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08例为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活动前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减少自伤、伤人、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有机磷农药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题为“活得乐”小组心理干预在住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主题为“活得乐”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入组及心理干预8w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17)对两组患者进行调卷效果评价,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层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64层CT 肺结核 病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系统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4年我科56例由于逼尿肌活动低下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尿流动力学结果及随访资料,通过总结经验,结合参考文献及国内现有经验初步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结果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均以下尿路症状(LUTS)为主要临床表现,逼尿肌活动低下(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56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结论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病因,现阶段对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逼尿肌活动低下(DU) 下尿路症状(LUTS)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门诊外科就诊秩序,营造舒适、整洁、安全、流程明畅的医疗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方法应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进行门诊外科环境的管理,制定不同阶段的明确要求和实施措施,医护人员严格按标准执行。结果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洁净,物品放置规范有序,标识醒目,取用方便快捷,有效地提高了门诊外科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了安全隐患。结论培养医护人员自律性,纠正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有效改进门诊外科就诊环境,提升医院窗口整体形象。

  • 标签: 5S理论 病房环境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方法由NICU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展开前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之前的医护人员洗手总执行力57.20%上升到75.4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同时还能提升医护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NICU 手卫生应从性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标本采集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一系列流程的实施和品管方法的应用,采用标本不合格率和圈员的成长值来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我科血液标本的采集和管理效果。结果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质量缺陷主要是血液凝固或溶血、采血量不正确、采血管使用不当、送检时间或方法不对、采血操作不规范和医嘱处理不当。总体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3.04%降到活动后的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的运用和团队凝聚力等有所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促进圈员们的成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患者50例为试验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根据品管圈活动方案,对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进行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周期为6个月。结果经品管圈管理活动后,试验组支气管哮喘有效控制率为80.00%,完全控制率为52.00%;对照组分别为62.00%,22.00%,且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遵医嘱用药情况、疾病复发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较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护士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支气管哮喘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好一满意”活动在结肠造口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9月选择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永久结肠造口患者120例,根据护理内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常规造口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护理指导,由造口专科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造口自理与造口康复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总生活质量量表、功能量表、症状量表、症状子量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好一满意”活动在结肠造口病人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康复情况,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ldquo 三好一满意&rdquo 活动 结肠造口 自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爆发痛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7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使用止痛针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8~10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疼痛知识知晓率及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医生疼痛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疼痛爆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肿瘤患者 爆发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产科导乐陪伴活动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5年1~3月在妇产科导乐陪伴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妇产科导乐陪产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妇产科导乐陪产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导乐陪伴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品管圈活动且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跌倒意识管理中的作用,文章提出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选定“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跌倒意识”为活动主题,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这一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整改方案。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高危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安全护理质量。

  • 标签: 住院患者 预防跌倒 品管圈活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5年4~10月QCC活动开展后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QCC活动开展前随机抽取的急诊输液患者19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输液前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输入药品的名称、作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相关疾病的饮食、休息、居家自我护理等预防保健知识,输液结束后的注意事项知晓率由改善前的67%/周上升至改善后的85.6%/周。输入药品的名称、作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知晓率由改善前的51.3%/周上升至改善后的88.8%/周。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提高护士对输液病人的药物知识的掌握,在输液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提高急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提升了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输液患者 健康教育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病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精神病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入院宣教知晓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入院宣教知晓率由开展前的41.09%提高到70.0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2%,显著高于实施前8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品管圈成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精神病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及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提高 精神病人 入院宣教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试验组35例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试验组健康教育的知晓率(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能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并且圈员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健康教育 玻璃体切割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