45±3.86,rhIL-11组为12.12±3.8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rhTPO组血小板输注量为0.55±0.69治疗单位,rhIL-11组为1.00±0.75治疗单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hTPO组为15%,rhIL-11组为4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完全缓解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减少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白血病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3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100.00%,患儿并发发生率为13.33%(4/30)。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对小儿白血病患者,降低白血病的并发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使患儿顺利进行治疗,缓解病情,延长患儿的生命。

  • 标签: 小儿白血病 临床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骨髓干细胞进行单克隆性增生,导致分化成熟障碍。随着免疫技术和遗传检测技术的广泛开展,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逐步深入,AML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进展,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临床上治疗AML的相关方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血病病患的相关心理问题,应用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促使病患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提高病患生存质量。方法针对病患不同的心理问题,应用几种心理护理策略,给予病患有力的心理支持和护理。结果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促使病患对白血病以及自身的心理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帮助病患树立和病魔抗战的信心。结论临床上,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血病 心理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家属心理情况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白血病患儿50例进行调查,将他们的家属(父亲或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家属心理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结果白血病患儿家属心理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强迫、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通过护理后患儿家属在SCL-90各因子评分上相比护理前均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家属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等负面情绪,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促使他们更好地指导患儿配合治疗与护理,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白血病 家属 心理情况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