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3的水平,并分析其于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浆中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哮喘严重程度增加,血浆中IL-17的水平逐渐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血浆中和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与IL-23水平均呈现正相关性(r=0.527,0.426;P=0.004,0.019)。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水平明显上升,IL-17和IL-23可能影响哮喘的发展,IL-17水平或许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临床意义
  • 简介:流行性感冒A病毒(IAV)感染是一个主要全球公共的健康问题。然而,因素在调停包含了煽动性的反应到这感染和他们糟糕理解的关系遗体。这里,我们证明IAV感染刺激可溶的IL-6受体(sIL-6R)的表示,涉及IL-6发信号的多功能的蛋白质。有趣地,sIL-6R表示upregulated它的自己的ligand,支持inflammatorycytokineIL-32的IL-6和那些的层次。调停shRNAsIL-6R击倒压制的IL-6和IL-32,显示这条规定在IAV感染期间依赖于sIL-6R。而且,我们的结果证明IL-32参予禁止sIL-6R的一个否定反馈环当时upregulatingIL-6表示在IAV感染期间。因此,我们证明sIL-6R是涉及对病毒的感染的尖锐煽动性的反应的一个关键细胞的因素。

  • 标签: A型流感病毒 病毒感染 IL-6 RNA介导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EBV感染在过敏性皮炎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过敏性皮炎患者EBV感染与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过敏性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4和IL-13水平以及血清EB病毒早期抗原抗体EA-IgM和EA-IgA以及衣壳抗原抗体VCA-IgM,VCA-IgA和VCA-IgG含量,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过敏性皮炎患者血清IL-4(9.40±3.35pg/ml),IL-13(4.62±1.00pg/ml),EA-IgM(4.38±3.39U/ml),EA-IgA(1.46±0.36U/ml)和VCA-IgM(8.49±2.71U/m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8±1.73pg/ml,2.87±1.08pg/ml,2.68±1.12U/ml,1.29±0.29U/ml和5.61±1.95U/ml;P<0.001,P<0.001,P<0.05,P<0.05和P<0.001)。过敏性皮炎患者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5.78±3.26U/ml和109.86±74.43U/ml,对照组血清VCA-IgA和VCA-IgG水平分别为8.01±19.30U/ml和121.48±122.11U/ml,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与EBV抗体EA-IgM,EA-IgA,VCA-IgM,VCA-IgA以及VCA-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过敏性皮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有关;过敏性皮炎患者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不是导致过敏性皮炎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过敏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3 EB病毒 抗体
  • 简介:IL-37是仅仅最近被识别的反煽动性的cytokine,并且它高度与煽动性、自体免疫的疾病从病人在纸巾被表示。煽动性的cytokines和煽动性的刺激能导致IL-37的upregulation。然而,反煽动性的药是否导致IL-37的表示,没被报导。在这个工作,第一次,我们揭开了那主要bioactive二个部件,triptolide和triptonide,从植物Tripterygiumwilfordii钩f。(TwHF),它拥有反煽动性的活动,upregulateIL-37的表示,和这表情被ERK1/2和p38MAPK禁止者压制。总的来说,第一次,我们的研究表明了那反煽动性的活跃部件(triptolide和triptonide)upregulated经由ERK1/2和p38MAPK小径的激活最可能的IL-37的表示。

  • 标签: 雷公藤内酯酮 雷公藤甲素 细胞因子 MAPK信号通路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炎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虑平(Doxepin)与肿瘤导致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Hepcidin的分子作用关系,探讨多虑平治疗ACD的可行性。方法将48例肿瘤导致ACD患者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rolgroup,CD);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组(EPOtreatmentgroup,ED);多虑平组(doxepintreatmentgroup,DD);EPO+多虑平组(doxepincombinedwithEPOtreatmentgroup,DE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IL-6、Hepcidin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四组血清中IL-6、Hepcid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下降的程度依次是DED>ED/DD>CD,ED与DD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治疗原发病,加用多虑平或EPO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均有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水平的作用;加用多虑平或EPO可以取得比对照组更好的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的作用且两者效力相当;EPO+多虑平联合应用比其他三组有更强的下调血清中IL-6、Hepcidin的作用;可以通过多虑平以及联合用药抑制IL-6水平,降低Hepcidin的这一调节网络为临床治疗ACD提供治疗思路。

  • 标签: 多虑平 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病贫血 IL-6 Hepcidi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新生儿高胆血症时炎性细胞因子IL-6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共116例,根据黄疸原因分为感染性黄疸组、母乳性黄疸组、早产低体重组、ABO血型不符组、G6PD缺乏症组、原因不明组,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性黄疸组IL-6水平最高为(156.79±33.28)ng/ml,其次为早产低体重组(85.68±13.18)ng/ml,多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四组IL-6水平都较低,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感染和早产低体重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两者的炎性细胞因子IL-6水平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做好抗感染工作。胆红素中毒性脑病不单与血胆红素浓度有关,也与感染和早产低体重等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肠套叠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0例手术治疗肠套叠病例基本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无严重感染发生。结论肠套叠的治疗,临床应以空气灌肠复位为主,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应采用手术方法。

