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疟疾流行特点与趋势,并探讨疟疾防治策略,为制定我市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市近10年疟疾监测数据,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不同年份的发病率,分析职业、时间、年龄、性别、传虐媒介、疟原虫种分布特点情况,进行透视表分析。结果①外来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疟疾的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10年外来人口检测阳性率为0.666%,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0.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疟疾感染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5-10月发病率较高,高峰期为6-10月阳性率均高于1%,本市疟疾季节性分布明显;③农民发病率为43.34%,其次是市区居民26.14%,疟疾发病具有明显职业特征性;④1232例疟疾患者中男性占61.28%,女性占38.72%,男女比例1.5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段以30~、40~、20~、50~分别占21.92%、21.59%、19.72%、16.88%;⑤疟疾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溪流按蚊,分别占捕获按蚊总数的68.10%、31.57%、0.32%,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优势蚊种;疟原虫种中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混合感染分别占70.37%、29.38%、0.24%,间日疟原虫是疟疾的主要的虫种。结论我市的疟疾疫情保持稳定水平,且发病率较低,农民和外来流动人员是重点管理对象,抗疟的重点季节是夏秋季,落实好季节性抗疟措施,及时发现传染源,不遗余力地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间日疟防治工作,使用除虫菊酯类药物浸泡蚊帐,是今后控制疟疾的传播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特点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传染病40多种,其中一些已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就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做一介绍,分析新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 标签: 新传染病 流行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5-2011年泰兴市疟疾疫情流行状况,分析疫情防治措施,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泰兴市2005-2011年的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疟疾病人流调表,分析疟疾发病率、人群分布、输入性疟疾等指标。结果泰兴市2005-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人25例,年发病率在0.0078-0.0669/万,上升幅度较大。其中输入性疟疾22例(本地人口本省外市感染2例、外省感染2例、外国感染18例),占疟疾发病的88%。发病时间各个月份均有,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30-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0%(20/25)。结论全市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应加强流动人口和现症病人的监测、管理,控制疫情扩散和上升,杜绝二代病例发生。

  • 标签: 疟疾 疫情 发病率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通过仔细分析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寻找其病因和传染途径,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制定防治对策。结果调查发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多由水、食物、身体接触等传染,多为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多发于夏秋两季和中小学学校中。结论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因素很多,而发病机制也不同,通过学校预防、学生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隔离等可有效预防。

  • 标签: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疫情特点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通过仔细分析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寻找其病因和传染途径,并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制定防治对策。结果调查发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多由水、食物、身体接触等传染,多为伤寒、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多发于夏秋两季和中小学学校中。结论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因素很多,而发病机制也不同,通过学校预防、学生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前隔离等可有效预防。

  • 标签: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疫情特点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1年沛县人民医院诊治手足口病疫情的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诊治手足口病患儿疫情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共诊治手足口病患儿814例,男性546例,女性268例,男女性别之比2.041;年龄主要集中在0~4岁,占92.38%;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80.96%;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0.93%。结论手足口病以0~4岁散居儿童为重点发病人群,应加强做好该类人群的预检分诊、规范诊治流程,做好患儿、家长、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是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情 预防控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在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疫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性病门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累计诊治性病677例,病种列前3位的依次为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结论2010-2012年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生殖器疱疹、HIV呈逐年上升趋势;淋病、尖锐湿疣2011年上升,2012年又呈下降趋势。各病种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性病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20-49岁青壮年,已婚者居多。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本文就2014年吉林省榆树村乙肝病情,进行分析。乙肝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疫情及抗体监测,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 标签: 榆树市 2014年 乙肝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4年宜昌市麻疹疫情进行分析,为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宜昌市麻疹病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14年宜昌市麻疹病例共报告92例,年发病率22.137/100万。发病呈现低年龄和高年龄两极化态势,小于1岁组和大于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是38.04%和59.78%;3~7月为高发季节,占发病总数的76.08%。结论2014年宜昌市麻疹发病主要原因可能是成人易感人群积累,儿童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 标签: 麻疹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此起疫情的流行因素,为疫情定性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个案调查表》内容对病例进行调查,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学校有在校学生143人,发生疑似伤寒病例20人,罹患率为13.99%;通过粪便培养、血常规检查、2次血清肥达试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症状体征,排除伤寒疫情,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学校伤寒疫情定性要准,诊断须谨慎,采样要相对全面,控制措施要早。

  • 标签: 学校 伤寒病例 调查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年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年的814例增长到2014年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梅毒 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开展一起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置,为制定本地登革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经省疾控中心检测,登革热病毒NS1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开展病例搜索、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及时开展调查和采取控制措施是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 标签: 登革热 调查 眉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潜伏梅毒流行特点和检出途径,探讨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祁阳县疾控中心皮肤性病科确诊为潜伏梅毒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科潜伏梅毒平均检出率为5.86%,检出途径以孕检和产检检出最多,手术前检验检出其次。平均年龄37.4岁,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以务工者最多,个体商业者其次,干部职员最少,传播途径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传播最多。结论扩大梅毒检测范围,早期检出潜伏梅毒、规范化治疗和治疗后定期随访,同时对梅毒高发人群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潜伏梅毒防治非常重要的措施。

  • 标签: 潜伏梅毒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县梅毒疫情发展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遵义县梅毒报告数据,按发病时间、地区、人群和发病分型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2015年,梅毒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1.4/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3位的龙坑、南白和新舟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41/万、153.6/万和122.7/万;发病性别比为男女为11.23,发病年龄主要在20~49岁(63.56%);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家务待业者,占61.79%;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0.27%,显性感染占39.73%,病程以Ⅰ、Ⅱ期为主,结论遵义县2006年—2015年梅毒疫情十分严峻,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青壮年为疫情的高发人群,该病感染谱以隐性感染为首。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0期
  • 机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传染病学研究论文,描述了一个可以被装入行李箱并运输到现场使用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在收集样本后24小时内就可以得出结果。该论文还介绍了在西非几内亚最近的埃博拉疫情中成功使用这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测疫情的案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疫情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