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120指挥中心接受的200例急救报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前后各100例。对院前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结果实施院前急救调度质量管理措施后,平均摘机时间、受理派车时间、院内反应时间与实施前比,均得到了显著缩短,且有效提高了报警人员满意度。结论在院前急救调度管理中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院前急救调度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调度质量 相关因素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的700件手术器械为观察对象,严格的执行清洗包装规范,并在消毒、分类和发放等流程进行全面的控制。结果实验前后,手术室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和发放质量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质量管理不仅能有效的提升清洗包装质量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质量管理 手术室器械 清洗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信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起,微信管理平台开始在我院手术室内应用。选择手术室26名护士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微信组。参照组按质量标准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微信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微信管理。分别计算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医生对微信组的满意度有显著地提高(P<0.05),微信组护理质量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管理质量,保证手术室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 标签: 微信平台 护理管理 高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8名献血员,进行质控小组的组建,对小组成员组织相关培训,对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对质控小组组建前后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组建前2.00%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90.67%献血者一针穿刺成功,90.00%献血者健康教育覆盖;组建后0.00%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99.33%献血者一针穿刺成功,100%献血者健康教育覆盖。两组各项指标间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组建前46.67%献血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44.00%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9.33%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组建后61.33%献血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38.00%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0.67%的献血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质控小组组建后献血者满意度显著较高。结论通过加强血站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献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使血站工作更加安全有序。

  • 标签: 血站 采供血工作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PDCA循环法提高口腔种植器械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两套新使用的种植器械按照是否用PDCA循环法管理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种植器械盒完整率和对器械性能的影响评价器械管理质量。结果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89%和100%,种植器械盒完整率分别为92.6%和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器械磨损与钻头更换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PDCA循环进行口腔种植器械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PDCA循环 口腔种植 器械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于2012年-2017年期间的管理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期间采用追踪方法学、头脑风暴法、根本原因分析法等管理工具,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质量改进。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显著下降,2013年我院的抗均药物使用强度便已达标,且强度控制在40DDDs/百人。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强度中应用质量管理工具,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使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合理化。

  • 标签: 质量管理工具 抗菌药物 强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责任制在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诊疗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历号奇偶数的不同分为传统组100例、管理组100例。即传统组使用常规分诊护理,管理组织使用目标责任制分诊护理,评价各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管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传统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分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目标责任制管理模式的应用,既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还可改善护理质量评分。

  • 标签: 目标责任制 分诊护理 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根因分析(RCA)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输液泵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未实施根因分析质量管理模式前发生的20例输液泵不良事件作为对照组,对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找出近端原因,确立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落实,将2017年1月—12月实施根因分析质量管理模式后发生的输液泵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组,比较质量管理前后输液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7年1月—12月发生输液泵不良事件的概率较2015年1月—2016年12月显著降低。结论基于根因分析法的质量管理模式有利于输液泵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潜在原因查找,从而针对性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的手段,从而保证输液泵的应用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统计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临床科室的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控药品人均费用等指标数据作为常规管理组。并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采用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后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将其统计数据作为合理用药组。结果合理用药组各临床科室的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控药品人均费用等指标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采取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可以显著降低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控药品人均费用,有较高的借鉴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合理用药管理指标体系 药占比 抗菌药物 重点监控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医改对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期限,调查艾滋病防治情况。结果共调查168例艾滋病患者,34人外地户籍无本地医保,122人有本地医保,12人低保。结论艾滋病防治中,根据新医改思想,明确不同类型医疗卫生机构的防艾职责及工作内容,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纳入至医疗机构中,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有效防治艾滋病。

  • 标签: 新医改 艾滋病 防治体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患者108例,随机分研究组(无缝隙护理管理)与对照组(常规管理)各54例,评估两组急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护士耐心解释、及时巡回病房与污染衣物)。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急诊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程度也高,P<0.05。结论对急诊科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与显著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减轻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护理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R)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得到的数据评估当前风险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对其加以改进。方法收集2017年度关于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通过风险控制得出的质量评估数据,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所允许偏倚的标准,其公式为R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通过计算机分析检测,就能够得出其所检验项目的质量指数,从中可以寻找得出其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在10个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有60%,需要优先改良准确度的有30%。结论6R质量管理评估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估风险管理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临床实验室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室应用护理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其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血透室收治的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流程管理。结果对照组总不良情况的发生率达到43.33%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透室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应用。

  • 标签: 血透室护理 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小组 手术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跌倒高危患者实行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跌倒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减少跌倒的发生,确保门诊患者安全。方法应用医院统一跌倒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对评估的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管理,预防跌倒的发生。结果实施门诊患者跌倒管理后门诊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门诊患者跌倒可防可控,通过跌倒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门诊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跌倒 门诊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我院重症科室的27名护理人员与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前后护理管理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后,身体约束率为18.75%,低于应用前的42.5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应用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质量控制中的意义。方法2018年我院中药房实施中药调剂管理措施,分别选择2017年中药房收到的9256张处方及2018年中药房收到的3515张处方进行研究,共12771张处方,包括门诊处方4952张、住院处方7819张,比较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前后中药房发放的中药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中药调剂管理措施之后中药临床应用不良事件发生率0.06%低于实施前中药临床应用不良事件发生率0.23%,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调剂管理在中药房质量控制中意义重大,能有效提高中药管理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 标签: 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房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在我院医治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乙组是西医护理管理,甲组是中医特色护理管理,总结护理质量、感染和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技术操作水平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常规应用评分、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感染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患者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ICU规培护士培训模式和经验,以供其他科规培护士培训借鉴。方法将六西格码DMAIC管理模式运用于规培护士培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DMAIC管理模式,规培护士的核心能力、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系统规范的管理模式符合重症护理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 标签: 重症规培护士 六西格玛 DMAIC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管理模式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曹路社区COPD稳定期患者74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37例)与社区管理模式的观察组(37例),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COPD稳定期患者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社区管理模式 COPD稳定期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