  • 标签: 肠套叠 手术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灌服鹿寿春堂鹿骨钙后对骨密度和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断乳的Wistar雌性大鼠56只,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8只;观察组大鼠给予灌服鹿骨钙,对照组大鼠给予灌服低钙饲料;观察两组大鼠的骨密度及血清IL-6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大鼠灌服治疗后,观察组大鼠的骨密度、体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大鼠的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鹿骨钙中的鹿骨胶原蛋白可以有效降低大鼠血清IL-6的含量,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了骨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作用。

  • 标签: 鹿骨钙 去卵巢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清IL-6
  • 简介:摘要乳腺腺肌上皮瘤是由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同时增生形成的肿瘤,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较特殊的罕见的肿瘤,多为良性,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其病理特点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及良性肿瘤中肌上皮细胞增生不同。在组织学上,Tavassoli将乳腺腺肌上皮瘤分为三型⑴梭形细胞型、⑵管状型、⑶小叶型。

  • 标签: 乳腺腺肌上皮瘤 多为良性 易被忽略 实例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菌球的CT诊断要点和价值,提高对肺曲菌球CT征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曲菌球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点。结果10例曲菌球中可见“新月形透亮”4例,“环形透亮”5例,曲菌球可随体位移动3例。结论空洞(腔)内可动性块影伴“新月征”或“气环征”是肺曲菌球的影像学特征。

  • 标签: 曲菌球病 体层摄影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7期
  • 机构:加拿大一家科技公司研发出了一种高科技仿生镜片。研究人员表示,戴上仿生镜片后,只要短短10秒钟,就可以让视力快速恢复,而原先不良的视力不但能够被矫正,还能比1.0的视力好出两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术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成功转复的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58例(房颤组),心脏瓣膜病58例(瓣膜组),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后30天、术后180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和YKL-40水平。结果房颤组患者术前血清IL-6,YKL-40(3.05±2.76mg/L,3.71±0.62ug/L)明显高于瓣膜组患者(1.49±1.07mg/L,2.80±0.54ug/L)(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30天(3.05±0.57ug/L),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前(3.71±0.62ug/L)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血清YKL-40在术后180天(2.96±0.61ug/L)较术后30天(3.05±0.57ug/L)无明显变化(P=0.421)。瓣膜组及房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后30天(3.65±2.63ug/L,4.51±2.83mg/L)较术前(1.49±1.07ug/L,3.05±2.76mg/L)上升(P=0.000,P=0.000),在术后180天(1.43±1.32ug/L,1.78±1.21mg/L)较术后30天又明显下降(P=0.000,P=0.000)。房颤组患者术后180天血清IL-6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结论血清YKL-40及IL-6与房颤关系密切,房颤射频消融成功转复后患者血清IL-6和YKL-40水平下降。

  • 标签: 房颤 射频消融 白细胞介素-6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并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出手术后胆漏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中9例再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均治愈,治愈率100%。结论胆道手术后胆漏,预防非常重要,而及时诊断,并根据不同的胆漏类型采用相应的确定性治疗措施则是治愈胆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早期诊断的线索及方法。方法对2015.01-2015.07本院内科收治的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临床体征、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90%的患者以突发持续性撕裂样胸痛、背痛或腹痛为主要症状。80%的患者伴发高血压。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无明显特异性,但对病情的评估有一定价值。心超阳性率较低。CTA阳性率100%。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极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尤易与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急腹症等胸腹部疼痛性疾病相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如何早期准确地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AD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来说至关重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胸背痛 腹痛 CT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对TNF-α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培养上清液IL-1、MC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金银花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机制。方法MTT筛选金银花对体外培养SV40MES13的有效浓度,将体外培养SV40MES13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培养SV40MES13不加任何药物刺激;刺激组TNF-α(终浓度10ng/ml);金银花组TNF-α(终浓度10ng/ml)+不同浓度金银花(终浓度分别为2mg/ml、1mg/ml、0.5mg/ml)。MTT检测各组对SV40MES13生长的影响,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刺激组SV40MES13明显增值,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金银花各组能抑制SV40MES13的增值及培养上清液中IL-1、MCP-1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金银花可能通过对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达到延缓肾脏病理进程,发挥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金银花 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10例中实性肿块占7例,囊实性肿块占3例,2例以囊性为主,1例以实性为主,增强后实行部分有强化,呈缓慢渐进强化,呈慢进慢出特点。结论卵巢卵泡膜刘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急救治疗恰当、有效措施,为今后临床急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医院产科羊水栓塞急救治疗患者10例为研究组,该组患者均予以新急救技术;并将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与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的对照组(6例羊水栓塞)患者急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存活率达100%,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临床急救治疗羊水栓塞应选择早期评估、快速缓解症状、做好呼吸管理的新急救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羊水栓塞 急救 治疗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