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兼有引起。从中医角度而言,糖尿病又称消渴病,其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多本虚标实,本虚证常见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证有热、郁、痰、淤之分;本虚与标实两者互为因果。治疗应集中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微血管病变三个难点方面。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神经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神经耳鸣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滴入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辩证实施联合针灸治疗神经耳鸣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中医药辩证实施 针灸治疗 神经性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5月300篇中医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章以及文献,摘录其中的重要方剂共300首,用EXCEL2000软件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其中,并且建立数据库,在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药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300首的方剂中,使用的290味药物的频次共计2800次,其中主要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川芎。将他们按照中药学分进行统计,主要是以补虚为主,清热药物、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的基础上,更好的采用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来进行配合治疗,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使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多项研究均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著名的“大庆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20年的长期跟踪随访,发现92.8%的未进行干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最终进展为2型糖尿病。随着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有效组分、中药复方等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证据,提示中医在2型糖尿病期、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的组织下,部分糖尿病领域中医专家从现有的文献中甄选出相对较为可靠的证据,形成糖尿病前期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推荐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可采用中医联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耳穴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中医药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中医在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对中医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药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中医文化坡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两者具有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的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文化的特性与功能,分析了中医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医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对策培养中医人才队伍、加强中医道德培养建设、健全中医院评价管理体系和重塑中医文化自信。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培养建设 文化自信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属于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人体疾病的整体观,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 标签: 中医药 高血压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由于外界的强烈的刺激导致的脊髓的节段出现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的疾病。根据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治疗多集中在感觉和运动上,在治疗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的神经的疼痛,并且疼痛的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脊髓损伤后出现中枢的疼痛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对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疼痛的药物治疗的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医二联疗法(即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失眠患者采用中医二联疗法,每周1次,5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治愈14例,占28%;显效26例,占52%;有效6例,占12%;未愈4例,占8%;总有效率92%,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结论中医二联疗法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二联疗法 穴位埋线 耳穴压豆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分期辨证与外治疗法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肺炎患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应用中医分期辩证联合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6.9%,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TNF-α、IgE与IL-6表达水平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儿的TNF-α、IgE与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儿降低幅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小儿肺炎,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分期辨证 外治疗法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所接收的60例老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而观察组则结合中医疗法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与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究中医治疗老年上呼吸道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运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疗法 治疗 老年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型化脓脑膜炎致高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重型化脓脑膜炎致高热患儿65例,按随机数据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降温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综合化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75±2.15)d,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6.69±4.84)d,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小儿重型化脓脑膜炎致高热患儿实施综合化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 高热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74例2013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各37例,对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而言,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8.11%vs.29.73%,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阿莫西林配伍用药可用于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炎和胃溃疡、慢性支气管炎及其急性发作、尿路感染、心内膜炎等疾病。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科学控制用药量和给药方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应用阿莫西林,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 标签: 阿莫西林 联合用药 疗效分析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高热惊厥患儿对患儿进行观察、给予相应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惊厥发生在24h以27例,以全身发作29例,体温均超过38℃。30例患儿经治疗,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加强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控制惊厥发作,寻找及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复发。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临床观察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门诊2014年3月-2016年12月9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联合疗法,对比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惊厥次数、止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癫痫、智力障碍、脑功能障碍等方面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6.33%),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门诊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开展系统治疗,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患儿预后效果。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门诊 地西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312例患者回顾分析,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如维持水盐、酸碱平衡,补充热量,对症处理等;中药组按中医临床路径录入60例采用中药辩证治疗为主,予以饮食指导,不予静点药物治疗。结果中药组疗效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中医治疗的麻疹是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挂线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复杂肛瘘的可行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130例我院复杂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挂线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挂线疗法,观察并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3.8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复杂肛瘘患者予以挂线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挂线疗法 中药熏洗 复杂性肛瘘 可行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酸铋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转阴率为82.9%高于对照组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四联疗法 难治性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甘草酸铋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瓣膜病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6月-2016年6月风湿心瓣膜病34例的中医辩证分类论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风湿心瓣膜病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无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医治疗能改善心脏瓣膜患者的症状,延缓其自然病程,改善心力衰竭的表现,缓解心绞痛症状,预防栓塞中风的发生,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风湿性心瓣膜病 中医辩证 分类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