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组织因子(TF)及凝血因子Ⅴ、Ⅷ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64例2型糖尿病病患,单纯性T2DM病患32例作为A组,T2DM合并CHD病患32例为B组,冠心病病患中急心肌梗塞(AMI)15例,心绞痛(UAP)病患17例。观察两组病患TF,凝血因子V促凝活性(FVC),凝血因子Ⅷ的促凝活性(FⅧC),血管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的聚集率(PAR),并针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B组病患FⅧC,FVC与TF的水平比A组明显要高,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C,FVC,TF以及PAR,vWF为正相关关系。结论FⅧC,FVC与TF水平均可应用在临床判别2型糖尿病病患合并冠心病的有效参照依据,组织因子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患病情发展依据意义重大,临床方面应得到大力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组织因子 凝血因子 相关性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著名的免疫学杂志《自然免疫》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关于转录因子Sox2在固有免疫中的重要作用的一篇论文:Sox2在中性粒细胞中能够充当胞内DNA传感器的作用,当Sox2结合了细菌DNA后,Sox2会通过激酶TAK1和转接蛋白TAB2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开始转录翻译一系列的促炎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衰竭(liverfailure,LF)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很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的过度活化和调节失控与肝衰竭关系密切。本文将对细胞因子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衰竭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迄今为止,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BDNF及其受体TrkB在癫痫发病中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就BDNF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中的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这个过程在肿瘤发生中至关重要。ETS-1是原癌基因ETS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胚胎发育,血管生成,炎症反应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数据显示,ETS-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并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ETS-1所参与调控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ETS-1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本综述将全面的总结ETS-1在肿瘤血管成中的分子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展望ETS-1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转录因子ETS-1 肿瘤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研究,已经从单一生长因子的骨修复及其发生机制,发展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到目前为止,关于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多项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生长因子用于骨折延迟连接或骨不连的治疗有良好效果。生长因子辅以合适的载体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对骨折修复的启动、发展、调控及改建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生长因子 诱导 骨折 愈合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内源性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本文综述内源性抑制因子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纤维化 内源性抑制因子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和炎症因子,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和正常人(CON组)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并比较其差异,分析AECOPD组患者脂联素、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ECOPD患者脂联素显著低于CON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ECOPD组患者脂联素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hs-CRP、TNF-α、IL-6和IL-8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脂联素显著降低,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升高,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 标签: COPD 急性加重期 脂联素 炎症因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根据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之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研究表明,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为5.45±1.59ng/ml,对照组健康人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为0.83±0.44ng/ml,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观察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疗效,具有显著的价值;同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来检测肿瘤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肿瘤坏死因子 表达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外敷治疗ⅱ~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4例压创患者,在清创基础上,压疮创面喷洒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再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外敷控制感染,并用无菌敷料覆盖。结果本次治疗结束后,有3例患者的7处压疮显效或好转,遂自行出院;其余患者的20处压疮均治愈。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外敷治疗ⅱ~ⅳ期压疮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创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阿莫西林胶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与顺铂在控制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68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名,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30ml+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400万IU胸腔内注入,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30ml+顺铂60mg胸腔内注入;两组在注药前均先予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1周注药2次,休息1周后,再次注药1周为1疗程,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无效2例,有效3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3例,胸痛1例,无出现恶心呕吐及纳差症状,发热及胸痛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对照组中无效11例,有效23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0例,胸痛10例,恶心呕吐及纳差症状6例,其中4例需给予止吐对症处理。结论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在给予胸腔内注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时,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顺铂,其毒副反应明显较顺铂为低,能明显减轻晚期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RNA沉默β-连环素基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MMC-7721细胞分3组阴性对照组(n组)、转染试剂对照组(hd组)及重组质粒组(test组)。其中后者为应用RNA干涉技术设计构建了针对β-连环素mRNA的siRNA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caspase-3、bcl-2、survivinmRNA表达。结果针对β-连环素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比明显增加(P<0.05),caspase-3的mRNA的表达随时间并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p-caspase-3的mRNA的表达于48h后明显增加,72h表达量减少,96h减少至原有水平。bcl-2、survivinmRNA的表达在转染β-连环素的siRNA48h后明显减少,96h后恢复至原有水平。结论沉默β-连环素基因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 标签: 肝癌 RNA干扰 &beta -连环素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血中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定两组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48h血浆白细胞6(IL-6)、IL-10比值。结果两组术后24~48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比值在麻醉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IL-6/IL-10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PCNA)组为(3.9±2.7),PCIA组为(10.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PCNA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较小,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股骨颈骨折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全身抗感染的基础上局部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后红斑消失时间、剥脱糜烂创面愈合时间、复查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促进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创面的愈合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剥脱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变化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美容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腔镜手术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内科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肿瘤内科介入化疗患者12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病情采取化疗方案同时使用安慰剂,研究组采取治疗化疗的同时使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常见白细胞和骨髓抑制,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细胞抑制率。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聚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早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及研究组,分别采用药物治疗、普通针刺和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分析疗效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梗死面积、NIHSS、MRS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和常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早期介入治疗脑梗死较单纯的药物治疗和普通法针刺而言,能更好地减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 临床效果 炎症细胞因子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收治的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的内毒素(I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PS、TNF-α、IL-6及IL-10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乌司他丁 谷氨酰胺 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