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精神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某日(2011.6.15)全部住院患者治疗单,总计302例,统计所有精神药物的用量及用药频率等内容,根据限定日剂量(DDD)计算出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根据统计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占70%,情感障碍占24%,其他占6%,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例数占68%,传统抗精神病药用药例数占12%,抗抑郁药用药例数占4%。抗躁狂药用药例数占11%。其他占5%。结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用量在逐渐减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好、副作用轻,患者依从性好,在使用中已经占有主导地位;5-HT再摄取抑制剂以其作用选择性强成为一线的抗抑郁症药物;精神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均未大于1,我院精神药物使用合理。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年龄,讨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年龄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0例服刑人员的司法精神病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有精神障碍的服刑人员以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和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为主,青壮年比例高,危害后果严重。鉴定构成比依次为精神分裂症49例(61.3%),心境障碍7例(8.8%),癫痫及癫痫伴发精神障碍10例(12.5%),精神发育迟滞2例(2.5%),神经症3例(3.8%),癔病2例(2.5%),其他7例(8.8%)。入狱后出现精神异常者36例(45.0%),有精神病家族史者16例(20.0%)。结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所占比例最高,暴力性犯罪和财产性犯罪所占比例大,社会危害大,设立精神病分监区集中管理和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 标签: 服刑人员 司法精神病鉴定 精神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脑电图(EEG)的表现,探讨脑电图检查对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EEG改变。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脑电图有背景脑波频率偏慢,弥漫性高幅δ波或θ波,睡眠纺锤波改变,痫样放电及持续性低电压,异常率73%。结论EEG客观反映了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脑功能情况,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故精神科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如何杜绝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责任心,保证患者安全,病区环境设置安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安全护理管理体制等。

  • 标签: ??精神病 精神科病房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现代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寻求减压对策,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6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96.6%的护士存在较大的压力。精神科护士的压力源为工作环境方面、职业发展方面、护理工作现状方面、来自患者及家属方面、个人方面。结论现代精神科护士承受着多种工作压力,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压力。

  • 标签: 护士/心理学 精神科护理 工作压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是医疗纠纷的重点,住院精神病患者通常在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容易发生自杀、自伤、逃跑等紧急事件。现对我院住院患者发生的意外进行分析,调查发生的原因、不良后果,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水平,将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将40例患者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为期10周的治疗。以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量表观察治疗效果,分别测定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较,其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都降低,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具有显著地影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甲状腺激素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 标签: 阿立哌唑 奥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凝聚力,而凝聚力又来源于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又是一种合作精神,对护理工作的作用不容置疑。要成功打造医院护理管理的团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重视团队的文化、自身的技术岗位职能和能力。

  • 标签: 团队精神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社交中一定关系的身体空间距离也代表一定的心理距离,精神独立是对个人安全、放松的一种心理需求,具有存在的普遍性。遵循一定做人、处事原则,确立人际交往的中心及负熵流等精神独立法则,能够辅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且有助于人生目标的实现。

  • 标签: 人际交往 精神独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93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患者其脑部CT出现异常的机率较高达86%,且无年龄、性别差异,少数病情轻微患者或病程较短患者CT检查结果未出现异常。脑组织形态病变中以脑萎缩、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水肿较多见,病变部位以颞叶、额叶、基底节、枕(顶)叶、脑皮质、脑髓质或多部位病变常见。结论脑外伤患者CT扫描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应首选为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病的筛选方法。

  • 标签: 颅脑创伤 精神障碍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老年科出院患者病历258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多为女性,以小学、中学文化程度居多;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器官性精神障碍逐年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躯体疾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多采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考虑躯体疾病、精神科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 标签: 精神科 老年患者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精神分裂患者脑部CT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3例精神分裂患者为试验组和23例神经症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检查,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患者发生脑萎缩的人数明显多于神经症患者,且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与脑萎缩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精神分裂患者脑CT结果中能看出脑萎缩的发生率较高,并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而增高,可在临床上进行一定程度的鉴别,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神经症 脑部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对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护理经验和体会,进一步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以有效控制和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方法通过对医院5年来的81例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出现的各种急性精神障碍和慢性精神障碍症状,采用全面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精神症状随着脑损伤的恢复,症状得到缓解好转。结果本组痊愈31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8例,效果满意。结论对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并加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精神病人发生噎食窒息者较多,其原因多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发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引起吞咽运动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而致。精神病人电休克治疗后患者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而使食物误入气管。

  • 标签: 精神病人 噎食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