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病因和预防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膜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17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重视预防,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作为主要的姑息性治疗之一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癌。介入治疗虽为微创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这就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护理,对减少介入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减轻患者不适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内容的标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心药房常用的178种药品的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的标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不足。结果准确标注儿童用药占28%,标注儿童用药“尚未明确”占27.5%,标注“参见用法用量”的占10.7%,标注“遵医嘱”或“儿童慎用”的占11.8%。在准确给出儿童剂量的说明书中,剂量以年龄计算占20%,以体重计算占45.2%,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占7.8%,直接给出剂量占27%。结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项目缺项严重,应当引起重视和加强管理,从而不断完善。

  • 标签: 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178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7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进行手术的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4±13.2)min,住院平均时间(5.4±1.2)d。手术中有13例患者中转开腹,2例患者出现的胆道损伤手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经治疗后,2个月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随访,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腹膜炎,1例患者出现胆道狭窄。肝功能提示直接胆红素增高患者,经造影后可见胆总管上下段通畅,拔出留置管后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视野广,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社会效益。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艾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客观评价其使用是否合理。方法选取肿瘤科2014.08~2015.01期间使用康艾注射液的病历资料178例,从适应症、剂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客观分析该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肿瘤科在使用康艾注射液时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日剂量不足(2.8%)、用药疗程过长(2.2%)、超日剂量(0.6%)、联合用药不当(0.6%)。结论康艾注射液肿瘤科使用情况尚可,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值得临床科室引起重视,以进一步促进康艾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肿瘤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178例儿童川崎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5年1月—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川崎病,且病历资料完整的儿童病例,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提取核抗原(ENA)谱,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ANA阳性44例,滴度1100~1320,其中核颗粒型26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2例;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弱阳性1例,阳性-强阳性9例。结论儿童川崎病抗核抗体阳性以低滴度为主,主要核型为核颗粒型。单独ENA谱阳性病例中抗Ro-52抗体以弱阳性出现,而在ANA与ENA谱同时阳性病例中则以阳性~强阳性出现,且与抗SSA抗体同时出现。

  • 标签: 儿童 川崎病 抗核抗体 可提取核抗原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癜风的临床分型及四联疗法的临床分析,方法对17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男100例,女78例,年龄4岁~65岁,病程1月~30年。其中泛发型65例,治愈16例,治愈率24.6%;局限型51例,治愈41例,治愈率80.3%;节段型24例,治愈20例,治愈率83.8%;肢端型53例,治愈43例,治愈率81.1%。结论白癜风患者男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型中以泛发型患病人数最多,节段型最少,局限型和节段型治愈率偏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PCIS评分分为非危重组(40例)、危重组(28例)、极危重组(22例),并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69例),分别比较所有患儿在入院24h内检测AT-Ⅲ、DD值,探讨与PCIS相关性。结果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随着病情越重患儿AT-Ⅲ活性越低,DD值越高,三组间各值互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DD与PCIS评分呈明显相关性;死亡组AT-Ⅲ活性和PCI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DD值明显高于存活组,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AT-Ⅲ、DD与PCIS呈明显相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血浆抗凝酶Ⅲ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D、FDP、AT联合检测在骨折术后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600例,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否将其分成骨折组(312例)和血栓组(288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FDP、AT水平。并动态监测骨折组患者术前,术后24h以及术后72h血浆DD、FDP、AT水平。结果调查分析显示,骨折组和血栓组血浆DD、FDP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且AT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同时,血栓组血浆DD、FDP水平较骨折组高,AT水平较对照组低,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动态监测骨折组发现,血DD、FDP逐渐升高,AT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动态监测骨折患者血浆DD、FDP和AT水平对于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标签: 骨折 术后血栓形成 DD FDP AT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D-Dimer,D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DD水平的临界参考值,初步为临床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下肢骨折并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患者为DVT组;术前、术后均未发现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前两天和术后三天检测DD水平并行超声检查。结果DVT组术前以及术后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术后DD浓度均有升高表现。ROC曲线结果显示,当取DD水平>3.7mg/L为临界值时,诊断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认为,当以血浆DD水平大于3.7mg/L作为临界值时可以较好的评价患者DVT形成情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复发及初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桨DD及全血TF-PCA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复发性脑梗死48例及初发性脑梗死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cy、血桨DD及全血TF-PCA水平。结果初发组Hcy14.9±3.8μmol/l,DD0.6±0.2mg/l,TF-PCA51.1±11.6△s;复发组Hcy25.1±5.7μmol/l,DD1.1±0.3mg/l,TF-PCA70.2±16.3△s;初发组血清Hcy、血浆DD、全血TF-PCA均显著低于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桨DD及全血TF-PCA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这提示血清Hcy、血浆DD、全血TF-PCA参与了脑梗死的复发,而血清Hcy、血浆DD、全血TF-PCA均为可干预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通过干预上述指标,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 标签: 复发脑梗死 初发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