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诊断、分期价值。方法自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中,回顾性选取30例实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平扫,观察其征象并进行分期。结果肾癌多层螺旋CT影响特征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多表现为类圆形、圆形以及不规则肿块影,增强平扫后,肿块边缘与实质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期法,本次实验30例患者中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6例,Ⅳ期5例,与手术分期符合率可达93.0%。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肾癌的定位准确率较高。CT的征象与表现可对肾癌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及分期,对判断肿瘤范围、大小、有无转移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癌 多层螺旋CT 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均做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5mm,间距5mm,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各种CT征象。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阑尾结石伴阑尾周围炎症改变,蜂窝组织炎、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和阑尾周围积气。结果CT发现29例真阳性,2例假阴性,1例假阳性。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 CT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脊柱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分别用标准算法B40s和骨算法B60s进行薄层重建,在3D工作站再进行多方位MPR和VR重组。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组图像能清楚显示椎体受累,死骨,累及椎弓根,椎间盘受累,椎旁、或腰肌脓肿,钙化。结论CT扫描结合其3D后处理重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脊柱结核CT检查技术重建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要点,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在肾上腺病变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本院32例肾上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其中肾上腺增生7例,肾上腺囊肿3例,肾上腺腺瘤8例,嗜铬细胞瘤4例,髓样脂肪瘤1例,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转移瘤7例。结论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合理利用螺旋CT对肾上腺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肾上腺病变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肺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本组病例的检查结果为主肺动脉栓塞9例(11.4%),第2级左右肺动脉栓塞21例(26.6%),第3级肺叶动脉栓塞18例(22.8%),第4级肺段动脉栓塞19例(24.1%),第5级亚段肺动脉12例(15.1%)。结论在肺动脉栓赛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栓赛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临床患者32例,分别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检查确诊为小肠出血者27例,检出率为84.38%。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小肠出血者29例,检出率为90.63%。显然两种检查方法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进行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经双期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标签: 多层螺旋CT小肠出血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壶腹部周围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MSCT对壶腹周围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1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表现,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11例胰头部钩突癌表现少供血不规则轻度强化及易侵犯毗邻组织肿块;9例胆总管下段癌截断性结节肿块或管壁不规则增厚、变形;6例壶腹癌胆胰管开口乳头部肿大或结节状软组织肿块;5例十二指肠乳头部周围癌呈降部肠壁不规则环形或偏心性软组织肿块。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后期图像处理对壶腹部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壶腹部 CT增强 MSCT及图像后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支气管腔内痰块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资料,计算痰块的检出率,总结其CT特征。结果500例胸部CT检查的患者支气管痰检出率11.4%,且痰块影像表现各异。结论支气管内痰块具有多样性、可变性的特殊表现,能特征性的提示支气管内炎症的存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支气管痰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肺内结核球、炎性结节及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征象,以提高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肺内结核球、炎性结节及周围型小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征象,其中结核球13例,炎性结节17例,周围型小肺癌13例。结果从结节内部表现、界面影像、结节周围影像三方面进行鉴别分析,能提高结核球、炎性结节及周围型小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小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内炎性结节 结核球 周围型小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进行相应呈现。方法对我院90例肋骨骨折病人进行观察,对其采用的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的方法进行相应调节,将CT数据呈现出来的各种图像进行处理,观察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肋骨骨折产生的不同的效果,对比原有CR技术,找到CT先进技术的关键所在。结果对于90例肋骨骨折病人的检测中,他们的总肋骨骨折总数为376根,但是使用CR进行检测时,发现只有318根,准确率为84.6%。