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程序化镇静时使用不同镇静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科行机械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Ramsay镇静评分系统程序化镇静组(A组),使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程序化镇静组(B组),以及RASS镇静评分程序化镇静组(C组)3组,3组分别使用护士根据统一的方案对患者实行程序化镇静以达到理想的镇静目标,观察三组患者镇静时间、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拔管、人机对抗、褥疮),谵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镇静时间及理想镇静状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C组患者发生过度镇静的比例较B组和A(10%20%23.3%)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C组及B组谵妄发生率较A组(10%13.3%26.6%)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三组组患者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镇静评分系统均可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RASS镇静评分系统分级更细更清晰,不易导致过度镇静及谵妄状态,有必要在ICU程序镇静方案中加以使用。

  • 标签: 镇静评分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时Narcotrend与OAA/S评分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双盲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剂量分为D1、D2、D3三个组别。结果三组患者组间Narcotrend指数,OAA/S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时Narcotrend与OAA/S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相关性越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以及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镇静组和全麻组,每组各50例患者,而这两组又分别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注生理盐水,对几组患者进行OAA/S镇静评分以及记录不同时间下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镇静组中给予右美托咪啶镇静的患者OAA/S镇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镇静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中输注右美托咪啶的患者的BIS明显下降,而且丙泊酚的用量也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患者的BIS没有改变。结论右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明显,而且能够在降低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前提上加深全麻镇静的深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镇静效应 全麻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了解各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加强镇静催眠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地发生。

  • 标签: 镇静催眠药 合理用药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脑出血患者334例,观察其急性期脑出血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等。结果镇静治疗组急性期再出血率、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镇静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镇静脑出血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外科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镇痛镇静期间病情变化,及时评估镇痛镇静程度及用药后的反应,加强并发症的控制及护理。结果对50例ICU科危重病人在镇静诊疗中进行护理,其中有49例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5例自动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VAS评分1~3分,RAM-SAY评分均维持在3~4分。结论在对ICU科危重病人进行镇静治疗的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用药量及生命体征的观察、对影响病人情绪因素的控制是防止引起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危重患者 镇静镇痛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使处方用药更加规范、合理。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门诊处方1200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6.08%。不合格处方22张占1.8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使用率控制得较好,但不合理用药情况仍存在一定比例,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警惕。

  • 标签: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通过我院的处方点评分析,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方案,提升医疗服务质。依据国务院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范,对处方格式、书写规范、适应症用药,配伍用药、抗生素合理用药等等多个方面进行处方评价,并且进一步通过EXCEL软件绘制帕累托图用于不合理处方类型的分析。

  • 标签: 处方点评 不合理用药 帕累托分析
  • 简介:摘要镇痛镇静治疗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治疗之一,随着镇痛镇静观念在ICU的普及,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增加。本文综述了镇痛镇静治疗的定义、目的、指征、评估与监测方法及相关药物的选择,同时介绍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镇痛镇静集束干预策略及相关措施,即ABCDEBundle,包括每日镇静中的唤醒(Awakening)、呼吸同步(Breathing)、镇静和镇痛药物的选择或应用(Choice)、谵妄(Delirium)的监测和处理、早期(Early)运动(Exercise)和锻炼。

  • 标签: 集束干预策略 镇静 镇痛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对其MMSE评分、Mo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痴呆患者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4周、16周后,MMSE评分、MoCA评分上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美金刚治疗帕金森痴呆患者,有利于改善其MMSE评分、MoCA评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痴呆 盐酸美金刚 MMSE评分 MoC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与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分别选取40例BPS低评分与BPS正常评分产妇;分娩前均采用BPS评分法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及安危情况,分娩后1、5、10min采用Apgar评分法了解新生儿是否有窒息情况;比较两组胎儿BPS评分与Apgar评分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胎儿B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15%)(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胎儿BPS评分与剖宫产分娩选择呈负相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胎儿BPS评分越低,剖宫产率约高,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

  • 标签: 胎儿 生物物理评分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笑气镇静技术在儿童患者龋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不能配合治疗的儿童龋龋病患者59例,采用笑气镇静技术配合龋病的治疗。结果笑气镇静技术能降低儿童恐惧,从而提高儿童龋齿的治疗效果和效率。

  • 标签: 笑气镇静技术 儿童 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镇静对椎管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椎管内麻醉择期下肢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盐酸右美托咪啶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在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满足手术需要后,常规鼻氧管吸氧(氧流量2L/min),同时D组患者给予0.5ug/kg盐酸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10min),后改为0.1~0.3ug/kg/h静脉泵注维持;P组患者给予丙泊酚1mg/kg静脉泵注,继以2~4mg/kg/h静脉维持,术中BIS值均维持在60~80之间;C组则以相同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观察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20min(T2)、40min(T3)、60min(T4)、90min(T5)及术毕(T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BIS值,并使用Ramsay法进行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毕评估麻醉舒适度。结果(1)D组、P组患者在使用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HR减慢,SpO2稍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术中各时点MAP、HR、RR、SpO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比较,在T2、T3、T4、T5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msay镇静评分D组、P组患者给药后出现镇静,与给药前及C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D组、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P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静脉镇静辅助椎管内麻醉,可保持循环稳定,呼吸抑制轻,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麻醉舒适度。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椎管内麻醉 镇静
  • 简介:摘要随着ICU镇静镇痛的开展,镇静镇痛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老年腹部手术的术后治疗,本文对53例老年腹部手术术后入住我科并进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进行总结。

  • 标签: 老年 腹部手术术后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价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研究鸦胆子注射液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3Oml加人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2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采用卡氏健康状况(KPS)评价患者健康状况,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评价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营养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1周和1个月后,观察组KPS评分由(69..2±5.9)分提高到(71.8±6.3)分、(74.9±7.1)分,对照组KPS评分由(70.9±6.8)分先降低至(65.9±8.2)分、又提高到(73.1±7.8)分。观察组KPS和MNA分值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化疗,鸦胆子油乳能明显改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卡氏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胃肠道肿瘤 鸦胆子 卡氏健康状况 微型营养评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的ICU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对比,P<0.05;A组死亡率12.5%大于B组的2.5%,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提高其存活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ICU患者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时阶段性使用镇静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32例小儿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阶段性镇静用药的镇静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镇静效果与阶段性镇静用药组有显著差异,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较好,复发较少。结论阶段性使用镇静药可以有效得控制小儿高热惊厥,减少复发。

  • 标签: 小儿 阶段性镇静用药 高热惊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ICU镇静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收治的ICU重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镇静,比较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唤醒时间、镇静效率、镇静起效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ICU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