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耳真菌是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病变,在婴幼儿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本文对婴幼儿耳真菌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预防做一综述。

  • 标签: 婴幼儿 耳疾病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耳道真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6例外耳道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外耳道真菌患者经过认真仔细清除外耳道霉菌团块及痂皮,局部涂布硝酸咪康唑软膏或复方曲安奈德软膏,1-3个疗程治疗获临床治愈。结论外耳道真菌是一种常见的外耳道真菌性感染性疾病,严格的器械灭菌、认真细致的外耳道清理、合适的抗霉菌药物,足够的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耳道真菌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23例社区获得性肺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无明显基础疾病,13例患者存在导致免疫下降的基础疾病诱因。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及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以肺内空洞伴球形阴影者多见。23例中19例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或病理学依据,4例为临床经验性诊断。16例患者经手术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84.2%)。但两性霉素B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真菌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增强对该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痰病原学检查,及早行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特点,合理采用手术和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肺真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真菌(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IFD的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和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IFD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外耳道真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氟康唑滴耳液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别。观察组复发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聚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氟康唑 聚维酮碘 外耳道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抗生素的使用时间>14d、糖皮质激素使用>500mg、机械通气、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和II型呼吸衰竭是当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应注重预防和控制肺部真菌感染,由此来降低患者继发肺真菌的发病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真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侵袭性真菌(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因此IFD的治疗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和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IFD的治疗也在不断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外耳道真菌的疗效。方法对外耳道真菌患者共146例,73例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73例使用硼酸滴耳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3月后疗效。结果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有效率76.7%。结论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疗效可靠,耐受性好,值得基层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外耳道 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对其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各种严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常需要在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加上危重症患者习惯性运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经济负担明显加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脱机拔管,增强免疫力是减少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肺部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贵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患者实施彻底清除角膜病灶后用羊膜移植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年,其中41例41眼治愈,10例10眼好转,5例5眼无效。结论羊膜移植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贵疡疗效确切、安全、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抗真菌 羊膜移植
  • 简介:摘要真菌是最重要、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之一,可引发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胃肠炎、变应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应性肺炎及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ABPM)或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等一系列变态反应疾病。特别是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真菌的种类复杂多样,临床上对其治疗的方法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抗真菌药物类型比较单一稀少,并且价格也比较昂贵,所以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药施治,因此本文从多方面总结了现阶段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

  • 标签: 真菌 肺疾病 中医药疗法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泡灌洗液真菌葡聚糖检查提高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诊断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者120例,其中临床诊断或是确诊为IPFI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肺炎组、非感染组,确诊的单纯肺炎52例患者作为单纯肺炎组;未有任何感染的症状以及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咳嗽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观察组(IPFI组)和单纯肺炎组患者在病变的部位进行灌洗,对非感染组患者在右肺中叶或是左肺舌叶进行灌洗。回收液的总量记录,进行病原学真菌葡聚糖检查试验,并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二组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水平试验观察组(IPFI组)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的检测值,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G试验水平观察组(IPFI)组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G试验灵敏度高于血浆G试验,提示对患者进行BALFG检查能够比血浆G检查对侵袭性肺部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及时准确及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肺泡灌洗 真菌感染 下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92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组给予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并加用0.5%氟康唑,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治疗组视力0.3~0.5和大于0.5的例数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手动-光感等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 抗真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美国FDA批准了日本安斯泰来的广谱抗真菌药Cresemba(艾沙康唑),该药主要用于治疗侵入性曲霉病和毛霉菌病,这两种真菌感染多发于血癌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随着极低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治疗上尚没有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 标签: 新生儿 深部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7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后的随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结果发现,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在临床治疗中,肺部真菌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合痰培养以及组织病理学才能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