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肢骨科手术患者气压止血带压力设置策略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设置压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南通市5家三级医院的122名骨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进行自填问卷式调查。结果多数医生和护士均认为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固定压力值(54/122)或根据固定压力结合患者收缩压确定压力值(67/122),并均未选择参考患肢肢体周径。45.08%的医生和护士根据专科工作经验选择止血带压力,34.43%的医生和护士选择采用厂家提供的参考值,仅20.49%的医生和护士选择查阅文献资料。结论加强对国内外期刊文献的利用,及时了解气压止血带使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新知识,指导临床实践,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气压止血带 压力设置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术中止血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研究组39例患者行以环形间断缝合术止血,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大出血患者来说,术中采用环形间断缝合术的方式进行止血效果优于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效果可靠,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 大出血 术中止血方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止血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介入中心1340例经股动脉路径穿刺的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0例使用血管缝合器(血管缝合组),1050例使用徒手压迫法止血(徒手压迫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和制动总时间。结果血管缝合组和徒手压迫组在止血成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缝合组止血时间和制动总时间明显短于徒手压迫组(P<0.05)。结论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穿刺的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治疗止血中安全、有效,与徒手压迫法相比,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总时间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 血管内治疗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 徒手压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小儿四肢手术患者气压止血带压力指标的相关因素,为寻找和确定安全有效的止血带压力指标构筑支持条件。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以我院临床接诊收治的小儿四肢手术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借由运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测量方法,测量并且分析揭示影响小儿四肢手术患者气压止血带压力强度指标的相关因素。结果小儿四肢手术患者的气压止血带压力强度,与患者的收缩压指标、肢体周长指标、年龄指标等具备正相关关系,借由患者四肢周长指标测量结果预测患者的气压止血带压力参数水平,具备较为充分的准确性。结论小儿四肢手术气压止血带压力参数强度与多种基础指标因素具备直接相关性,切实分析和认识小儿四肢手术气压止血带压力的影响干预因素和强度水平动态变化机制,对于支持和助力患者顺利获取到最佳临床结果,具备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 标签: 小儿手术患者 气压止血带压力 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吊臂扎止血带伴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在失血性患者中的静脉穿刺应用效果。方法230例失血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扎止血带和传统进针法,实验组采用垂吊臂扎止血带伴30~40度的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成功率89.56%,实验组成功率为97.39%,两组成功率比较,χ2=5.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吊臂扎止血带伴大角度直接刺血管法在失血性患者静脉穿刺中,可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垂吊臂 止血带 大角度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出血患者内镜联合四联疗法止血效果和复发的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HP感染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对治疗方式选择的不同,分为四联疗法组(n=61)和常规治疗组(n=52)。四联疗法组给予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常规治疗组仅给予消化内镜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凝血因子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象指标差异较小(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四联疗法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性质的意义(P<0.05)。四联疗法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96.72%,常规治疗组为80.77%。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性质的意义(P<0.05)。四联疗法组的Hp清除高达95.08%,复发仅为1.64%,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水平,具有统计学性质的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联合四联疗法可在稳定凝血功能、升高血红蛋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Hp清除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HP感染,消化内镜 四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两种压迫止血法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6例在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尾号奇偶数法分为参照组(n=33)和试验组(n=33),参照组在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沙袋压迫止血法,试验组则实施压迫器加压包扎方法,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在术后选择合适的压迫止血法,其中动脉压迫器较人工沙袋压迫止血止血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缩短止血时间,起到快速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压迫止血法 脑血管造影术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短时遮盖和全天遮盖疗法对儿童单眼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儿,依据采用的单眼弱视遮盖疗法不同分为每天短时6h组和全天24h组。同时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随访监测12个月以上,对患儿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弱视程度,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共完成监测单眼弱视患儿80例(80眼),其中短时遮盖组43例(43眼),全天遮盖组37例(37眼)。短时遮盖组治愈率62%,全天遮盖组治愈率64%,两组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4,P=0.685)。短时遮盖组有效率88%,全天遮盖组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8)。轻度、中度及重度弱视患儿中,短时遮盖组与全天遮盖组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全天遮盖疗法比较,短时遮盖疗法对于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相近。

