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痉挛是许多诸如脊髓损伤、脑损伤患者常见运动障碍性并发症,痉挛的治疗主要利用药物抑制神经系统高反应状态。近些年来,非药物治疗也取得一些进展,如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此综述主要探讨物理因子治疗肌痉挛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物理因子 肌痉挛 康复 进展
  • 简介:摘要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2℃~6℃融化后,经离心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将剩余不溶冷沉淀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一种功能性血液成份,是新鲜冰冻血浆中大部分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品,富含纤维蛋白原(Fib)、纤维结合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等。近几年来本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量和使用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因缺乏Ⅷ因子或纤维蛋白原而出血的病人及血友病患者1。随着医疗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再局限于血液病的治疗,而更多的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如深度烧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成分输血 成分制备 冷沉淀凝血因子 临床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辅助治疗Hunt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Hunt综合症患者进行配对分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改善微循环、激素冲击治疗,同时辅以口服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总疗程为15天,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并统计分析好转率。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好转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起始时间在患病一周以内的,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超出一周的患者好转率未见明显差距。结论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对于患病一周以内治疗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案。

  • 标签: Hunt综合症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后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神经专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采用流式荧光技术(Luminexmultiplex)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其中25例症状改善,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组治疗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症状无改善组炎症因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存在慢性炎症改变,外周血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浓度改变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病情改善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炎症因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离心法制备对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站2016年及2017年的120袋冷沉淀制品,按照制备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袋。对照组按照传统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实验组按照改良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测定两种制备方法中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传统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合格率达到96.67%,改良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合格率为98.33%,二者合格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凝血因子Ⅷ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改良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其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可提高冷沉淀制备质量。

  • 标签: 改良离心法 冷沉淀 凝血因子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11在套细胞淋巴瘤(MC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8例MCL及30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行SOX11、CyclinD1及其它相关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OX11蛋白的细胞内定位。结果38例MCL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97.4%(37/38)表达SOX11,92.1%(35/38)CyclinD1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CyclinD1阴性MCL中SOX11均为阳性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OX1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结论SOX11表达有助于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包括可能被误诊的cyclinD1阴性母细胞样MCL。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SOX11 CyclinD1阴性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肛裂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200例急慢性肛裂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保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照组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每日2次,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无效率、复发率、手术率,治愈时间,起效时间,复发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6%)高于对照组(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治愈时间(P=0.00)、起效时间(P=0.00)及无效率(P=0.0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时间有长于对照组趋势(6.3±1.8月vs5.5±2.3月,P=0.23),复发率有低于对照组趋势(18.3%vs30.6%,P=0.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12.9%vs24.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肛裂治疗药物,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及痛苦。

  • 标签: 肛裂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齿笕多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高脂饲料喂养90d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马齿笕多糖100、200、400mg•kg-1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0d。另设正常组大鼠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D90采集尿液,终点法测其24h尿白蛋白(UP)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含量。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肾脏中纤维化因子FN、TGF-β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马齿笕多糖治疗组血清中Scr、BUN、UP含量明显降低,纤维化因子FN、TGF-β1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马齿笕多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纤维化因子的含量有关。

  • 标签: 马齿笕多糖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因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GDF-15)在肺癌诊断、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4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5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在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入院时第1d分别采集2ml空腹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清GDF-15水平,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相较于健康人群,肺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更高(t=21.055,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而言,GDF-15是一种理想的血清标志物,可为疾病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 肺癌 诊断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钛板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使用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钛板进行治疗,对照组29例则不使用微钛板,观察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胶海绵复合生长因子联合微钛板治疗上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能够加速骨折愈合过程,提高患者骨愈合的总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上颌骨粉碎性骨折 明胶海绵 生长因子 微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肺炎病人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重症肺炎治疗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常规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合组),比较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先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9.8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67.35%(P<0.05),且经治疗,结合组患者IL-6及IL-10分别降低至(27.29±4.68)pg/ml及(2.46±0.48)pg/ml,与治疗前及常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其炎症反应,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重症肺炎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中抽取50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每组各25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Vitb4、碳酸锂等一般性治疗;对实验组进行一般治疗与rhG-CSF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其中化疗后24小时内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要好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后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肿瘤化疗 粒细胞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同半胱氨酸水平、白介素-6、降钙素原、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同半胱氨酸水平、白介素-6、降钙素原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0.09±6.35VS67.28±5.81;12.08±0.93VS16.35±1.13;61.26±6.49VS83.54±6.55;16.24±3.52VS21.36±2.76);不良反应症状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8.00%<32.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给予冠心病患者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更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该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临床治疗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 冠心病 炎性因子 血清C-反应蛋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方法将5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运用玻璃酸钠治疗,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性和治疗前、后BUT、泪液分泌长度及FL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玻璃酸钠联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酸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对靶向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1例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对照组21例为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患者,对两组患者均应用替吉奥治疗,并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抑制相关基因突变,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24%71.4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靶向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非突变患者,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肿瘤的恶性发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变应性紫癜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80例变应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孟鲁司特,回顾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炎症因子相对于治疗前明显下降,在炎症因子下降程度方面,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孟鲁司特,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从而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变应性紫癜 炎症因子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40毫克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白细胞介素和金属蛋白酶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老年急性肾损伤以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有效改善肾功能,值得将其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老年急性肾损伤 炎症因子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IL-32与IL-1β、TNF-α细胞因子相关性。方法收集诊断为CHB的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肝组织标本,分为轻、中、重度CHB组。收集两院健康人群的正常肝组织标本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CHB组和对照组IL-32与IL-1β、TNF-α水平;轻、中、重度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水平;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的相关性。结果CHB组和对照组IL-32与IL-1β、TNF-α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轻、中、重度CHB患者IL-32与IL-1β、TNF-α水平比较有差异(P<0.05);IL-32与IL-1β、TNF-α均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52、0.687,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IL-3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IL-1β、TNF-α细胞因子的过量表达可能与IL-32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抗哮喘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观察组则为97.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P<0.05);进行治疗前两组IL-10、TNF-α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对照组IL-10因子水平低于观察组,TNF-α因子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临床效果更好,提升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能调节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孟鲁司特 支气管哮喘 治疗效果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丁卡因胶浆联合应用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冰硼散撒于溃疡面。治疗组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及丁卡因胶浆涂于溃疡面。两组均每日用四次,分别于每日三餐后1小时及睡前各用一次。结果治疗一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疼痛消失时间及溃疡愈合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丁卡因胶浆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丁卡因胶浆 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