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固定义齿的修复。方法根据70例缺牙的老年患者的口腔特点,采取相应的固定义齿修复措施。结果经过1-5年的追踪观,疗效满意。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适当放宽年龄,满足老年患者对固定义齿修复的需要。

  • 标签: 老年 固定义齿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几种方法1腹部皮瓣2v-y推进皮瓣3顺行岛状皮瓣4指根部岛状皮瓣5邻指皮瓣6皮神经营养皮瓣7游离皮瓣在不同人群不同伤情中的应用。结果所有皮瓣成活,外形满意,大部分皮瓣感觉良好。结论带神经皮瓣修复皮肤缺损质地结构与患处相似,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末节指端的理想材料,值得在基层推行。

  • 标签: 手指末节组织损伤 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之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实验组43例应用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对照组43例予采用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的状况、知觉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外伤创面修复基本完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修复后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美观、感染率较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收缩症状出现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达到相对较美观的外形以及功能修复效果,缩短患者创伤的恢复的时间,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安慰效果。

  • 标签: 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多种不同部位的小腿皮瓣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的对比。方法自2007年以来,应用三不同部位的小腿皮瓣(包括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15例患者足靴区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自18岁~54岁,皮瓣面积6cm×5cm~20cm×8cm。结果15例中9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5例术后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术后皮瓣远端形成直径2cm坏死并骨外露,经换药后愈合。结论根据不同部位及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选择合适的小腿皮瓣,可一次性修复足靴区软组织缺损、避免骨、肌腱、神经血管外露。

  • 标签: 皮瓣 移植 小腿 足靴区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DIO°种植系统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对58例牙列缺损(缺失)的患者采用DIO°种植系统,植入种植体95枚,2~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完成种植修复,采用种植体成功标准进行1~3年的临床评价。结果失败2枚,成功93枚,成功率高达97.8%。结论DIO°种植系统具有较好的种植修复效果,临床上仍应总结经验体会以提高其成功率。

  • 标签: 种植 修复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的临床解剖与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指背侧动脉终末支相交通成网。皮瓣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背侧,两侧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108例牙列缺损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种植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菌斑及牙石指数情况。结果本组108例患者植入148件ITIStraumann牙种植体,并行义齿修复,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观察1年修复成功率为100%。108例问卷调查的患者,有94例(87.0%)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学效果表示完全满意,14例(13.0%)患者表示比较满意。结论牙间乳头在修复完成后有一定的再生能力,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整体效果较好,可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

  • 标签: 牙列缺损 种植义齿 美学效果 牙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效果理想的手指末节缺损修复方法,湿润环境下组织再生联合游离植皮术在手指末节缺损修复中效果良好。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收治手指末节缺损伤50例,均为Ⅱ度或Ⅲ度损伤;末节缺损患指行清创术后,应用MEBO创疡贴进行换药30天,待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后,行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组织修复。结果术后手指长度及形态接近正常,功能满意;患者满意率均达96%。结论湿润环境下组织再生联合植皮术是治疗手指末节缺损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末节缺损 原位修复 游离植皮术 湿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手术改进及术后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肿瘤切除后导致下颌骨缺损并同期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重建术修复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完善影像学资料,根据CT数据制作快速原型,设计手术方案,术中精确重建下颌骨缺损。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17例患者。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术前模型设计及钛板和重建板的坚固内固定,能实现下颌骨的精确重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

  • 标签: 快速原型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坚固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岛状皮辩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手部中小范围皮肤缺损30例36个皮瓣。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指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辩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抽取48例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患有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在接受经胸微创食道超声引导下行封堵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护理 经胸微创食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超声资料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资料。结果经超声诊断的9例房室间隔缺损胎儿,有3例是21-三体,1例是18-三体,余5例未见核型异常。结论胎儿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胎儿 房室间隔缺损 染色体核型分析 超声诊断 21-三体 18-三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羊膜移植,硅胶管支撑塑形,人工泪囊成形治疗泪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来我院眼科对收治的18例18眼泪囊缺损患者。采用羊膜移植,腔内硅胶管支撑,重建缺损泪囊,两端分别同泪总管和鼻黏膜吻合,泪道成形再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例18眼患者术中吻合成功。完成随访半年至1年者14例,成功者12眼;1年至3年随访11例,成功者9眼;3年以上随访到10例,成功者8眼。结论应用羊膜移植泪囊塑形重建泪道再通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良好。手术较安全,无明显不良并发症。

  • 标签: 泪囊缺损 羊膜移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后心电图变化,研究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112例膜周部VSD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资料,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窦性心律,术后共出现房室传导阻滞34例,发生率30.4%。经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4例恢复正常,5例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2例恢复正常,3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仍有2例出院时未恢复;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2例未恢复。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经治疗6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院时未恢复;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全部转窦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窦律,1例转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于第6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1个月未能恢复改永久起搏器。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膜周部VSD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在术后早期发生,也应警惕迟发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经治疗多能恢复,不可逆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3例牙体缺损患者,90颗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再以烤瓷全冠修复。结果经2年随访后,90颗患牙全部修复正常,无纤维桩脱落,修复成功率100%,从修复体的美观性、固位、边缘密合性、牙周状况均较满意。结论玻璃纤维桩具有美学效果好、操作简便、可重复修复、不易根折等优点。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牙体缺损 冠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排龈线和推龈器两种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纳入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本院口腔科收治的龈下楔状缺损患者78例,共297颗缺损位于龈下0~2mm内的患牙。根据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排龈线组43例155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排龈线排龈,推龈器组35例142颗患牙填充前使用推龈器排龈。两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接剂粘接,3MZ250树脂进行充填。随访1年,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署制定的USPHS直接临床评估系统评估远期疗效。结果楔状缺损修复1年后复查,两组患牙充填体均无脱落。通过对患牙修复体脱落情况、边缘密合度、继发龋、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及牙髓反应七个评定指标进行评价,两组患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06%、97.8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论采用排龈线还是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建议对边缘位于龈下1mm内的楔状缺损应常规使用排龈线进行排龈,而推龈器对于边缘位于龈下1-2mm的楔缺的治疗可能有较大帮助。

  • 标签: 楔状缺损 龈下 排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治疗小腿严重软组织缺损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创伤性小腿骨折并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创面进行护理观察。结果36例患者中所有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经植皮创面均愈合。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折 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指端缺损患者28例,受伤指别及切取皮瓣的侧别分别为左食指8例,右食指6例;左中指6例中;右中指8例。致伤类型甲中部离断10例,甲根部离断7例,指腹缺损7例,桡侧半斜形缺损4例。缺损面积最大为3.5cm×3.5cm,最小为1.5cm×1.2cm,所有患者均为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手术修复。结果25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7~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

  • 标签: 指固有动脉 侧方掌侧皮瓣 指端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