  • 标签: 弱视 儿童 遮盖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M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的可行性,比较IMRT和3D-C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在止痛、止血方面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科室收治的2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对其进行增强CT扫描,并采用3D-CRT和IMRT技术制定治疗方案,观察不同放疗方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及靶区覆盖情况及各危及器官受照的剂量体积,分析IM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的可行性,比较IMRT和3D-CRT技术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在止痛、止血方面的剂量学优势。结果(1)对PTV内适形指数(CI)进行比较,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较3D-CRT计划具有明显优势。对于PTV内均匀指数(HI)的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计划较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均匀性。(2)对于脊髓最大剂量值的比较,IMRT计划相较于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膀胱、直肠和小肠的最大剂量值和平均剂量值比较,IMRT各计划比3D-CRT计划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1)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止血方面,IMRT在适形度和均匀指数上均比3D-CRT更具优势。(2)在危及器官如脊髓、膀胱、直肠以及小肠的保护上,IMRT较3D-CRT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IMRT 3D-CRT 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止痛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运用宫腔球囊与欣母沛联合治疗在术中止血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在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宫腔球囊与欣母沛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欣母沛治疗)各60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98.57±102.10)ml相比,观察组存在较低的术中出血量(362.41±93.24)ml(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运用宫腔球囊与欣母沛联合治疗后,能够促进术中出血量有效降低,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 标签: 宫腔球囊 欣母沛 前置胎盘剖宫产 术中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夹与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纳入的12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采取内镜下止血夹与肾上腺素,对照组采取肾上腺素。结果研究组首次止血、出血停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再出血、急诊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止血夹与肾上腺素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止血,安全性高,避免再次出血,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效果观察 肾上腺素 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止血夹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部分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目前恶性肿瘤发病时间、死时间亡、生存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恶性肿瘤死亡数分析,前5位依次为肺、胃、肝、结肠、乳腺。按照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分析,生存时间最短的依次为胰腺、淋巴、食道、肝、肺。结论恶性肿瘤生存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恶性程度。恶性肿瘤病死率高,生存时间大多较短,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应根据大都市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人数 生存时间 平均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下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分级高危征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年1月-16年10月收治内镜诊断明确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分级Ib、IIa161例,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对比分析内镜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组(联合组)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的24小时止血率、72小时止血率、开腹手术率、输血率、住院时间等。结果内镜联合药物组的24小时止血率、72小时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开腹手术率、输血率均少于单用药物组(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Forrest高危征象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Forrest分级 埃索美拉唑 内镜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结合缩宫素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止血控制(单一组)及采用垂体后叶素结合缩宫素进行止血控制(联合组),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等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单一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通过给予患者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止血能力,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脑电图描记时间对癫痫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确诊癫痫患者的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所有癫痫患者随机分四组(1h、2h、4h、12h)进行视频脑电图描记,统计四组脑电图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四个组别的脑电图阳性率分别是1h61.67%、2h70.46%、4h72.06%、12h92.59%,分析显示1h阳性率最低,2h、4h阳性率接近,12h阳性率显著提高。结论延长脑电图的描记时间可明显提高癫痫患者脑电图的阳性率,对临床癫痫的诊疗帮助更大,但要根据临床实际,建议首选2h,必要的进行12h的长程监测。

  • 标签: 癫痫 脑电图 描记时间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在临床中对血糖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于2015年9月—2018年7月时段到我院行血液生化检验的72例患者,均采集其静脉血液标本(清晨空腹状态),并在采集之后1h、4h、8h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并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血液标本放置4h、8h同1h比较,对白蛋白、三酰甘油、碱性磷性酶指标水平不会产生较大影响(P>0.05);而存放4h、8h同1h时比较,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会发生较大变化(P<0.05)。结论对于行血糖生化检验的患者而言,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会对其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后需要尽快进行检验,便于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糖 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开出的2340份含抗菌药物的处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获取患者用药情况,分析其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340份处方中,624的药方中使用了大环内酯类药物、585使用氨基糖苷类、417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714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率达到85.04%(1990/2340)。通过分析药物的PK/PD、PAE的不同,评估出最佳的给药时间。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药物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给药间隔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凝结果的影响,探讨血凝化验的标本转运规范。方法本试验随机抽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轻症患者和门诊患者,共计120人,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离心后立即送检,得出化验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离心后4℃冷藏4h后送检,得出化验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凝结果的准确、可靠,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

  • 标签: 冷藏 放置时间 血凝
  • 简介:摘要目的就脑外伤患者应用氨甲环酸时间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到2017年8月所收治的20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外科治疗,基于时间窗来作为划分标准,分为晚期治疗组(入院后三小时内使用氨甲环酸)和早期治疗组(入院前受伤后半小时内使用氨甲环酸)。结果虽然两组患者入院时的DI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h后的DIC评分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共有60例出现进展性颅内出血,其中早期治疗组19例,晚期治疗组41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晚期治疗组相比,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明显会更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若能够早期应用氨甲环酸,那么必将能够降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且还可对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进行有效根治,对于患者的预后无疑有较好地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氨甲环酸 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标本4℃冷藏放置、放置4h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探讨标本转运规范。方法本试验随机选取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门诊患者和体检人员,共计109例,同一时间、同样方法,采集同一患者的2份血样标本,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其中一份入对照组,立即送检,得出血常规结果A;另一份入试验组,4℃冷藏4h后送检,得出血常规结果B;将A、B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得出临床结论。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红细胞(RB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对应项目差值的95%可信区间均在临床参考值升高或降低10%以内,故均视其对临床结论判读无影响,两组的临床结论无差别。结论采取“4℃、4h”冷藏保存血样的方法可以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保证临床结论的一致性。

  • 标签: 冷藏 放置时间 血常规