再用多层螺旋CT的多种图像呈现技术进行检测,呈现对比效果,利用容积再现法,发现有372根,准确率为98.9%;利用表面遮盖法,发现有369根,准确度为98.1%;利用曲面重建法,发现有375根,准确度为99.9%;而在利用多平面重建法时,发现有376根,准确度为100%。将多层螺旋CT中的各种不同的重建方法进行检测,与原有的DR对比发现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而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于多层螺旋CT的不同重建方法来说,它们对肋骨骨折数检出准确度要远远高于X线平片,在进行长期的观察检验中,发现多平面重建方法的检测效果最佳,所以利用多平面的CT重建技术延伸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肋骨骨折部位进行科学检测,将肋骨骨折数目与相应的部位观察,有较好的检测效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原有技术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 标签: 多重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在我院就诊的腰腹部复合外伤的患者20例,均发现存在肾上腺血肿,利用CT检查对外伤性肾上腺中进行诊断。结果20例肾上腺血肿的患者中有10例发生在左侧,有10例发生在右侧。扫描后均表现为肾上腺区域圆形或卵圆形稍高或高密度影,直径大约在1-3cm,边界不清,肾上腺周围脂肪间隙浑浊,有12例患者的血肿区正常肾上腺形态消失。有6例患者出现了高低混杂密度肿块影,蔓延到肾上腺周围,周边的密度高,中央的密度低。有2例患者的血肿周围出现了肾上腺肢体薄环状。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和治疗。随访时间为2天-3个月,所有患者在不同时间进行复查,20例患者的血肿逐渐减小,肾上腺血肿的体积逐渐减小,密度逐渐变低。3个月后血肿可完全吸收,肾上腺恢复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肾上腺血肿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外伤性肾上腺肿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及某些疾病又与急性阑尾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患者的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一般不使用对比剂。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急性阑尾炎43例,40例为真阳性,3例为假阳性;未诊断急性阑尾炎33例,30例为真阴性,其中诊断其它病变21例,3例为假阴性。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且能及时地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其它病变,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HL12例,将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SHL影像表现多为肺孤立性结节,密度较均匀,病变轮廓清楚,边缘光滑,偶见小的钙化及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强化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在多层螺旋CT经下肢静脉途径增强扫描技术。方法采取留置静脉针,抬高下肢20—30度,短时间大量灌注造影剂,选择恰当扫描时间,分别扫描主动脉期和腔静脉期。结果所有肺癌患者经下肢静脉途径增强扫描出的图像均能达到满意的诊断要求,供血动脉清晰可见。结论只要我们充分考虑到下肢静脉血流特点、肺癌的血供、造影剂流速及造影剂总量对经下肢静脉途径的影响,选择恰当的延迟扫描时间,从而也能取得与经上肢静脉增强一样满意的影像。

  • 标签: 肺癌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下肢静脉 延迟扫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来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采取对照的方法,筛选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治疗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病患组,100名健康体检群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成员全部进行16层CT检查,对他们肝脏肝叶的大小进行记录,然后两组患者肝脏的体积大小进行对比,同时,察看各肝叶占整个肝脏比例,最后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病患组肝脏平均体积,其中肝脏的左叶,右叶占到肝脏体积都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来测量肝脏的体积变化,并进行量化处理,对肝硬化的程度可以进行比较合理的评价,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硬化 肝脏 体积变化 量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陈旧性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间经我院诊治的52例三个月以上的骨折病例,采用MSCT平扫结合三维立体重建诊断,并与DR片对比。结果MSCT及后处理技术正确鉴别52例陈旧性骨折。DR片漏误诊5例,疑似陈旧性骨折7例。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弥补了DR片的不足,对陈旧性骨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法医学及医疗纠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数字化X线摄影 陈旧性骨折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把扫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传送到AW工作站进行3D、MIP、MPR和VR。结果多层螺旋CT重建成像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为脊柱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检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MSCT 脊柱骨折 3D MIP MPR V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资对照,进行TNM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受检的80例患者MSCT均可清晰显示结肠,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解剖结构、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结直肠癌MS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MSCT有64例(80.0%)明显强化,13例可见分层强化;12例(15.0%)有邻近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36例,MSCT显示24例。术前评估64例可切除,16例不可切除;术后5例低估,3例高估,术前切除评估符合率87.5%;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结直肠的肠壁厚度、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肠壁肿块、厚度、邻近器官的侵犯,还能显示淋巴结肿大及腹腔转移,其强化程度改变颇具特异性,在病变的诊断、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直肠癌 螺旋CT 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