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狭窄与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0人,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将其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同时行磁敏感成像序列扫描,观察是否有CMBs。结果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发生CMBs人数分别为6人(15%)、20人(50%);动脉正常组、狭窄组未发生CMBs的人数分别为9人(22.5%)、5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狭窄组合并CMBs检出率较动脉正常组明显升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脑微出血 磁敏感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颈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啊,并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平均成A组和B组,每组10例。A组行血管成形术,B组在此基础上行动脉瘤夹闭,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对比治疗疗效。结果A组出现,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再狭窄、出血以及死亡的人数均多于B组。结论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动脉瘤夹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病变位置。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6/26),病变血管的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21%下降到10.23%,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访后发现3(11.53%)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肿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一段时间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对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全DSA检查结果分为非狭窄组(狭窄<30%)与动脉狭窄组(狭窄>30%或闭塞),分析动脉狭窄程度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清脂蛋白(Lpa)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本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67.78%,发生率最高为大脑中动脉,其次颈内动脉段和椎基底动脉段,发生率最低为大脑后动脉。(2)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易发生动脉狭窄。(3)动脉狭窄组HDL-C含量(0.99±0.30)mmol/L比非狭窄组(1.30±0.30)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P=0.001)。(4)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TC,TG,LDL-C,ApolA1,ApoB,Lpa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粗重患者血管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保护因素有HLD-C。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动脉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经MRI检查确诊并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程度。然后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基底动脉狭窄病变2个,椎动脉狭窄病变6个,颈内动脉狭窄病变4个,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7个。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1例发生近端外段颈内动脉夹层,经支架植入后夹层消失。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脑梗死发生。结论对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率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减少患者的脑梗死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安全性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膨式/球囊扩张式支架血管内治疗48例有症状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程度70~95%。结果1例术中发生同侧脑梗塞,无死亡病例。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1]。

  • 标签: 脑卒中 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总结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64例(69个动脉瘤),均进行了颅脑DSA检查。选择不同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48例,球囊辅助栓塞10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32例,95%栓塞者18例,90%栓塞者14例。术后疗效(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58例,轻残4例,重残2例,无死亡,随访64例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95.3%。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经过治疗及全面的护理后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最长55天,最短14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4天。经随访本组患者均无再出血和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后的治疗与全面的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尤其重要,如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31例行动脉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恢复良好25例;中残4例;重残1例;死亡1例(为术前瘤体破裂,急诊手术者)。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此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残率,减轻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10例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操作,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10例患者动脉瘤成功栓塞,围手术期内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栓塞介入治疗动脉瘤较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特点,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细致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动脉瘤系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本病多发40—60岁,2%动脉瘤幼时发病。随着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技术不断发展,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术后护理尤其是并发症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对我们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以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6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2年11月由我院收治且行开颅手术治疗的83例动脉瘤患者。结果出院时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63例,轻度残疾9例,中度病残4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5例。结论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开颅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我院于2014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的45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分析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45例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纤维蛋白水平为(3.36±0.84)mg/dL,血浆黏度为(1.15±0.25)mPa·s,血细胞比容为(36.84±3.06)分,全血低切黏度为(14.72±4.35)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18±0.49)mPa·s,NIHSS评分为(10.24±1.15)分,ADL评分为(84.05±5.37)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介入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瘤患者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配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动脉瘤患者,均在脑显微镜下做动脉瘤夹闭手术,实施密切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此组动脉瘤夹闭手术经过密切的手术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进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技术对患有动脉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30例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0例动脉瘤患者经治后肿瘤100%栓塞19例(63.3%),90%~99%栓塞10例(33.3%),70%~89%栓塞1例(3.3%)。痊愈23例,显效5例,一般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患者术后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致不全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结果入选本组研究25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完成单纯致密填塞,4例患者经支架辅助完成致密填塞,3例患者经球囊辅助完成致密填塞,1例患者行动脉瘤大部填塞。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现象,经继续填塞治疗获得止血,无死亡、并发症等病理发生。结论铂金圈的数量、大小以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是保证动脉瘤患者治疗的关键,可有效减低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效果 铂金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但大多数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并且对社会和家庭及患者本人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动脉瘤位置、个体因素等相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社会及家庭负担的目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因素 分子生物学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