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细胞癌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未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29例,肾乳头状瘤7例。结论肾细胞癌的CT表现有明显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的影像特征显示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肾脏肿瘤 肾细胞癌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多排螺旋CT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 标签: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 剂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6000例无症状的受试者行肺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50-80mA,层厚5mm,螺距为1.5mm/转。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观察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结果100%叶、段支气管可显示;显示2mm以上的肺结节127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682例,冠状动脉钙化624例,胸膜增厚或积液568例。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连续扫描方法适合开展普查早期肺癌。低剂量多层螺旋CT可有效提高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结节周围模糊征是早期肺癌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征象,对肺癌的筛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剂量 多层螺旋CT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肠梗阻的螺旋CT影像资料,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100%,对肠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及病因判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中肠肿瘤l5例,粘连性肠梗阻2l例(包括阑尾炎脓肿形成l例、肠憩室炎1例),闭孔疝1例,腹股沟疝2例,肠系膜血管栓塞l例,后腹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侵犯肠壁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显示肠梗阻的存在与否、确定肠梗阻部位以及梗阻原因判断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曲菌病的价值。方法收集17例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有关文献来分析患者的CT表现。结果病灶表现为结节灶、空洞性结节、空洞内移动性结节、单发或多发性片状实变影等。结论早期的肺曲菌球病表现欠缺靠特征性,当病变形成曲菌球时合并空洞表现有“滚珠征”和“新月征”时,CT对其的诊断有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并根据结果评价以指导临床诊断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道穿孔患者32例,均经手术确诊。回顾其MSCT和X线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并对MSCT与X线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MSCT发现腹内游离气体30例,诊断准确率为93.8%,正确判断大致穿孔部位25例,占78.1%,进一步提出病因诊断7例,占21.9%;X线检查发现腹内游离气体21例,诊断准确率为65.6%,未能提示大致穿孔部位及病因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技术在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能正确显示大致穿孔部位,对部分病例甚至可以提出病因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MSCT X线平片 胃肠道穿孔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122例胸部外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肋骨骨折122例,肺部损伤76例,胸膜损伤97例,纵隔气肿42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0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及时明确胸部的外伤情况,对指导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胸部外伤 诊断 骨折 肺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造影及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的42名已确诊的胃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数字化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诊治的价值。结果数字化造影所示粘膜破坏、中断或消失38例,充盈缺损13例,龛影20例,皮革状2例,伴幽门梗阻6例。螺旋CT所示胃壁增厚36例,黏膜表面凹凸不平34例,癌性溃疡6例,周围等淋巴结转移10例,肝脏、胰腺等器官转移转移8例,腹水、幽门梗阻4例。结论胃肠道数字造影优势是可以观察胃蠕动情况及胃壁柔软度,因而更能检出早期胃癌。CT优势在显现肿瘤大小、定位、对周围侵害及转移。对胃癌诊治需两者结合。

  • 标签: 数字胃肠造影 多层螺旋CT 胃癌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53例低位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本组病例中,(1)胰头癌19例,增强扫描表现为等密度强化为主6例,稍低或低密度强化为主13例。胆胰管扩张12例,胆囊增大15例,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7例,胆总管下段突然狭窄截断10例。(2)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强化6例,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3例。13例均有胆囊增大、胆胰管扩张,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软藤”征10例。(3)胆总管下段结石21例,增强扫描均无强化。胆胰管扩张16例,胆囊增大8例,肝内胆管中度扩张呈“枯枝”征12例,胆总管下段均逐渐变细。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PR、4D重建,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胆道梗阻 低位 动态增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经临床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恶性结节边缘毛糙或短硬毛刺征、有深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结节内密度浅淡有空泡征,肺门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中度强化;良性结节一般边缘整齐光滑或有浅分叶,病灶密度较均匀,可有钙化,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定性诊断 肺结节
  •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以及造影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15例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影像进行重组,以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主枝及分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15例均能成功的显示各主枝及分支。其中13例患者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7例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扫描前,心率大于85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规整,通过技术控制在心率平稳且小于80次/min的情况下扫描,层共重建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如扫描中,患者出现心律不稳,将影响重组图像的清晰度,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可逼真、清晰、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细节状况,对冠状动脉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冠脉磁共振(MR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技术(SCA)对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的分析,SCA一直被称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少创和无创的呼声此起彼伏,这使得MSCT和冠脉MRA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的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中资料尤其是影像学资料。结果98例患者首次诊断阳性患者95例,阴性患者3例,阳性患者87例患者为实质性脏器损伤,4例患者为空腔脏器损伤,2例患者为实质性伴空腔脏器损伤,2例患者仅发现腹腔积液,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假阴性1例,敏感性98.86%,特异性100%,诊断符合度为96.94%。结论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对于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实质以及空腔脏器的损伤具有极高的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能过迅速的检出损伤脏器的部位并且准确评估损伤的程度,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腹部创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都进行胸部平扫及增强检查。80例患者中,位于左侧肺动脉主干的有8例,位于右侧肺动脉主干的有12例,位于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10例,位于右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30例,两侧或单侧多部位的20例。在CTPA上均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病灶主要呈卵圆形、圆形、杯口状、条带状。部分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等改变。结论640层螺旋CTPA是目前无创性诊断肺栓塞最佳的方法,其对肺栓塞病人的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DCTA表现。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7例中2例为StandfordA型,5例为B型。其中1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在三维重建中均可清晰显示。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图像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技术(Low-doseCTvirtualendoscop,LDCTVE)对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符合EBTB的患者43例,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bronchoscope,FOB)及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仿真内窥镜后处理,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LDCTVE对EBTB的检出率为86%,敏感度为92.1%(35/38),准确度为88.4%(38/43),特异度为60%(3/5)。LDCTVE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DCTVE与FOB检查在EBTB的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相符性及互补性,可作为安全、简便、无创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EBTB的手段。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仿真内窥镜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层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层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在诊断和分析急性胰腺炎病情中轻重缓急情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到2013年02月这一期间确诊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查看患者的CT诊断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60例患者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有21例,其中1级患者10例,2级患者9例,3级患者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患者有39例,其中2级患者4例,3级患者15例,4级患者20例。结论使用螺旋CT检查可以较准确的诊断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患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变的范围,也可以掌握患者的病变程度,从而了解其发病原因,为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资料,因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螺旋CT 诊断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